2015年12月18日上午,京津冀三地艺术院校齐聚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少儿戏剧场,隆重举行“京津冀艺术职业学院(校)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文化部科技司、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有关领导,以及参加签约仪式的四个院校——石家庄市艺术学校、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和相关院团领导、新闻媒体出席了签约仪式。在三地四校的共同倡议下,决定成立“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共同推动京津冀艺术人才的全面培养,提高艺术培养的质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战略。三地四校协同发展的签约仪式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中国的艺术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一次全面探索。
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三地院校本着“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统一开放、协同发展”的原则,将积极推动京津冀现代艺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动京津冀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美术、传统工艺等职业艺术人才培养;积极推动京津冀传统文化传承;积极推动京津冀文化创新产业工作的开展;积极推动艺术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提升。
联盟成立的同时,三地四校的成果交流已经拉开了帷幕。12月7日,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创作出品、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原创舞剧《夕照》在天津海河剧院隆重上演。12月8、9日,北戏的师生相继带来京剧《中华美德故事汇》和评剧《花为媒》两台剧目,登上了天津海河剧院的舞台。12月22至24日,天津市艺术职业学院白派班学生,在北戏少儿戏剧场上演了经典折子戏《武松打店》《打城隍》《三岔口》《断桥》《杀庙》,以及名剧《于公案》和《珍珠衫》。“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联盟”成立之际,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与天津艺术职业学院互相开展学生教学和创作剧目交流演出,充分展示了两地艺术职业教育的风格和成果,无疑让大家对京津冀三地四校的协同发展充满了期待。
为此,本刊采访了北戏的相关领导,向他们了解了这一重大活动的内容、意义、影响及具体事宜等。
院长刘侗:京津冀三地四校协同发展,具有时代意义
对于“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的成立,刘侗院长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北京战略的一件大事。我们这一举措践行的正是国家的战略思想。”对于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作为今后职业艺术院校的发展方向,刘侗院长一直有一些未成型的想法。真正触动他产生了院校间、地域间合作的强烈愿望是2015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艺术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这是由文化部、教育部联合举办的戏曲院校学生比赛项目,重在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全国参加这次比赛的有40多所学校,将京剧、昆曲、地方戏分成两个组进行比赛。刘侗院长是这次比赛中京昆组的评委。在比赛过程中,他发现各地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度、选用的教材等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三地四校院长签约成功握手合影
京昆组比赛的是京剧和昆曲。比赛分成三个部分:基本功的唱念做打、剧目比赛和知识问答。相对于地方戏来说,京剧和昆曲在全国的发展比较规范,没有地方戏差距那么大。然而刘侗院长发现,即使如此,京昆组里也出现了学生基本技能方面的巨大差异。比如,在基本功比赛中,来自新疆的两个选手一点基本功都没有,当评委询问为何会这样就来参赛时,选手回答,因为没有老师教过基本功。像京剧这种比较完善的剧种,如果没有基本功作支撑,怎么可能演京剧呢?而在剧目展示的时候,学生的差异很明显。一些教学比较规范、全面的学校出来的学生整体水平还是不错的,而有些艺校的学生就与他们有着很大的差距。刘侗院长说:“这个现象反映出我们的戏曲教学存在问题——师资的问题、教材的问题、教法的问题和学生实习实践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统一不规范,不在全国的层面进行有效解决,将来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毕业了的学生将会到剧团从事舞台表演。如果在舞台上体现的东西不规范,一代一代往下传,以讹传讹,戏曲最宝贵的、最精华的内容就会慢慢失去,戏曲的发展就会走上歪路,这深深地刺激了我。我希望能改变这一现状,在相关的工作平台上把这件事有效地解决。
“随后我跟北京文化局的陈冬局长作了汇报,我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平台上开展这项工作。通过我们三个省市的几个学校,采取教学、交流、展演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总结、交流、归纳,共同提高教学质量,解决这个问题。局长非常肯定我的这个想法,决定从2016年开始做这件事,并将京津冀戏曲教学交流展演活动立项。活动定下来了,然而还没有跟其他学校联系。其他学校是否愿意?有没有这个想法?能不能最终促成?随后,我与石家庄市艺术学校、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的领导进行了沟通,并专程带着办公室主任同他们的领导当面交流。这几个学校的领导都非常肯定这一合作的意义。于是我们就达成了明确的合作意向,并顺利地在2015年12月18日这一天将这个联盟成立起来。
“联盟成立之前我们向文化部作了汇报。活动当天,文化部科技司司长、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若风亲自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活动同时得到了京津冀三地相关领导的重视。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副局长游庆波、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建华出席了我们的发布会。今后,我们三地四校在政策层面,从学校自身艺术职业教育发展层面,从三地文化事业需要层面,将联起手来,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争取做到互通有无、协同发展、交流互换、资源共享。”
京津冀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发展颇具活力,集中了全国优秀的艺术资源特别是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教育资源。可谓文化同根,艺术同源,问题同性;理应战略共识,合作共赢,发展共荣。特别是近年来,三地均将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培育,在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未来发展具有更加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前景。
作为公益类职业院校和艺术类人才培养基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三地艺术职业教育面临的共同任务,也是促进京津冀艺术职业人才培养和院校建设的共同使命。
联盟成立后,三地院校将共同致力于深入研究和探索艺术职业教育规律、坚持五个对接的原则,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培养优秀的新型实用型人才——建立干部教师挂职和互派制度,推进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深度合作;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实现优质课程互通、互联、共享,支持在校生跨院校学习;广泛开展招生就业合作,努力推进联合招生,积极开辟毕业生就业渠道;共同组建协同发展专家团队,全面指导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工作;加强学术交流,努力提升各院校专业建设和科研水平;建立广泛的观摩、交流、比赛成果展示、学生创业平台,推进三地艺术职业教育均衡、协调、错位发展。
刘院长问候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来北戏交流演出的演员
刘侗院长介绍说:“2016年新年伊始,我们就在谋划京津冀三地学校更深入的合作计划。比如,课程资源的共享。四所学校的优秀教师互派教学的教学机制可以建立起来。同时,教材也可以进行合作。从2013年开始启动的由文化部牵头,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组织实施的一项教材建设工程,其中包括了很多舞蹈、戏剧、文化等各方面内容。我们院校承担了其中京剧剧目教材9个分册,京剧音乐教材两个方面的编写工作,在2015年交付了出版社。将来可以作为我们三地四校教材,共享这个成果。教材的统一将是教学统一的基础。而师资能力的统一将作为第二步,它是促成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后才是教学实践、业务开展、展示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我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平台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将三地四校的整体水平提升,甚至将来可能做成一体化的教学实体,我们期待着这样的明天。学校将会是全社会的、全国的、全行业的。”
党委书记刘宝华:三地四校的合作将是开放的共享的协调发展
京津冀三地四校协同发展对于北戏来说,是新时代的创举。联盟刚刚成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对此,刘宝华书记说:“三地四校的合作是学校与学校之间联盟、互动,是整体的合作,它涉及学校的所有员工,需要每一位员工参与其中,通力合作。从地域上来讲,三地是近邻。中国人有句话叫远亲不如近邻。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样一个战略合作之后,作为学校,我们借助政策的优势来做事,肩并肩促进发展,必须落在实处,要做实事。三地之间有着许多可以互享共通共建的地方,是我们做事的基础和资源。对于联盟,三地的部门行政领导都非常支持,给予了我们坚强的领导和大力的支持,给予了我们良好的政策和组织保障。这个平台的搭建将让我们大有作为。”
那么,这样的合作会不会给每个学校带来压力呢?刘书记说:“这方面不用担心。举个例子,一般来说同一个专业,一个学校如果非常有优势,那么生源就会选择有优势的学校。三地协同发展之后,这就成为了四所学校共同的优势而不是压力。因为学生可以到三地四校交流学习,教师也可以在四校进行交流授课,这是一种优势资源的互补,会让四所学校共同发展起来。三地四校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办学定位和方向。这样的合作,会让我们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得到发展,包括公共文化课。”
当前联盟最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刘书记说:“目前我们主要关注如何将合作的具体事宜自上而下地落实好。平台搭建起来以后,如何形成一个上下贯通、三地四校良性的协调互动,这是需要下功夫去做的。关键是软实力的东西能否得到良性的互动和协调发展。就像人一样,如果没有运动天赋,不经常锻炼,运动起来就不协调,很别扭。互动、联盟、协同发展也是同样的。目前我们建立了联系人制度,让三地四校随时保持良性的沟通。联盟需要有灵动协调的机制,这个机制是时代的产物,要与时俱进。具体的问题要在政策的框架下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落实改革,改革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阻碍我们发展的体制、机制。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会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改革的态度去解决它。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再去修正,保障三地四校联盟的良性发展。”
副院长黄珊珊:三地四校的合作拓宽了招生、就业的渠道
黄珊珊副院长认为,就音乐系来说,三地四校的合作加强了专业课程的合作,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学校间可以统一专业的教学标准,特别是课程的标准。教学上可以充分合作,舞台的实践及成果的互相交流也将会更多,学生和教师都将得到更多的锻炼。她说:“我们原来的定位是为首都北京服务的,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范围就更宽泛一些,我们的专业定位、专业方向及学生的就业将会同时面向三个地区。
“三地四校协同发展,对于学生的专业就业上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一直很重视与院团合作、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就业选择。协同发展以后,这方面的合作范围就更大了,对孩子们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我们现在就和河北京剧团加强了联系,以后孩子们就业就多了一条渠道。
北戏教学成果汇报新闻发布会在天津海河剧院举行
“三地四校协同发展,对学院的教科研建设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将来在教材编写、科研项目,特别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能出更多的成果。”
副院长许翠:三地四校的合作扩大了发展的空间
许翠副院长说:“在签署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协议之前,我们学校已经开展了与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的剧目交流,这是教学实践方面的交流。两校的学生互相观摩学习,教师通过成果的交流也能看出教学方面的不同。”让她印象深刻的是观摩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白派评剧班的演出:“这些孩子的基础非常扎实,询问后发现他们的启蒙老师都是京剧老师。而他们利用男孩子的变声期训练评剧武戏更是一个很棒的教学方式。通过交流发现了各自的教学特点,比如说他们基础教学比我们课时多,我们教学实践多,各有所长。通过协同发展,学校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三地四校的合作,许翠副院长认为可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可做的事情也非常多。大家互相展示所长,是一种开门办学的思路,比原来各学校的封闭教学要好。三地都是戏曲大省,互相沟通培养人才的这种方式,对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会产生良性的促进,非常值得期待。
副院长吴蕾:三地四校的多方面合作令人期待
吴蕾副院长认为,三地四校的合作非常令人期待。首先是从教学管理、教学资源上将有一系列的合作。她负责舞蹈和影视表演两个专业,尤其是舞蹈专业是三地四校合作中的主专业之一。这个专业在四所学校里都是蓬勃发展的专业,每个学校都有很棒的成果,出了一批很有名气的演员。她说:“三地的舞蹈系教师对此都非常期待。今后我们可以在教学成果之间进行交流,教学内容上互相配合与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资源上也会得到优化。三地教师携手一起学习、进修,同时一起做教材。通过我们的原创舞剧《夕照》在天津演出,我们与三地的专家、教师一起共同研讨,在戏曲舞蹈资源上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和整理。在教材方面,三地四校的教师达成共识,挖掘一些基础性教育方式,进行探索性的教学。教学课程上的整合、教材上的融合、艺术作品的合作都令人期待。河北近几年在影视方面有一些很好的合作项目,也希望与其有更多的对接,扩大招生、交流及师资的派驻。期待未来有更好的机制,实现大家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目标。”
办公室主任王静:三地四校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
可以说王静主任是“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成立的见证人。见证了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联盟就从最初的想法到最终成立,并进入了初步实施阶段。她说:“联盟能够这么快的建立起来,我觉得是整个国家的大环境、京津冀三地之间文化同源,以及各院校之间对于合作的需求促成的。合作非常顺利,每个学校都很配合。大家对人才、师资的需求都很大,对如何传承传统文化都有合作的意向。四所学校各有优势,天津是曲艺的发源地,戏曲的资源北京更多一些,河北的舞蹈、影视的发展非常有特色,同时每个学校也都有需求,渴望从其他院校得到资源的共享。这样的合作满足了每个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