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商人朋友

2016-06-17 19:51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诗人

国庆期间,郑仁桃君从江苏常熟到广丰访我,我俩先是在客厅,后是在书房,畅谈了三个时辰,内容涉及人生的意义、做人的道理和事业的兴废,也涉及历史的掌故、社会的多变和世事的沧桑。

仁桃君的老家在广丰县铜钹山区,他十一岁丧父,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七年前只身来到江苏常熟,从最小的商贩做起,一直到现在成为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的代理商。他与我同庚,虽个小貌平,但思想深邃,与众不同,是个成功的商人。一方面,他有着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理念,有着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有着生意人特有的精明。另一方面,他知书达理、学识甚广,好书法、懂音乐、爱好文学,尤其擅写古体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一次,仁桃君与我谈辛弃疾,谈佛教文化,居然多处使我卡壳。

我与仁桃君于2005年5月相识于江苏省昆山市,其时我受县委县政府派遣,到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昆山市招商引资,在一次宴会上认识,其后交往日多,终成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前不久,仁桃兄耗资数百万元买断了清华大学无铅汽油专利技术(专营江西和福建两省市场),并决定回家乡投资五千万元建厂置业。

这回,常熟市阳澄湖的大闸蟹刚刚上市,又逢国庆长假,他是特意给我捎螃蟹来的。途中,他曾发给我一则短信:正是菊黄蟹肥时,捎来几只表心意。一路横行到广丰,请问龙王在哪里?仁桃君从六百公里之外的阳澄湖专为送蟹而来,我深知这情之深义之重。这也让我想起另外两位朋友来,一是广东朋友林峰,也是商人,每年中秋前他总要托人带来几盒广州酒家的月饼(全国四大名牌月饼之一),有一年因找不到人捎带,他居然空运到南昌,然后由我朋友带回。另一位是诗人祝成明,他在贵阳谋事,知我爱茶,今年国庆回老家,坐两天一夜的火车,翻四千米高的云贵高原,除了一背包书外,独独给我带回一盒产自贵州都匀市的有机茶———都匀毛尖(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我十分感动,古人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佳话,而今,我的一些朋友,有的还是商人,他们并无求于我,却有如此举动,这不能不给我的内心带来巨大的震撼,同时也不得不让我对商业社会里的人际关系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审视。

只要有机会,我就会与仁桃君促膝长谈,他不经意中说及的一些小事常让我深思。有一次,一位与其长期合作的朋友失信,导致仁桃君损失不轻,其妻要索赔,仁桃不同意,他的理由是:这位朋友与我合作多年,从未失信也从未欺骗过我,这回失信定有其难言之隐,我不能在这个时候再踩他一脚,万一他真是恶意诓我,那我也权当交了一回学费,花钱买一次教训罢了。又有一次,公司里一位新来的司机违章被交警罚款四千元,其妻要批评他,仁桃劝住,他微笑着对司机说:“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司机被交警拦罚太正常了,你是新来的,有些情况不熟,有些方法没掌握而已,今后工作做细做实就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了。”每每做成一桩生意之后,仁桃君总要请妻女在外边吃餐饭,给她们也给自己买点礼品,并让年幼的女儿举杯敬酒,说:“爸爸是个成功的商人,我和妈妈分享爸爸成功的喜悦!”仁桃君所谈件件事情虽小,但对我的冲击却很大,在一个“唯己”和“唯利”的年代里,在听过太多浅陋庸俗自私的话语之后,仁桃君的故事无异如三月里一阵杨柳风过。

我们曾多次深入探讨人生意义和处世哲学,并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看法,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内容:

伟大的人生有目标,平庸的人生只有目的。

多数人总是有目的没目标,有欲望没理想,有思维没思想,有见识没见解。

生活可以过得平实,但思想一定要高远。

生命苦短。欲超越短暂生命者,常人靠生儿育女,伟人靠传播思想。

眼光和见识决定一个人的路走得多长多远,胸襟和气度决定一个人的路走得多直多宽。

人应有格,既不能出格,也不能辱格,更不能丧格。

才与能是两码事,有才无能者甚众,有能无才者不菲,因此有才者不可恃才,有能者不可傲物。

从商也好,为政也好,倘没有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变得自私、虚伪、贪婪、无情。

做人要有境界,要胸怀万物,要有施惠于人的雅量,要有容人于胸的气度。

做人不但要舍得吃苦,还要舍得吃亏。

做人要褪去商人的铜臭而留其精明,丢弃文人的迂腐而留其清高,抛却政客的虚伪而留其气魄,割舍小市民的势利而留其善良。

恶习不能沾。

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包容他人的缺点是一种美德,包容他人的优点是一种胸怀。

当然,我们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分歧,比如在我的发展问题上就有着认识上的差异,他说:“你既然从政了,就应把这条路走到底,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官做大,只有把官做大了,你才能做更多更大的事业,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造福百姓,像我,只有把企业做大了,才能更好地反哺社会。”我不以为然,因为我深知,从政和经商的游戏规则是不一样的,经商是纯规律性的东西在起作用,而从政则充斥了太多的人为因素,很多时候要以人格和尊严为代价,我的脾气过于刚性,不太适应官场。当然,我并没有反驳他的观点,只是跟他讲了一个故事---我曾有缘与博山能仁寺一位高僧谈禅,高僧从宽大的僧袍中拿出一根人的肋骨,问我知不知道是谁的,我摇摇头,高僧说:“不管他是帝王将相还是寻常百姓,最后都是黄土岗上一抔土,都成了一根无人知晓的肋骨。”讲完之后我告诉仁桃君:“也不是我消极厌世,只是不愿意做无聊的争斗和无意义的事情罢了。”仁桃君深思之后说:“话虽如此,人活百年也不过沧海一粟,千古流芳也好,遗臭万年也好,碌碌无为也好,身后事我们管不了,但人生的过程十分重要,我们既为人,就一定要把人生扮靓。”

对骆宾王和张謇墓葬的不同看法显示了我与仁桃君价值观上的差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和清末状元张謇的墓穴都在江苏南通的狼山脚下,只是骆墓显得冷僻简陋,而张墓却宽大堂皇,树影茂密,花卉绚丽。仁桃君的观点是:骆宾王虽文气冲天,但他曾助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兵败后隐迹江湖,最后客死长江边上,没有给人们带来福祉,因此,后人尤其是南通人对他并不怎么客气,只给他一孤坟一碑记而已。而张謇却不一样,他四十一岁中状元后,没有去做官,而是在南通大兴实业,开轮埠公司、垦牧公司,办纱厂、炼油厂、钢铁厂,还大办教育、医院、图书馆、博物馆、剧院、公园和气象台等社会事业,硬是把狼山脚下搞成一块近代气息甚浓的绿洲,因此,大受其惠的南通人把他视为圣人贤德,对他爱戴有加,把他的坟墓修得豪华气派。仁桃君更推崇张謇,他说自己受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狼山脚下》影响,常到与常熟隔江相望的南通登狼山望海,也是张墓去的多,骆墓去的少。虽然我与仁桃君持不同的观点,但对他的做法我却能理解和支持,因为仁桃君首先是一位追求成功和利益最大化的商人,其次才是一位有着儒雅气质的商人,让他在骆宾王和张謇之间选择,自是后者无疑了。而我却以为,对骆宾王和张謇,不应厚此薄彼,张謇为一方百姓造福,做了大量有益于南通人民的实事好事,厚葬他敬仰他膜拜他一点都不过分。可是,怠慢骆宾王就没什么道理了,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才气冲天,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食粮,无论是其七岁所作的《咏鹅》还是从军路上的边塞诗,无论是长篇歌行《帝京篇》还是被诬入狱后的言志诗,无论是令武则天本人都动容的《讨武氏檄文》还是助徐敬业起义兵败后逃亡途中的感怀之作,莫不闪烁着其过人的才华和超常的智慧,让人尤其钦佩的还是他不畏强权的胆识和勇气,他明知“反武”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但为了维护儒家的正统(且不论“反武”的是与非,那是历史学家的事),他坚定地站到徐敬业一边,此等气概,自唐而下,又有几位文人能及?

当然,骆宾王毕竟没有像张謇那样为南通人们留下直接的物质财富,所以轻视了他、冷落了他,这让我觉得十分遗憾,南通人就这么势利吗?就算不是势利,也逃不了“功利”二字的嫌疑。要是我去狼山,定然是先吊骆墓再祭张墓的了。

诗人

“在雪夜中坚守/在一支笔和一柄剑之间/坚守/文字像初春的鸟鸣一般/催开黑夜的花朵”……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狂热地爱着的这些诗句便会不自禁地跃入我的脑海,撞进我的内心,冲击我的灵魂!这时,我就会想起一个人,一个诗人,一个在雪夜中跋涉、在笔与剑之间坚守的诗人。

诗人来自农村,早先在乡下教书,后来进了县报社,做了记者并编辑副刊。诗人的家庭负担沉重,生活相当拮据———父亲在烟花爆竹爆炸事故中被严重炸伤并留下后遗症;由于政策因素,在大学生尚且不能分配的情况下,当了20多年民办老师的老母亲被辞退回家;妻子下了岗;胞弟因为仗义代人受过进了班房。因此,诗人活得很累,过得清苦,为了营生,他想尽了办法:每月要发三十多条新闻稿(多挣稿费和奖金);开了一个移动书报亭(兼卖饮料和冰棍);替一家报社做发行人(每天要沿街送报)。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大街上,总是这般模样:头发凌乱,常布有尘灰,像霜后的干草;有点嫌脏的衬衫,冷天则老着一件藏青色西装,不系领带;胯下是一辆即使不上锁也绝对没人要的破旧摩托车,后架上往往是一大包货物或者一大捆报纸;永远憨厚的脸上,只要一碰见熟人,立马堆满可掬的笑容。看上去整个像做小生意老亏本的那种人,尤其像前些年经常骑个烂嘉陵出没于城乡之间贩卖猪腿的农民,要不是那副深度眼镜及镜片后那双深邃的眼睛,你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他会写诗,而且还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诗人。

他是个腼腆、内向、不善言辞的人,无论多么熟悉并交好,他也不会跟你有太多的话说,面对陌生人,他更显得拘谨,甚至于语无伦次,往往无法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直让人怀疑他诗人的身份。可是,这样一个人,却写出了许许多多让人拍案、让人震撼、让人深思、让人感动的好诗。只要一捧读他的诗章,只要一走进他所营造的诗境,你就一定会流连忘返,就一定会热泪盈眶。你先前关于他所有不太好的印象和看法就会一扫而光,他内心的喧哗定会让你深深震撼,他“简洁的、单纯的、未被污染的内心”(《独立秋风》序作者、评论家褚兢语)定会将你感染,他在诗中所蕴含的大爱将让你久久地感动。

是啊,生活的磨难不但没有压弯诗人的脊梁,反而造就了他的柔韧:“悠悠人生啊/本不该是一场游戏/游戏怎能诠释我的一场/梦呢”。(《多雨季节》)腼腆的外表并没有使诗人觉得卑微,反而滋养了他绵绵的情蕴:“走在春天的内部/你就在采蜜的花蕊里编一句可爱的谎言吧/把你的蜜浆捣成毒酒灌醉我/然后把秋天的唇盖在我缠你的魂上”。(《写给慧的第109首》)

诗人在贫瘠的荒原上不停地耕耘,诗歌成了他生命的主题。他反复地吟诵———“爱成一首永恒的植物/脉管里充满的是哗哗血流/诗人蹲在这脉管里/上上下下/浪漫了几千年/闯荡了几千年”。(《爱》)“一个诗人与诗歌/沉湎于千年的琴曲/诗歌成为知音”。(《高山流水·听俞伯牙的知音曲后》)当然,诗人并非圣人,他也有迷茫的时候,也有怀疑的时刻,也曾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一次酒醉之后,诗人抱着我大哭,悲鸣:兄弟,我坚持不下去了,我要出去,要去南方!)———“在这种反复无常的气候里/我的心能保持一种恒温吗……我该以怎样的目光/穿透冬天的云和雾”。(《冬日情思》)“夜的中心白雪落到一只灯塔的顶端/抒情的诗人竭尽心血看到了冷峻的光芒/嘶鸣的马匹背负黑夜的巨梦/倾听南方那一章飞翔的音乐/海啊吹号手的心魂早已迷失了……夜色如潮般退落脱了铐的内心/一直找不到回家的路”。(《冬日呓语》)这些诗句都是诗人灰色心绪的表露。然而,诗人毕竟还是坚持住了,当精神向度与尘世浮华激烈交锋之后,诗人最终毅然选择了远离繁华、热闹和喧嚣,选择了他最崇爱、最珍惜的爱人———诗神。虽然坚守的道路是凄清的,坚守的滋味是苦涩的,坚守的旅程是寂寞的,但是,没有关系,诗人已经做好了独自前行的准备,他一路高唱:“岁月篡改了我的容颜/却永远也篡改不了我年轻的爱情”。(《一片红枫及其他》)“做一片红枫,一生伴随阳光与音乐,瘦骨伶仃,仍以天作谱,以地作词,用心刻下自己的魂”。(散文诗《枫》)“暴雨过后/我能否飞翔/我不能为一场春天的阴谋/而拒绝酝酿”(《酝酿自己内心的蜜》)。

三年前,诗人送我一本他自己的诗集《独立秋风》,我一直珍藏着。我知道,我珍藏的不仅仅是一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我珍藏的是一位诗人的心,是一位诗人的精神,是一位诗人的铮铮傲骨。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翻读它,那些诗章我虽然早已谙熟,但它们仍然像高山轻云、似峡谷清流、如三月煦风,每次重温都会迅速渗入我的脉管,与我的血液相融,与我的心跳共振。我是如此炽热地爱着这些诗,尤其爱着这几句:吹号手的梦魂/先锋者的心灵/从另一种锋利的光芒中/像翅膀辟开茫茫的黑夜/十万匹白马从雷声的故乡中/艰难地归返。

诗人乃我之至交,姓刘,名志明。

杨剑

早在中学时代,我便知杨剑其人。当时,同学中爱好书法的甚多,他们每谈书法,必提杨剑,常见他们围在一起,说杨剑的字是多么多么的好,说杨剑的作品又获什么什么大奖了。我虽然不懂书法,但也不禁心生好奇:这杨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直到我大学毕业分回老家,与杨剑同处一城工作,才有机缘认识,不料一来二去,竟与杨剑意气相投,成了无话不说的挚交。

早就享誉海内外的杨剑,不用说其书艺自是十分精湛的了,他的作品曾被国内外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纪念馆等专业机构珍藏,还在香港、澳门、加拿大、比利时、新加坡、法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收藏或高价拍售,作品还被刻碑于泰山摩崖碑林。由于我是个标准的外行,因此对杨剑的作品无法作出更多的评价。这里,只想说说与杨剑交往过程中的一些琐事,一些虽然琐碎但我认为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骆宾王毕竟没有像张謇那样为南通人们留下直接的物质财富,所以轻视了他、冷落了他,这让我觉得十分遗憾,南通人就这么势利吗?就算不是势利,也逃不了“功利”二字的嫌疑。要是我去狼山,定然是先吊骆墓再祭张墓的了。

诗人

“在雪夜中坚守/在一支笔和一柄剑之间/坚守/文字像初春的鸟鸣一般/催开黑夜的花朵”……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狂热地爱着的这些诗句便会不自禁地跃入我的脑海,撞进我的内心,冲击我的灵魂!这时,我就会想起一个人,一个诗人,一个在雪夜中跋涉、在笔与剑之间坚守的诗人。

诗人来自农村,早先在乡下教书,后来进了县报社,做了记者并编辑副刊。诗人的家庭负担沉重,生活相当拮据———父亲在烟花爆竹爆炸事故中被严重炸伤并留下后遗症;由于政策因素,在大学生尚且不能分配的情况下,当了20多年民办老师的老母亲被辞退回家;妻子下了岗;胞弟因为仗义代人受过进了班房。因此,诗人活得很累,过得清苦,为了营生,他想尽了办法:每月要发三十多条新闻稿(多挣稿费和奖金);开了一个移动书报亭(兼卖饮料和冰棍);替一家报社做发行人(每天要沿街送报)。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大街上,总是这般模样:头发凌乱,常布有尘灰,像霜后的干草;有点嫌脏的衬衫,冷天则老着一件藏青色西装,不系领带;胯下是一辆即使不上锁也绝对没人要的破旧摩托车,后架上往往是一大包货物或者一大捆报纸;永远憨厚的脸上,只要一碰见熟人,立马堆满可掬的笑容。看上去整个像做小生意老亏本的那种人,尤其像前些年经常骑个烂嘉陵出没于城乡之间贩卖猪腿的农民,要不是那副深度眼镜及镜片后那双深邃的眼睛,你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他会写诗,而且还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诗人。

他是个腼腆、内向、不善言辞的人,无论多么熟悉并交好,他也不会跟你有太多的话说,面对陌生人,他更显得拘谨,甚至于语无伦次,往往无法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直让人怀疑他诗人的身份。可是,这样一个人,却写出了许许多多让人拍案、让人震撼、让人深思、让人感动的好诗。只要一捧读他的诗章,只要一走进他所营造的诗境,你就一定会流连忘返,就一定会热泪盈眶。你先前关于他所有不太好的印象和看法就会一扫而光,他内心的喧哗定会让你深深震撼,他“简洁的、单纯的、未被污染的内心”(《独立秋风》序作者、评论家褚兢语)定会将你感染,他在诗中所蕴含的大爱将让你久久地感动。

是啊,生活的磨难不但没有压弯诗人的脊梁,反而造就了他的柔韧:“悠悠人生啊/本不该是一场游戏/游戏怎能诠释我的一场/梦呢”。(《多雨季节》)腼腆的外表并没有使诗人觉得卑微,反而滋养了他绵绵的情蕴:“走在春天的内部/你就在采蜜的花蕊里编一句可爱的谎言吧/把你的蜜浆捣成毒酒灌醉我/然后把秋天的唇盖在我缠你的魂上”。(《写给慧的第109首》)

诗人在贫瘠的荒原上不停地耕耘,诗歌成了他生命的主题。他反复地吟诵———“爱成一首永恒的植物/脉管里充满的是哗哗血流/诗人蹲在这脉管里/上上下下/浪漫了几千年/闯荡了几千年”。(《爱》)“一个诗人与诗歌/沉湎于千年的琴曲/诗歌成为知音”。(《高山流水·听俞伯牙的知音曲后》)当然,诗人并非圣人,他也有迷茫的时候,也有怀疑的时刻,也曾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一次酒醉之后,诗人抱着我大哭,悲鸣:兄弟,我坚持不下去了,我要出去,要去南方!)———“在这种反复无常的气候里/我的心能保持一种恒温吗……我该以怎样的目光/穿透冬天的云和雾”。(《冬日情思》)“夜的中心白雪落到一只灯塔的顶端/抒情的诗人竭尽心血看到了冷峻的光芒/嘶鸣的马匹背负黑夜的巨梦/倾听南方那一章飞翔的音乐/海啊吹号手的心魂早已迷失了……夜色如潮般退落脱了铐的内心/一直找不到回家的路”。(《冬日呓语》)这些诗句都是诗人灰色心绪的表露。然而,诗人毕竟还是坚持住了,当精神向度与尘世浮华激烈交锋之后,诗人最终毅然选择了远离繁华、热闹和喧嚣,选择了他最崇爱、最珍惜的爱人———诗神。虽然坚守的道路是凄清的,坚守的滋味是苦涩的,坚守的旅程是寂寞的,但是,没有关系,诗人已经做好了独自前行的准备,他一路高唱:“岁月篡改了我的容颜/却永远也篡改不了我年轻的爱情”。(《一片红枫及其他》)“做一片红枫,一生伴随阳光与音乐,瘦骨伶仃,仍以天作谱,以地作词,用心刻下自己的魂”。(散文诗《枫》)“暴雨过后/我能否飞翔/我不能为一场春天的阴谋/而拒绝酝酿”(《酝酿自己内心的蜜》)。

三年前,诗人送我一本他自己的诗集《独立秋风》,我一直珍藏着。我知道,我珍藏的不仅仅是一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我珍藏的是一位诗人的心,是一位诗人的精神,是一位诗人的铮铮傲骨。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翻读它,那些诗章我虽然早已谙熟,但它们仍然像高山轻云、似峡谷清流、如三月煦风,每次重温都会迅速渗入我的脉管,与我的血液相融,与我的心跳共振。我是如此炽热地爱着这些诗,尤其爱着这几句:吹号手的梦魂/先锋者的心灵/从另一种锋利的光芒中/像翅膀辟开茫茫的黑夜/十万匹白马从雷声的故乡中/艰难地归返。

诗人乃我之至交,姓刘,名志明。

杨剑

早在中学时代,我便知杨剑其人。当时,同学中爱好书法的甚多,他们每谈书法,必提杨剑,常见他们围在一起,说杨剑的字是多么多么的好,说杨剑的作品又获什么什么大奖了。我虽然不懂书法,但也不禁心生好奇:这杨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直到我大学毕业分回老家,与杨剑同处一城工作,才有机缘认识,不料一来二去,竟与杨剑意气相投,成了无话不说的挚交。

早就享誉海内外的杨剑,不用说其书艺自是十分精湛的了,他的作品曾被国内外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纪念馆等专业机构珍藏,还在香港、澳门、加拿大、比利时、新加坡、法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收藏或高价拍售,作品还被刻碑于泰山摩崖碑林。由于我是个标准的外行,因此对杨剑的作品无法作出更多的评价。这里,只想说说与杨剑交往过程中的一些琐事,一些虽然琐碎但我认为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骆宾王毕竟没有像张謇那样为南通人们留下直接的物质财富,所以轻视了他、冷落了他,这让我觉得十分遗憾,南通人就这么势利吗?就算不是势利,也逃不了“功利”二字的嫌疑。要是我去狼山,定然是先吊骆墓再祭张墓的了。

诗人

“在雪夜中坚守/在一支笔和一柄剑之间/坚守/文字像初春的鸟鸣一般/催开黑夜的花朵”……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狂热地爱着的这些诗句便会不自禁地跃入我的脑海,撞进我的内心,冲击我的灵魂!这时,我就会想起一个人,一个诗人,一个在雪夜中跋涉、在笔与剑之间坚守的诗人。

诗人来自农村,早先在乡下教书,后来进了县报社,做了记者并编辑副刊。诗人的家庭负担沉重,生活相当拮据———父亲在烟花爆竹爆炸事故中被严重炸伤并留下后遗症;由于政策因素,在大学生尚且不能分配的情况下,当了20多年民办老师的老母亲被辞退回家;妻子下了岗;胞弟因为仗义代人受过进了班房。因此,诗人活得很累,过得清苦,为了营生,他想尽了办法:每月要发三十多条新闻稿(多挣稿费和奖金);开了一个移动书报亭(兼卖饮料和冰棍);替一家报社做发行人(每天要沿街送报)。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大街上,总是这般模样:头发凌乱,常布有尘灰,像霜后的干草;有点嫌脏的衬衫,冷天则老着一件藏青色西装,不系领带;胯下是一辆即使不上锁也绝对没人要的破旧摩托车,后架上往往是一大包货物或者一大捆报纸;永远憨厚的脸上,只要一碰见熟人,立马堆满可掬的笑容。看上去整个像做小生意老亏本的那种人,尤其像前些年经常骑个烂嘉陵出没于城乡之间贩卖猪腿的农民,要不是那副深度眼镜及镜片后那双深邃的眼睛,你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他会写诗,而且还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诗人。

他是个腼腆、内向、不善言辞的人,无论多么熟悉并交好,他也不会跟你有太多的话说,面对陌生人,他更显得拘谨,甚至于语无伦次,往往无法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直让人怀疑他诗人的身份。可是,这样一个人,却写出了许许多多让人拍案、让人震撼、让人深思、让人感动的好诗。只要一捧读他的诗章,只要一走进他所营造的诗境,你就一定会流连忘返,就一定会热泪盈眶。你先前关于他所有不太好的印象和看法就会一扫而光,他内心的喧哗定会让你深深震撼,他“简洁的、单纯的、未被污染的内心”(《独立秋风》序作者、评论家褚兢语)定会将你感染,他在诗中所蕴含的大爱将让你久久地感动。

是啊,生活的磨难不但没有压弯诗人的脊梁,反而造就了他的柔韧:“悠悠人生啊/本不该是一场游戏/游戏怎能诠释我的一场/梦呢”。(《多雨季节》)腼腆的外表并没有使诗人觉得卑微,反而滋养了他绵绵的情蕴:“走在春天的内部/你就在采蜜的花蕊里编一句可爱的谎言吧/把你的蜜浆捣成毒酒灌醉我/然后把秋天的唇盖在我缠你的魂上”。(《写给慧的第109首》)

诗人在贫瘠的荒原上不停地耕耘,诗歌成了他生命的主题。他反复地吟诵———“爱成一首永恒的植物/脉管里充满的是哗哗血流/诗人蹲在这脉管里/上上下下/浪漫了几千年/闯荡了几千年”。(《爱》)“一个诗人与诗歌/沉湎于千年的琴曲/诗歌成为知音”。(《高山流水·听俞伯牙的知音曲后》)当然,诗人并非圣人,他也有迷茫的时候,也有怀疑的时刻,也曾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一次酒醉之后,诗人抱着我大哭,悲鸣:兄弟,我坚持不下去了,我要出去,要去南方!)———“在这种反复无常的气候里/我的心能保持一种恒温吗……我该以怎样的目光/穿透冬天的云和雾”。(《冬日情思》)“夜的中心白雪落到一只灯塔的顶端/抒情的诗人竭尽心血看到了冷峻的光芒/嘶鸣的马匹背负黑夜的巨梦/倾听南方那一章飞翔的音乐/海啊吹号手的心魂早已迷失了……夜色如潮般退落脱了铐的内心/一直找不到回家的路”。(《冬日呓语》)这些诗句都是诗人灰色心绪的表露。然而,诗人毕竟还是坚持住了,当精神向度与尘世浮华激烈交锋之后,诗人最终毅然选择了远离繁华、热闹和喧嚣,选择了他最崇爱、最珍惜的爱人———诗神。虽然坚守的道路是凄清的,坚守的滋味是苦涩的,坚守的旅程是寂寞的,但是,没有关系,诗人已经做好了独自前行的准备,他一路高唱:“岁月篡改了我的容颜/却永远也篡改不了我年轻的爱情”。(《一片红枫及其他》)“做一片红枫,一生伴随阳光与音乐,瘦骨伶仃,仍以天作谱,以地作词,用心刻下自己的魂”。(散文诗《枫》)“暴雨过后/我能否飞翔/我不能为一场春天的阴谋/而拒绝酝酿”(《酝酿自己内心的蜜》)。

三年前,诗人送我一本他自己的诗集《独立秋风》,我一直珍藏着。我知道,我珍藏的不仅仅是一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我珍藏的是一位诗人的心,是一位诗人的精神,是一位诗人的铮铮傲骨。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翻读它,那些诗章我虽然早已谙熟,但它们仍然像高山轻云、似峡谷清流、如三月煦风,每次重温都会迅速渗入我的脉管,与我的血液相融,与我的心跳共振。我是如此炽热地爱着这些诗,尤其爱着这几句:吹号手的梦魂/先锋者的心灵/从另一种锋利的光芒中/像翅膀辟开茫茫的黑夜/十万匹白马从雷声的故乡中/艰难地归返。

诗人乃我之至交,姓刘,名志明。

杨剑

早在中学时代,我便知杨剑其人。当时,同学中爱好书法的甚多,他们每谈书法,必提杨剑,常见他们围在一起,说杨剑的字是多么多么的好,说杨剑的作品又获什么什么大奖了。我虽然不懂书法,但也不禁心生好奇:这杨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直到我大学毕业分回老家,与杨剑同处一城工作,才有机缘认识,不料一来二去,竟与杨剑意气相投,成了无话不说的挚交。

早就享誉海内外的杨剑,不用说其书艺自是十分精湛的了,他的作品曾被国内外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纪念馆等专业机构珍藏,还在香港、澳门、加拿大、比利时、新加坡、法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收藏或高价拍售,作品还被刻碑于泰山摩崖碑林。由于我是个标准的外行,因此对杨剑的作品无法作出更多的评价。这里,只想说说与杨剑交往过程中的一些琐事,一些虽然琐碎但我认为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骆宾王毕竟没有像张謇那样为南通人们留下直接的物质财富,所以轻视了他、冷落了他,这让我觉得十分遗憾,南通人就这么势利吗?就算不是势利,也逃不了“功利”二字的嫌疑。要是我去狼山,定然是先吊骆墓再祭张墓的了。

诗人

“在雪夜中坚守/在一支笔和一柄剑之间/坚守/文字像初春的鸟鸣一般/催开黑夜的花朵”……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狂热地爱着的这些诗句便会不自禁地跃入我的脑海,撞进我的内心,冲击我的灵魂!这时,我就会想起一个人,一个诗人,一个在雪夜中跋涉、在笔与剑之间坚守的诗人。

诗人来自农村,早先在乡下教书,后来进了县报社,做了记者并编辑副刊。诗人的家庭负担沉重,生活相当拮据———父亲在烟花爆竹爆炸事故中被严重炸伤并留下后遗症;由于政策因素,在大学生尚且不能分配的情况下,当了20多年民办老师的老母亲被辞退回家;妻子下了岗;胞弟因为仗义代人受过进了班房。因此,诗人活得很累,过得清苦,为了营生,他想尽了办法:每月要发三十多条新闻稿(多挣稿费和奖金);开了一个移动书报亭(兼卖饮料和冰棍);替一家报社做发行人(每天要沿街送报)。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大街上,总是这般模样:头发凌乱,常布有尘灰,像霜后的干草;有点嫌脏的衬衫,冷天则老着一件藏青色西装,不系领带;胯下是一辆即使不上锁也绝对没人要的破旧摩托车,后架上往往是一大包货物或者一大捆报纸;永远憨厚的脸上,只要一碰见熟人,立马堆满可掬的笑容。看上去整个像做小生意老亏本的那种人,尤其像前些年经常骑个烂嘉陵出没于城乡之间贩卖猪腿的农民,要不是那副深度眼镜及镜片后那双深邃的眼睛,你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他会写诗,而且还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诗人。

他是个腼腆、内向、不善言辞的人,无论多么熟悉并交好,他也不会跟你有太多的话说,面对陌生人,他更显得拘谨,甚至于语无伦次,往往无法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直让人怀疑他诗人的身份。可是,这样一个人,却写出了许许多多让人拍案、让人震撼、让人深思、让人感动的好诗。只要一捧读他的诗章,只要一走进他所营造的诗境,你就一定会流连忘返,就一定会热泪盈眶。你先前关于他所有不太好的印象和看法就会一扫而光,他内心的喧哗定会让你深深震撼,他“简洁的、单纯的、未被污染的内心”(《独立秋风》序作者、评论家褚兢语)定会将你感染,他在诗中所蕴含的大爱将让你久久地感动。

是啊,生活的磨难不但没有压弯诗人的脊梁,反而造就了他的柔韧:“悠悠人生啊/本不该是一场游戏/游戏怎能诠释我的一场/梦呢”。(《多雨季节》)腼腆的外表并没有使诗人觉得卑微,反而滋养了他绵绵的情蕴:“走在春天的内部/你就在采蜜的花蕊里编一句可爱的谎言吧/把你的蜜浆捣成毒酒灌醉我/然后把秋天的唇盖在我缠你的魂上”。(《写给慧的第109首》)

诗人在贫瘠的荒原上不停地耕耘,诗歌成了他生命的主题。他反复地吟诵———“爱成一首永恒的植物/脉管里充满的是哗哗血流/诗人蹲在这脉管里/上上下下/浪漫了几千年/闯荡了几千年”。(《爱》)“一个诗人与诗歌/沉湎于千年的琴曲/诗歌成为知音”。(《高山流水·听俞伯牙的知音曲后》)当然,诗人并非圣人,他也有迷茫的时候,也有怀疑的时刻,也曾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一次酒醉之后,诗人抱着我大哭,悲鸣:兄弟,我坚持不下去了,我要出去,要去南方!)———“在这种反复无常的气候里/我的心能保持一种恒温吗……我该以怎样的目光/穿透冬天的云和雾”。(《冬日情思》)“夜的中心白雪落到一只灯塔的顶端/抒情的诗人竭尽心血看到了冷峻的光芒/嘶鸣的马匹背负黑夜的巨梦/倾听南方那一章飞翔的音乐/海啊吹号手的心魂早已迷失了……夜色如潮般退落脱了铐的内心/一直找不到回家的路”。(《冬日呓语》)这些诗句都是诗人灰色心绪的表露。然而,诗人毕竟还是坚持住了,当精神向度与尘世浮华激烈交锋之后,诗人最终毅然选择了远离繁华、热闹和喧嚣,选择了他最崇爱、最珍惜的爱人———诗神。虽然坚守的道路是凄清的,坚守的滋味是苦涩的,坚守的旅程是寂寞的,但是,没有关系,诗人已经做好了独自前行的准备,他一路高唱:“岁月篡改了我的容颜/却永远也篡改不了我年轻的爱情”。(《一片红枫及其他》)“做一片红枫,一生伴随阳光与音乐,瘦骨伶仃,仍以天作谱,以地作词,用心刻下自己的魂”。(散文诗《枫》)“暴雨过后/我能否飞翔/我不能为一场春天的阴谋/而拒绝酝酿”(《酝酿自己内心的蜜》)。

三年前,诗人送我一本他自己的诗集《独立秋风》,我一直珍藏着。我知道,我珍藏的不仅仅是一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我珍藏的是一位诗人的心,是一位诗人的精神,是一位诗人的铮铮傲骨。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翻读它,那些诗章我虽然早已谙熟,但它们仍然像高山轻云、似峡谷清流、如三月煦风,每次重温都会迅速渗入我的脉管,与我的血液相融,与我的心跳共振。我是如此炽热地爱着这些诗,尤其爱着这几句:吹号手的梦魂/先锋者的心灵/从另一种锋利的光芒中/像翅膀辟开茫茫的黑夜/十万匹白马从雷声的故乡中/艰难地归返。

诗人乃我之至交,姓刘,名志明。

杨剑

早在中学时代,我便知杨剑其人。当时,同学中爱好书法的甚多,他们每谈书法,必提杨剑,常见他们围在一起,说杨剑的字是多么多么的好,说杨剑的作品又获什么什么大奖了。我虽然不懂书法,但也不禁心生好奇:这杨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直到我大学毕业分回老家,与杨剑同处一城工作,才有机缘认识,不料一来二去,竟与杨剑意气相投,成了无话不说的挚交。

早就享誉海内外的杨剑,不用说其书艺自是十分精湛的了,他的作品曾被国内外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纪念馆等专业机构珍藏,还在香港、澳门、加拿大、比利时、新加坡、法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收藏或高价拍售,作品还被刻碑于泰山摩崖碑林。由于我是个标准的外行,因此对杨剑的作品无法作出更多的评价。这里,只想说说与杨剑交往过程中的一些琐事,一些虽然琐碎但我认为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猜你喜欢
诗人
我不是诗人
大诗人
诗人写诗人的长篇传记文学《峭岩传——青铜的天空》出版
最帅的诗人
“诗人”老爸
“诗人”老爸姜超
愤怒
谎言
贾岛推敲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