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价值临床比较

2016-06-15 14:58邓张勇
当代医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颅脑血肿厚度

邓张勇

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价值临床比较

邓张勇

目的 分析比较核磁共振与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抽取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T诊断,实验的患者给予核磁共振诊断。对比核磁共振与CT的诊断价值。结果 实验组的核磁共振诊断总检出率(92.00%)较CT诊断的总检出率(76.00%)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核磁共振诊断(92.00%)较CT诊断对血肿厚度情况的判断(76.00%)效果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磁共振与CT对急性颅脑损伤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核磁共振对损伤部位的判断以及对血肿厚度的判断其准确率要更高,在临床诊断时,值得推广。

核磁共振;CT;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断价值

核磁共振与CT是临床常用于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两种诊断方式[1],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选取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诊断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40.19±8.21)岁,患病时间10 min~12 h,平均时间(5.02±1.13)h。其中坠落12例,因车祸26例,因砍或者是打伤12例。其中硬膜外血肿10例,硬膜下血肿18例,脑内血肿15例,脑挫损伤7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14例,9~12分26例,13~15分10例。实验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41.14±8.33)岁,患病时间10 min~13 h,平均时间(5.03±1.26)h。其中坠落13例,因车祸27例,因砍或者打伤10例。其中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17例,脑内血肿16例,脑挫损伤6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15例,9~12分25例,13~15分10例。

参与研究的100例对象均符合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2],研究对象没有血液系统疾病,没有各脏器官功能衰竭的情况,研究排除了生命指标特征在事故发生后的20 min内消失的患者,排除了除颅脑损伤之外身体的其他部位有重度损伤的患者。

2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性别比例方面以及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CT诊断。采用16排螺旋CT(德国西门子公司Sensation)进行扫描,仪器参数为: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320 mA。对颅底进行检查时,层厚为3 mm,层距为3 mm,进行6层扫描;对颅脑进行检查时,层厚为10 mm,层距为10 mm,进行11层扫描;其中窗位以及窗宽为40 HU、90 HU。

实验组:行核磁共振诊断。采用1.5 T核磁共振仪(德国西门子公司Avanto)进行扫描,仪器参数为:层间隔为2.1 mm,层厚为7 mm,矩阵为320×256,视野为23 X 26 cm。行横轴、矢状位的扫查,横轴扫查序列为T1WI/SE、T2WI/TSE、T2WI/TIR,矢状为T1WI/SE。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诊断方式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对血肿厚度的判断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比较 核磁共振诊断较CT诊断的总检出率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与核磁共振的诊断效果对比表[n(%)]

2.2 对血肿厚度情况的判断比较 核磁共振诊断较CT诊断对血肿厚度情况的判断效果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与核磁共振的对血肿厚度情况的判断对比表[n(%)]

3 讨论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意外事故如交通等原因引发的急性颅脑损伤发生率越来越高。临床研究认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效果,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颅脑损伤部位的救治时间以及对损伤具体部位的判断等因素[3],然而临床治疗的措施由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而定。

目前,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主要是采用核磁共振以及CT进行诊断,两种诊断方式对急性颅脑损伤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X线束、γ射线、超声波,与探测器一同围绕在人体某部位作连续的断面扫描,具有图像清晰、扫描时间快等特点;但是有研究认为,CT对积液或者是积血的漏诊情况较多[4]。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医学影像新技术,对脑、甲状腺、肝、胆等部位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有研究认为其对确定损伤的具体位置以及对血肿厚度的判断有着明显的优势[5]。

本研究结果显示,核磁共振诊断较CT诊断的总检出率要好,并且核磁共振诊断较CT诊断对血肿厚度情况的判断效果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核磁共振较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更高,其诊断的准确率要好[6-8]。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与CT对急性颅脑损伤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核磁共振对损伤部位的判断以及对血肿厚度的判断其准确率要更高,在临床诊断时,值得推广。

[1] 孙振平.64层螺旋CT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12):67-68.

[2] 王飞霖.50例颅脑外伤后脑梗死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30):63-64.

[3] 朱冠军.8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J].当代医学,2014,20(28):55-56.

[4] 范淑俊,薄锋.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价值临床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734.

[5] 沈桂平,戴晓侠,邓伶莉,等.家族性甲亢患者血清和尿液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34(10):2290-2295

[6] 胡示超.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J].影像技术,2015,27(4):17-18.

[7] 陈家志.急性颅脑损伤应用核磁共振与CT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91.

[8] 王冬梅,常杰,白云贤,等.急性颅脑损伤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7):715-71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5.011

湖南 415000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邓张勇)

猜你喜欢
颅脑血肿厚度
大厚度填土场地勘察方法探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诗要有温度,有厚度
深耕,才会有报道的温度和厚度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加权平均厚度法计算变厚度钢壳体在均匀外部压力作用下的屈曲应力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