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春
民众保健意识的增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很多国人尚不具备足够的医疗保健知识,致使许多“张吾本”之流的伪专家有机可乘。医生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的真专家,应该拿出一定的时间,动手撰写医学科普文章,大张旗鼓地开展医学科普宣传,使人们相信科学,远离迷信,有病早治,增进健康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并损伤相应的周围神经而导致神经痛和皮肤疱疹,不仅仅是皮肤病,更是神经损伤性疾病。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该病可发生于人体的任何部位,但以腰肋部、胸腹部常见,约占全部发病人数的82%-91%,故祖国医学称之“缠腰火丹”。约有50%以上的成年人,一生当中至少会有一次因各种疾病、过度劳累或精神创伤等诱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罹患带状疱疹。
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患者最痛苦的症状
带状疱疹有两大特征,疼痛和皮肤疱疹。而剧烈的神经痛往往是首发症状,也是患者最突出、最痛苦、最难以忍受的临床表现。其疼痛的性质和程度非常人所能理解,患者常描述为烧灼样、针刺样、撕裂样剧痛,并伴有皮损区域的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在整个发病过程中,患者常因疼痛而彻夜难眠,倍受煎熬,生活质量极差。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拖延超过一个月不能有效控制,即可造成神经损伤而留下后遗神经痛,其病程迁延漫长,有的达到几年甚至十几年,疼痛十分顽固,治疗非常困难,患者身心格外痛苦。
许多中老年人罹患带状疱疹后,除皮肤疱疹外,往往还伴有相当剧烈的神经痛,一般经过2-3周的时间,大多数患者治或不治,均可自行痊愈,但会在皮肤上长期遗留色素沉着。约有10%-20%的患者随着疱疹的愈合,仍留下长期疼痛的“尾巴”,这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岁以上老年人后遗神经痛可以高达50%以上。
传统治疗方法应对神经痛束手无策
目前,国内对带状疱疹的治疗多采用普通内科用药及皮损部位的局部用药。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止痛、消炎及防止并发症,其他还有中草药、外涂皮肤擦剂、针刺、推拿照射等。普遍存在着用药繁杂、疗效差、疗程长,以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高的不足。尤其应该指出的是,上述疗法对患者最突出、最痛苦、最难以忍受,也是最需要解决的剧烈神经痛,治疗乏术,几乎是束手无策。
由于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是病毒侵犯人体的周围神经并导致其病变而引发疼痛和皮疹。神经损伤是根本,而皮肤疱疹是表象,所以治疗不能只盯住皮肤表面的疱疹,更要关注皮下正在被病毒侵犯、破坏的神经纤维。因此,治疗由神经损伤而导致的神经痛,才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疗方法。而有效地消除疼痛,也是患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能快速、有效地消除疼痛,让患者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周围神经阻滞术能快速有效地消除神经痛
周围神经阻滞技术是疼痛科运用疼痛学基本理论、技术、药物和方法,创造出一套治疗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新技术。根据带状疱疹有沿着周围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出现神经痛和疱疹这一临床特点,周围神经阻滞术必须选择相对应的周围神经,比如:肋间神经、颈丛神经、眶上神经等等,将多种治疗药物通过神经穿刺技术直接注射到受病毒侵犯的神经“靶点”区。神经阻滞所选药物首先从阻断疼痛传导恶性循环、改善皮损区域血液循环、抗病毒、抗炎症、营养并加快神经修复等方面入手,将局麻药、激素类药物、抗病毒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直接注射到受病毒侵犯发生病变的神经干周围。局麻药能快速、有效地消除疼痛,阻断疼痛传导的恶性循环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高浓度的抗病毒药直接作用到受损伤的神经干上,能对病毒产生强大的抑制作用,激素类药物和神经营养药能抗炎症、抗渗出、营养并加快受损伤神经的修复。同时,还要辅以其他治疗手段,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消除疼痛,使患者睡眠改善,精神状态好转,有效避免因疼痛刺激而导致周围神经或/和中枢神经的“敏化”,从而“割断”后遗神经痛的“尾巴”。
周围神经阻滞疗法与传统内科治疗方法相比,具有疗效高、疗程短、后遗疱疹性神经痛发生率低的优点。尤其是在疼痛的控制方面,具有与其他传统治疗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周围神经阻滞疗法独具特色的一面。
随着中国老龄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也日渐增多,许多患者由于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并使其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大幅度上升,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疼痛科医师提示广大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一旦伴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神经痛症状,应尽早到疼痛科就诊,采用周围神经阻滞疗法并辅以其他治疗手段,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快、更好地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状态。
(编辑 梅语 校对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