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实习记者 文霞 通讯员 韦绍群
赏山品水游广西,养身怡情到马山
□文/本刊实习记者文霞通讯员韦绍群
中国广西马山,位于广西中部,东与来宾市忻城县、南宁市上林县交界,西与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百色市平果县接壤,南与南宁市武鸣区相邻,北隔红水河与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相望,是“四市六区县”的结合部。
依山傍水,绿树环绕,凭借着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广西马山在政府的扶持下正大力推广旅游业,主打两大核心旅游品牌,分别是以“鼓乡歌海・祥寿马山”为主题的民族旅游品牌和以环弄拉生态旅游区、中国玄河(永州暗河)景区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品牌。这两个品牌的推广,使广西马山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广西马山有着“中国黑山羊之乡”的美誉,每一年政府都会在马山举行“文化旅游美食节”,在节会上,让大家品味黑山羊的鲜美,同时感受马山居民的淳朴民风。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该县将把节会大升级,结合马山县11个乡镇不同的文化特色,举办形式不一的活动,进一步打造马山生态旅游品牌,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展示马山生态旅游和原生态美食的无穷魅力。在该县成功举办过的白山鼓祖文化节、林圩首届赏花节、古零三月三欢哈节等节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全新的特色节会,以游红色文化、赶“歌圩”、会“鼓乡”、赏繁花为主要内容,丰富“鼓乡歌海・祥寿马山”全域生态旅游品牌,推出民族风情、休闲养生的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吸引广大游客到马山观光旅游。
马山县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62.96%,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比一般城市高出20倍左右,不仅如此,马山同时也是“长寿之乡”,每10万人口中有百岁以上老人14.5人,传统文化、习俗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承,民间民俗文化保存完整。
马山县依托生态资源和历史悠久的民间民俗文化,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及“一带两区”分布特征,实施整体推进策略,积极打造3条精品旅游线路:环弄拉景区石漠化治理生态旅游线路、红水河—姑娘江—永州定乐江水上旅游线路、古零镇—古寨瑶族乡—白山镇乡村民俗旅游线路;并加强与周边地市合作,全面整合旅游资源,重点推出“马上大”(马山—上林—大化)和“马上来”(马山—上林—来宾)两条精品养生旅游线路,逐步完善“南宁—伊岭岩—灵水—大明山—金伦洞—大化水电站—七百弄”黄金旅游线路,提升旅游产品品位和旅游品牌形象,形成旅游核心竞争力,尽快把马山打造成为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交通枢纽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中心。
马山县打造旅游优质品牌,不仅得到了各方的支持,自身也在坚持完善各方面的不足。
马山县充分用好用足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加快旅游发展的各项政策,以及马山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基金,扶持现有旅游企业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具有较强支撑能力和带动作用的旅游骨干企业,打造本土旅游标杆企业。
作为主打生态旅游和民族旅游的县城,马山以生态环保和生态养生的品牌效应引进高端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发展马山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健康产业。优化旅游企业组织结构,实现旅行社、酒店、旅游交通、景区及地产、旅游会展等业态的多元化经营。大力发展金银花、百香果、黑山羊等特色种养业,打造农家乐品牌,并将《中国农耕大舞》和大型旅游商演节目《鼓会天下》等传统民俗文化展演,新鲜果蔬采摘等农事体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销售融入乡村旅游中,为旅游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在充分培育好旅游市场的同时,马山县还积极树立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意识,强化法制思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发展旅游业,打造优质旅游精品,是马山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马山将依托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在抓规划、抓项目、抓品牌、抓营销、抓环境等工作上持续用力,促进生态文化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壮大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努力打造中国生态旅游名县。
杂谈 Tittle-ta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