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世界末日

2016-06-15 17:26张书玮翁倩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考夫曼真人动画电影

张书玮+翁倩

《Anomalies》译作《失常》,少了一点神采,或者说,把电影本身的内容模糊和单一化了。不过无论哪个名字,大家看过便会知道,它肯定不是那种所谓“老少咸宜”的动画电影。顶着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奖的光环,出征奥斯卡最后输给工业大作《头脑特工队》(《Inside Out》),这中间的故事或许会更长久地流传下去。更多人也许会注意,一部完全面向成人观众的电影败给了合家欢商业片,人们都想一探究竟。

编剧奇才查理·考夫曼主理的这部动画片,源于他10年前写的戏剧,也是目前他职业生涯里惟一一部动画。《失常》有多失常?这名字可能不小心就把内容透露了。可这部电影的主题并不只有一层意思,它呈现的面向也很丰富。考夫曼的电影往往提供了一个相当活跃的主观视角,透过他笔下的主角,观众仿佛望向潜望镜,途经数次反射,亲身去体验那个思维跳跃的遥远世界。

《失常》同样提供了一个这样的主角,由一开始就不惜笔墨。有别于其他动画努力营造梦幻空间,它完全在再造现实。对白与情境高度真实,定格动画本身的视觉观感首当其冲,为观众带来微妙的反差。

考夫曼孜孜不倦地抛出独白和对白,全力打造中年男人的孤独感。秘而不宣的环境设定,恰如其分的疑团铺垫,按理说该为整部电影的剧情走向打下坚实基础。在电影的前半截,《失常》的气氛走向或许是神来之笔,从类似伍迪·艾伦式的中年隐忧,到众里寻她的爱情渴求,再到脑中幻想式的悬疑科幻,最后归于多层对照的心理剖析,假如事前不看介绍,或许会发现它的线索引导其实有些出色。出色在编剧埋在电影里的伏笔似是而非,观众可以像在夜色里坐过山车,既然没有强光,不妨先把周围的景色看过,一路享受,耐心等待。

编剧能力高超,的确也制造出了过山车两边的景色。当中年男人的无趣商旅继续,观众当然可以进入他的内心世界,那的确是极度真实的情感剖白。不过接下来要走向何处呢?相对前半的多种可能,考夫曼最后选择了一种最平淡、最容易猜测的写法。

以此判断,《失常》的确不像动画片。这种手法像是很多描述想象力的电影,它们通常制作了内外两个层次,一个有顺畅的商业外衣,讲述天花乱坠同时经得起推敲的故事,带着象征意味;另一个则落在实处,通常在结尾告诉观众究竟发生了什么。

双层描述最大的功效或者说给观众最大的惊喜,旨在营造那种剧情逆转。真人电影如此操作,或许早已不新鲜了。因此《失常》的最成功之处,显然是把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变成了一种童话。考夫曼的描绘,把一触即发的世界大战最后归于一种人生感叹和唏嘘。既然如此,中年男人的寂寞到底有多真实?或者到底有多重要?

正如考夫曼的一贯风格,他乐于撰写“一个人的世界末日”。真人电影中,这种世界崩塌看起来特别逼真、残忍或心有戚戚,而在童话氛围中的崩塌,加上那种“竟然是这样”的错愕,或许让考夫曼的动画电影变成了一种真人复刻,多了几分仁慈。

《沈默之像》 (2014年)

导演:约书亚·奥本海默

导演第二部关注印尼1965年事件的纪录片,当受害者家属直面凶手,多年的心头疑问依然因为人性的疯狂而得不到答案,其中无声的暴力让人不寒而栗。

《美好的一天》 (2015年)

导演:费尔南多·莱昂·德·

阿拉诺亚

主演: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欧嘉·科瑞兰蔻

原本描绘西班牙社会荒谬的导演,转向战地故事,却用苦中作乐的手法,轻松诙谐地讲出战争的残酷和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难,好笑、残酷又温暖。

猜你喜欢
考夫曼真人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动画电影
Imaginations and Reimaginations of National Origi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Times that the Gaxian Cave was Discovered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音乐表现形式研究的理论观点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点播沉默
我想拍一部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