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丽 徐芳玲* 周 舜 莫周卫
(1.贵州大学林学院 贵阳 550025; 2.都匀市马寨马尾松良种基地 贵州 都匀 558013)
都匀马尾松良种基地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调查
徐晓丽1徐芳玲1*周舜1莫周卫2
(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550025; 2.都匀市马寨马尾松良种基地贵州都匀558013)
摘要:2014~2015年对贵州省都匀市马寨马尾松良种基地主要害虫进行调查及采集,共鉴定害虫种类4目14科20种,初步明确了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并记述3种主要害虫在良种基地内的发生危害规律。
关键词:马尾松;害虫;发生规律;危害程度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属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是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典型的针叶树代表树种(乡土树种)。马尾松具有分布广的特点,自然地理分布位置北纬21°41′~33°40′,东经102°10′~122°00′,北自河南及山东南部,南至两广、湖南,东自沿海,西至四川中部及贵州,各省区的马尾松林面积一般都占省区用材林面积的40%以上,蓄积量一般30%以上。马尾松在生长过程中,对气候、土壤要求低,且天然更新容易,是亚热带地区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先锋树种。也是我国重要用材树种和良好的纤维工业原料及我国最重要的产脂树种。因此,马尾松林资源的经济价值很高,是我国南方林区营造速生丰产人工林的优选树种[1~3]。
贵州省大面积营造马尾松纯林已有近50年历史,在贵州省年均20万hm2的造林面积中,马尾松占1/4~1/3,是贵州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马尾松病虫害一直以来在贵州或多或少都有发生,尤其是局部地区枝梢、种实、根部受虫害较为严重,致使侧梢丛生、球果骤减、幼苗枯折,严重影响马尾松纯林的观赏和经济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时间与地点
2014年09月至2015年09月对贵州省都匀市马寨马尾松良种基地进行调查,包括母树区、苗圃区、基因收集区。
1.2调查方法
采取3种方式进行调查。(1)踏查;(2)定点调查,利用两部高台基的佳多太阳能监测器(型号:JDTC-6型)对基地内害虫进行收集;(3)标准地调查,在基地对林地、苗圃地采取定行、定距的调查。采集标本并带回室内整理鉴定。害虫危害程度以轻度、中度、重度记录,分别用*、**、***符号表示。分级标准[4]见表 1。
表1 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2结果分析
2.1害虫种类及危害程度
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分类鉴定[5~9],共鉴定出害虫种类4 目14科20 种(见表2)。根据害虫的危害程度划分,基地内重度危害的害虫4种,其中以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rubellaHampson和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pryeriRagonot危害最为严重,其次为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和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xiaoiZhang。
2.2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
2.2.1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rubellaHampson
该虫在种子园内1年3代,世代不整齐,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梢内越冬。越冬幼虫次年3月底到4月初恢复取食,部分幼虫开始转移到新梢蛀食。4月下旬化蛹,5月开始羽化,越冬代成虫出现。微红梢斑螟成虫白天静伏,交尾产卵均在夜间进行,卵散产于被害枯黄针叶的凹槽处。5月为第1代幼虫危害盛期,初孵幼虫到被害枯梢的旧蛀道内取食旧蛀道内的碎屑、粪便等。6月化蛹,7、8月第2代幼虫又开始蛀梢危害。第三代幼虫危害枝梢、果,到11月进入越冬状态。
微红梢斑螟为梢果兼害型害虫,以蛀害松树的主梢为主,致使枝梢枯萎易折,造成树木的偏冠和多头现象,严重影响松树干型及松林出材量。初孵幼虫先食嫩皮,后在皮下蛀坑道,蛀口流白色松脂,并有粪屑堆集。成虫多在白天羽化,羽化后蛹壳仍遗留在坑道中。
2.2.2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pryeriRagonot
该虫在种子园内1年1代,主要以幼虫在被害梢果内越冬。次年4月恢复取食,危害嫩枝皮层或雄花序鳞片,多数幼虫从嫩梢的基部蛀入,此时嫩梢上有雄花序,被害状不易发现。5月中旬转移为害健康的1年生球果、1年生枝梢及2年生球果,多从新梢、球果基部蛀入,每一梢、果内多为1条幼虫。蛀入孔外形成白色、近圆形的一团胶状物,并有粪屑堆集。6月进入蛹期,成虫期为6~8月,有较强趋光性,其中7月中旬到8月上旬为盛虫期。7月中旬开始孵化,新孵幼虫取食雄花序、枝干树皮、球果和枝梢,并在其内越冬。
松果梢斑螟是危害球果和枝梢的一种重要害虫。卵单产于新梢叶鞘的基部、针叶的凹面上或球果的鳞片上。幼虫在梢内多数从下向上蛀食。幼虫多在被害的球果或嫩梢中化蛹。成虫多在白天羽化,羽化后蛹壳仍遗留在坑道中。树龄愈高,虫口密度愈大,球果被害愈重,反之受害愈轻。
2.2.3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xiaoiZhang
该虫在种子园内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蛀道、成虫在蛹室或土中越冬。2月下旬到三月上旬越冬成虫出孔或出土活动,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成虫在林间活动的高峰期,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11月停止取食进入越冬,翌年3月重新取食,8月中旬幼虫陆续化蛹。9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11月份部分成虫出孔活动,然后在土中越冬,其余成虫在蛹室中越冬。
表2 贵州都匀马尾松良种基地害虫种类及危害程度
萧氏松茎象具钻蛀性,卵、幼虫、蛹以及大部分越冬成虫都生存在树皮内。幼虫孵化后随即蛀食松树根颈部位韧皮部,在韧皮部或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留下螺旋状或不规则的蛀道,从蛀道流出油脂,并有粪屑堆集。当蛀道形成闭合圈时,则导致松木整株死亡。萧氏松茎象幼虫主要在树干基部1~20cm 和根茎部危害。随着树龄增大,危害枯死率相应降低。
3讨论
马尾松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荒山绿化、乡土造林树种,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树种。害虫的发生不仅影响到马尾松的育苗、种植,还严重影响着马尾松的长势与球果产量,从而降低了马尾松纯林的出材量及经济价值。在害虫的防治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综合治理,预防为主”。从时间上考虑,不同的害虫发生周期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案,如卵期利用赤眼蜂、成虫期利用害虫的趋避性。从防治方法上,应考虑多种方式方法综合使用,如地下害虫卵期可采用混有化学药剂的人工翻土、成虫盛行期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并加以化学药剂处置。但是,如何更有效地平衡各个害虫发生时间内的防治方法,尤其是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间的比例,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姬宁,潘彪,徐永吉. 贵州马尾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J]. 贵州林业科技,2003,31(1):41~44.
[2]李茜,杨胜天,盛浩然,等. 典型喀斯特地区马尾松纯林及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研究——以贵州龙里为例[J]. 中国岩溶,2008,04:321~328.
[3]朱亚艳,秦雪,赵杨,等. 贵州都匀马尾松种子园针叶DRIS营养诊断分析[J]. 西部林业科学,2013,06:62~68.
[4] 徐芳玲,韦小丽,支华.贵州猴樟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J]. 中国森林病虫,2014,.33(1):21~24
[5] 郭振中,伍律,金大雄.贵州农林昆虫志:卷1[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1~499
[6] 郭振中,伍律,金大雄.贵州农林昆虫志:卷2[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1~592.
[7] 郭振中,伍律,金大雄.贵州农林昆虫志:卷3[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3~361.
[8] 李元胜,张巍巍.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691.
[9] 王亚维,谢维斌. 马尾松种子园害虫防治对产量的影响分析[J]. 种子,2012,05:79~81.
Investigation of species and damage of pest inPinusmassonianaSeed Base in Duyun
XU Xiao-li1XU Fang-ling1ZHOU Shun1MO Zhou-wei2
( 1.Forestry College of Guizhou University , Guiyang ,Guizhou 550025;2.Pinus massoniana Variety Base in Duyun County, Duyun ,Guizhou 558013 )
Abstract:The pests of Pinus massoniana seed base of P. massoniana was investigated and some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in Dunyun City, Guizhou province in 2014 and 2015.There were 20 species of pest insects of 14 families ,4 orders. The major and minor pests were preliminarily confirmed, and the occurring and harming regularity of 3 major pests in the base were recorded.
Key words:Pinus massoniana ; Pests; occurring and harming regularity;Damage degree
收稿日期:2016-01-15
作者简介:徐晓丽(1990~),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在读,森林病虫害综合控制方向,1015132582@qq.com。
*通讯作者:徐芳玲(1977~),女,贵州铜仁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森林昆虫分类及防治研究,fc.flxu@163.com。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子项目(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2]6011号);贵州省林业科研项目(黔林科合[2014]13号);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研农2015005);
中图分类号:S763.3
文献标识码:B
致谢: 部分标本由河南农业科学研究院任应党博士鉴定,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