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午歌
高更,塔希提岛的孤独
文/午歌
PAUL GAUGUIN AT TAHITI
《生命的热情何在》(时代华语出版发行)是法国“后印象派巨匠”保罗·高更出走文明社会后,在塔西提岛书写的散记。高更用充满诗意的文笔,勾勒出第二故乡塔西提的万种风情,也完成了他晚年艺术创作的宣言。这12年里,高更以自传色彩绘出心中的美好,他要告诉文明社会,那些野蛮人教会他,关于生活与幸福的事。不过,畅销书作家午歌阅读完《生命的热情何在》后指出,高更在塔希提岛上所徜徉的隽永的感情背后,是一种孤独。
《生命的热情何在》书封,该书由法国“后印象派巨匠”保罗·高更所著。本书是他出走文明社会后在塔西提岛书写的散记。高更用充满诗意的文笔,勾勒出第二故乡塔西提的万种风情
我相信这世上,有人生来便带着伟大的灵魂和高贵的宿命。譬如500 多年前的王阳明,被谪贬贵州龙场,在这里他日夜反省,感应天地万物的根本,传奇般地顿悟,创立“心学”。譬如100年前的弘一法师,东渡归来,却诀别妻子,皈依佛门,“一轮圆月耀天心”。又譬如高更,中年潦倒的他,为追求心中的艺术,毅然离开了繁华的巴黎,前往南太平洋上的塔西提岛,宿命般地过上了原始、荒蛮却自由、隐逸的生活。马克·吐温说,人生最重要的两天,是你出生的那天和你明白自己为什么出生的那天。我相信,断绝了家庭关系,只身行走在茂林深篁、碧海长天中的高更,他灵魂的旌旗一定是孤独而招展的!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 1848 - 1903)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高更1848 年生于法国巴黎,三岁至八岁在秘鲁度过,回到奥尔良后他的生活特别不愉悦,常常逃学,十七岁弃学,当了七年水手后在法国一家银行工作,娶了一名漂亮的丹麦妻子。二十六岁开始作画,因想要专心于绘画事业,高更放弃了银行工作,妻子与家人十分反对。此后,高更穷困潦倒。1887 年11 月,高更与法国另一位印象派巨匠梵高在巴黎画廊相遇,两人一见如故。梵高称誉高更的画“极富诗意”,高更则赞赏梵高“关于艺术的热情”,梵高与高更在法国一个叫阿尔勒的小镇一同度过了62 天。作为印象派的画家,两人希望丢弃一切,给世界留下“一份新艺术的遗言”。但是由于性格差别,加上创作理念不同,他们共同度过的日子里充溢着分歧与争执,高更终于不辞而别去了布列塔尼,而梵高当晚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之后住进离阿尔勒不远的圣雷米一家叫圣保禄的精神病院。
01
高更
《死神在守望》
1892年
据高更讲述,这幅画的灵感来自真实的场景,当时高更回家,他的妻子Tehamana按照画中的姿势躺在床上,眼睛里充满恐惧
02
Charles Georges Spitz在塔希提拍摄的当地女子,这张照片经常被误认为是高更在塔希提的原著民妻子Tehamana
高更把绘画本质看作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当成记忆中经验的一种创造,而不是一般所认为的那种通过反复写生而直接获得的直觉经验中的东西。在塔西提,茂密的植物、蔚蓝的天空、慷慨的大自然、质朴的民风成为高更创作得天独厚的艺术给养。高更在此度过了此生中不多的一段心平气和的幸福时光。他坚持绘画,写短而美的诗歌:“南纬17 度,夜夜都是美的……北纬47 度,巴黎,我相信椰子树己经不存在,声音也不再悦耳动听……”岛上的湖泊鲜艳夺目,树木郁郁葱葱,土地闪烁“流金与阳光的欢乐”,岛上的土著性情温和,也激励着他的艺术创作。
01
高更
《Tehamana的祖先们》1893年
02
高更自画像,他的背后是他在塔希提完成的作品《死神在守望》
03
高更的绘画草稿
高更的画作,充斥着神秘的象征色彩,满是原始情调,但本质上却是孤寂的。而看似隐逸、自由的塔西提生活,于高更而言,更像是一场孤独而旷日持久的修行。他在日记中写道:“塔西提是洪水的杰作,在古代的一次大洪水之后,海面上升,淹没了原先的群山,只留下几座山顶兀自露出,和攀附在山顶的珊瑚丛。在面对这片无边无际的海洋时,会让人升起莫名的孤寂之感。”
然而孤独也沉淀了高更的艺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是高更最为宏伟的一部作品。此时的高更贫病交加,心情沮丧,他曾决定自杀,喝下毒药却被人救活。就是在这样极端孤独中,高更以巨大的热情完成了此画。这幅画展现了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意向绵密,极具象征意义,是高更的巅峰之作。日本俳句大家佐藤义清隐遁山中时,曾望月兴叹写下凄美孤寂的俳句:
“洒在孤单草堂上的月光,就想我在山里的友人。
人影在月下交叠,若有人能陪我一起赏月,该有多好啊?”
我想,生活在塔西提的高更,一定也曾伫立在南天平洋的澄明月空之下,而这一卷《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正是高更根植于深邃的孤独之中,偃仰啸歌、冥然兀坐的执着“天问”。
1903 年1 月,塔西提岛遭受龙卷风的蹂躏,高更勇敢正直,在岛上维护土著的正当利益,不惜与法国殖民当局发生冲突。5 月高更心脏病突发,猝死在马克萨斯岛阿图阿那的一间小屋内。《生命的热情何在》这本散记的成书几经波折,与历次版本不同的是:编者引用了卢浮宫最原始版本的插画,汇总了高更在塔西提时期创作的30 余幅名画,并印制了高更法文原始手稿,随书附赠。
01
高更
《神庙在这里》1892年
02
高更
《Pandanus树下》1891年
周国平在《爱与孤独》一文中写到:有两种孤独。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间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前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爱,或者遁入空门。后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间的爱。而高更在塔西提的创作生活,从最初的隐遁出走,到最后的“终极天问”,实现了从“社会属性”的孤独,像“哲学属性”孤独的抽离与升华,也终将个人艺术推向巅峰。
波斯诗人鲁米说:“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反观高更的人生,除了潜心沉浸于塔西提的艺术创作,似乎终身都在孤寂中踽踽独行,匍匐前进。而正是这种孤独成就了他,让这颗倔强而冥顽的灵魂,在艺术的乌托邦里生上翅膀,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