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军 吴晓丽 李芳念
(1.黔东南州世界银行贷款林业项目办公室 凯里 556000;2.黔东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556000)
黔东南州油茶分布特点及栽培区划
李瑞军1吴晓丽2李芳念1
(1.黔东南州世界银行贷款林业项目办公室凯里 556000;2.黔东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556000)
摘要:本文以黔东南州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多年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全州油茶分布区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的特点,结合油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黔东南州油茶栽培区划,为科学推进油茶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油茶;分布特点;栽培区划
1黔东南州油茶分布特点
1.1行政区油茶分布情况
黔东南州共辖16个县市,204个乡镇,林业用地面积220.38万公顷。全州共有油茶面积2.64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2%。各县分布情况如下:
由表1可知,黔东南州油茶分布在除雷山县外的15个县市110个乡镇,油茶分布面积最大的4个县依次是天柱、黎平、从江、锦屏,4县油茶面积共2.53万公顷,占全州油茶面积的96%。
由表2可知,全州油茶分布面积大于等于100公顷的乡镇有34个,分布面积占全州油茶面积的92.23%;油茶分布面积在10公顷到99公顷的乡镇有35个,分布面积占全州油茶面积的5.74%;油茶分布面积小于10公顷的有41个乡镇,分布面积占全州油茶面积的2.03%。
表1 黔东南州各县市油茶面积分布情况表
黔东南州油茶分布示意图
对油茶分布乡镇按面积分类如下:
表2 黔东南州油茶分布乡镇按面积分类表
全州油茶分布面积大于等于100公顷的34个乡镇分别是:清水江流域的剑河县盘溪乡,天柱县竹林乡、水口镇、江东乡、远口镇、白市镇、石洞镇、瓮洞镇、高酿镇、地湖乡、坌处镇、兰田镇,锦屏县偶里乡、新化乡、大同乡,黎平县高屯镇、敖市镇;都柳江流域的榕江县平江乡,从江县西山镇、刚边乡、斗里乡、下江镇、洛香镇、贯洞镇、庆云乡、高增乡、翠里乡、停洞镇、丙妹镇,黎平县龙额乡、地坪乡、肇兴乡、雷洞乡、洪洲镇。
对照全州行政区划图可知,黔东南州油茶行政区域分布表现出东部、东南部油茶分布较为集中,其分界从岑巩县水尾、天星、大有、思阳,向南依次经镇远青溪、羊场,三穗桐林,天柱坪地、邦洞、凤城、石洞,剑河盘溪,锦屏彦洞、河口、启蒙,黎平罗里、孟彦、九潮,从江往洞、停洞、东郎、宰便、加榜、秀塘进入广西境内。州内西部、西北部油茶分布较为分散,分布在环雷公山区以外的凯里、黄平、施秉、镇远、台江、麻江、丹寨等部分乡镇。
全州油茶绝大部分树龄在40年以上,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自然淘汰和人为选择,其分布情况基本能够反映出油茶在州境内的适生区域和群众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区域。考虑油茶产业化发展的规模因素,本文重点对天柱、锦屏、黎平、从江4县油茶分布区地形、土壤、气候条件进行分析。
1.2地形条件与油茶分布关系
地形条件包括海拔、坡位、坡度、坡向等因素,天柱、锦屏、黎平、从江4县油茶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关系见表3~6。
表3 油茶按地貌类型分布情况表 单位:公顷
表4 油茶按坡位分布情况表 单位:公顷
表5 油茶按坡度分布情况表 单位:公顷
表6 油茶按坡向分布情况表 单位:公顷
由表3~6可知,天柱、锦屏、黎平、从江4县油茶按海拔分,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低山、低中山地区,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6%;按坡位分析,主要分布在上坡、中坡、下坡、全坡,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8.7%;按坡度分析,主要分布在35°以下的陡坡、斜坡、缓坡、平坡,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5.8%;按坡向分析,油茶在各坡向均有分布,按分布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全坡(无坡向)>南坡>北坡>东南坡>西南坡>西北坡>西坡>东坡>东北坡。
1.3土壤条件与油茶分布关系
土壤条件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天柱、锦屏、黎平、从江4县油茶分布与土壤条件的关系见表7~8。
表7 油茶按土壤类型分布情况表 单位:公顷
表8 油茶按土层厚度分布情况表 单位:公顷
由表7、表8可知,天柱、锦屏、黎平、从江4县油茶按土壤种类分析,主要分布在黄壤、黄红壤、红壤地区,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9.4%;按土层厚度分析,主要分布在土层厚度40厘米以上的厚层土、中层土地区,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9.3%。
1.4气候条件与油茶分布关系
通过查阅历史气象资料,黔东南州油茶主要分布区天柱、锦屏、黎平、从江4县的气候条件为:年均温度15.8~18.5℃,最冷月均温4.4~7.7℃,最热月均温25.8~27.5℃,花期均温14.1~17.1℃,年均日照1157.8~1265.4h,花期日照174.1~183.2h,降雨量1185.7~1300.9mm,花期降雨量117.1~151.2mm。
2黔东南州油茶栽培区划
2.1油茶区划研究情况
庄瑞林等人根据油茶栽培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特点,将全国油茶栽培区划分为“三带、九区”。我州地处油茶中带西部产区,介于湘浙赣闽低山丘陵区和贵州高原区之间,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岑巩6县被划为油茶适宜栽培区,并纳入全国油茶积极发展区。
2.2黔东南州油茶栽培区划
黔东南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中部雷公山区和南部月亮山为中山地带,西部和西北部为丘陵状低中山区,东部和东南部为低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ph4.5~5.5。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各县市年均气温14~18.5℃;≥10℃年积温4403.1~5749.7℃,且由南至北、由东向西减少;年均降雨量1000~1500mm,相对湿度78%~84%,年无霜期270~330天,年日照时数1042~1296小时,是油茶适生区。黔东南州大部分县市和地区适合油茶生长,但是存在地势陡峭、最冷月气温偏低、最热月低温偏高、光照不足等不利因素,这些因素将对油茶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油茶产业化发展以获取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必须考虑产量水平和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等多方面需求,因此在摸清现有分布情况基础上,以区位、地形、土壤、气候等主导因素为划分依据,确定以下分区:
Ⅰ区——东部低山丘陵核心发展区。包括清水江下游天柱、锦屏、黎平3县大部分乡镇,核心区域为天柱县瓮洞镇、兰田镇、江东乡、白市镇、高酿镇、远口镇、石洞镇、坌处镇、竹林乡、地湖乡,锦屏县偶里乡、大同乡、新化乡,黎平县敖市镇、高屯镇。该区是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发展最具潜力地区,区划油茶面积4~6万公顷,占该区林业用地面积的10%~15%。
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化栽培区划示意图
Ⅱ区——南部低山、低中山重点发展区:包括都柳江下游榕江、从江、黎平3县部分乡镇,主要区域为榕江县平江乡,从江县丙妹镇、贯洞镇、高增乡、谷坪乡、雍里乡、洛香镇、庆云乡、下江镇、刚边乡、宰便镇、加榜乡、秀塘乡、西山镇、斗里乡、翠里乡、停洞镇,黎平县洪洲镇、肇兴乡、水口镇、雷洞乡、龙额乡、地坪乡。该区水热条件优越,发展油茶产业潜力较大,区划油茶面积1.5~2.5万公顷,占该区林业用地面积的10%~15%。
Ⅲ区——中部、北部中山、低中山一般发展区:包括剑河、台江、凯里、麻江、岑巩、三穗、镇远、施秉、黄平部分小气候条件较为微暖湿润、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区,作为东部、东南部油茶产业延伸区,区划油茶面积1~2.7万公顷,占该区林业用地面积的1%~5%;
3结论与讨论
黔东南州老油茶林分布特点为:主要分布在境内东部、东南部清水江、都柳江沿岸,海拔1200米以下的低山、低中山地区,坡位主要为上坡、中坡、下坡、全坡,坡度35°以下,坡向以全坡和南坡为主,东坡、东北坡较少,其它坡向分布相对均匀。适生土壤类型为厚度40厘米以上的黄壤、黄红壤、红壤。适生气候条件为:年均温度15.8~18.5℃,最冷月均温4.4~7.7℃,最热月均温25.8~27.5℃,花期均温14.1~17.1℃,年均日照1157.8~1265.4h,花期日照174.1~183.2h,降雨量1185.7~1300.9mm,花期降雨量117.1~151.2mm。
在确定油茶区划面积及占林业用地面积比例时,主要考虑油茶分布特点和产业化发展要求,油茶适生范围中剔除现有不能进行低产低效林改造的中幼龄林、公益林以及短期内难以用于产业发展的林地,并参考了省内外油茶产业大县的经验数据,将全州油茶栽培区区划为4个类型区,总区划面积为6.5~11.2万公顷。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dustrial cultivation Regionaliz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Guizhou Province
LI Rui-jun1WU Xiao-li2LI Fang-nian1
(1.Qiandongnan World Bank loan Forestry Project Office, Kaili ,Guizhou556000;2.Qiandongnan national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Qiandongnan,Guizhou556000 )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of forest resources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of Guizhou Province in 2006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of many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ewide Camellia oleifera distribution area of climate, topography, soil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Camellia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posed statewide Camellia oleifera industrialization cultivation division, scientific promo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Camellia oleifera,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Regionalization
收稿日期:2015-12-28
中图分类号:S727.32.1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