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下棋,还要点评艺术

2016-06-17 08:38若智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评论家悼念陨石

文/若智



除了下棋,还要点评艺术

文/若智

Robots Can Do More

李世石和AlphaGo的人机大战还在热火朝天的时候,巴黎布朗利河岸博物馆(Musée du quai Branly)的策展人们也丝毫没有闲着,在展览“个性:奇怪的人类”(Persona: Oddly Human)中通过展示机器人评论家布伦松(Berenson)向公众和艺术界抛出了一个好问题:机器人是否可以像人类一样来品评艺术这件事。虽然这个衣着正式的机器人并不会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于展出作品的意见,却会通过面部简单的反应来阐明自己的态度。布伦松通过右眼中的照相机获取艺术品的黑白相片,再传输至电脑中,进而对他喜欢的部分和不喜欢的部分加以判断,如果遇到他特别中意的艺术品,还会露出迷人的微笑。能够建立自己艺术偏好的机器人目前并不是十分常见的。

这个头戴礼帽的钢铁机器人的设计师是菲利普·高希耶(Philippe Gaussier)以及考古学家丹尼斯·维达尔(Denis Vidal)。他的名字是来自于已故评论家伯纳德·布伦松(Bernard Berenson)——他曾经被认为是古典油画领域最具权威的评论家。但机器人与真正的人类在对艺术识别问题上却总是运用的相反的判断模式——大部分的评论家总是试图不为外界意见所影响,并做出与公众反应截然相反的艺术评判。因此,比起真正希望机器人做到智能审美,或是担心机器人越来越反人类都是多余的,布伦松带给公众的更多的是关于人类智慧与人造之物之间异常复杂的思考,或是对于我们自身如何认识艺术、判定艺术的另一种有距离的观察角度。也许在未来,机器人艺术评论家可以来评判机器人的艺术作品。

不同于人机大战那种在智慧博弈方面令人血脉喷张的求胜心,小礼帽,白围巾,一双大大的眼睛,各种可爱的表情,更多的是萌化了人类。如果要论输赢,一个能点评艺术的机器人到底是机器人的胜利还是人类的胜利,恐怕真的很难讲清楚。

(部分材料参考网络)

只想做一个安静的艺博会

/Artnet

3月2日,第22届军械库艺博会VIP预展在风景优美的哈德逊河旁率先启幕。与去年的熙攘热闹相比,今年的军械库无论是92号码头举办的现代艺术板块,还是94号码头呈现的当代艺术展区,在销售方面都稍显平静,不禁让人觉得全球艺术品市场正在趋向“温和”的状态。

拉合尔双年展

/The Guardian

巴基斯坦将在2017年11月迎来该国首个双年展“拉合尔双年展”,首届艺术总监由若什德·若娜(Rashid Rana)担任,希望可以用双年展的形式来聚合该地区的艺术学术研究与新兴当代艺术生态,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委约创作探究“在社会变迁过程中艺术所承载的力量”。

用艺术悼念

/Artnews

当地时间3月22日,在比利时首都、欧盟布鲁塞尔市郊扎芬特姆机场(Zaventem)和市中心Maelbeek地铁站发生恐怖袭击。恐怖袭击发生后,社交媒体上涌现了众多悼念亡者的文字与图片,及以哭泣的丁丁形象和比利时著名的“撒尿小童像”为素材创作的插画作品,来悼念此次不幸事件。

来自星星的你

/Daily Mail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4月份英国将进行一次独特的陨石拍卖活动。目前,陨石收藏家将地面上采集的一批大型陨石进行拍卖,此次拍卖的共有83块陨石,预计这批陨石拍卖总价达到340万英镑,其中包括2013年坠落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市(Chlyabinsk)的陨石碎片。

捡出来的博物馆

/Daily Mail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27日报道,在过去30多年中,纽约环卫工人尼尔森·莫利纳(Nelson Molina)从垃圾箱中拣选有价值的物品,并将它们保存在东哈莱姆(East Harlem)的环卫仓库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垃圾场宝藏”,藏品价值超过16万美元。莫利纳表示:“我称它为博物馆。9岁时,我就开始捡垃圾,并继承了母亲从不乱扔东西的习惯。”

猜你喜欢
评论家悼念陨石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沉痛悼念张庆林教授
南极为何多陨石
沉痛悼念何鲁丽同志
著名诗人、评论家 吴思敬
陨石猎人
评论家杨占平
沉痛悼念周常林先生
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