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玉婷 祝真旭
国家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自然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National nature school capacity building project: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natural education
■文/金玉婷祝真旭
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叶子比拼活动 华侨湿地自然学校工作人员摄影
2014年,环保部宣教中心在深圳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支持下,正式启动了国家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项目实施两年来,在诸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有力推动了国内自然教育事业的发展。
培训内容设计好。培训课程既包括国家在自然保护方面的政策导向,也包括各地的实践经验,既有理论原则,也有实施方法,为学员设计适合自己的自然教育活动提供指引。
培训讲师层次高。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台北市立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等机构的专家从不同角度对学员进行培训,帮助学员了解公众参与自然教育活动的心理需求,启发大家思考自然教育与社会发展、地方现实之间的联系。
培训对象来源广。先后培训自然教育种子教师120余人,包括各省市环保宣教部门负责人、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代表、NGO代表、中小学教师、在校研究生等。
组织编写的《自然学校指南》已首次印刷并投入使用。旨在为拟建、在建、已建的自然学校提供参考和帮助,促进国内自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自然学校指南》共5章,包括概述、自然学校建设、教学课程开发、自然学校评估和典型案例等。编委会借鉴绿色学校和国际生态学校的创建方法,制定了自然学校建设“八步法”,即成立自然学校建设委员会、进行现状分析、制定计划、硬件建设、课程开发、人才培养、伙伴关系构建和评估改进。
自然学校建设是自然教育的重要载体,《自然学校指南》的发布是从国家层面推动自然教育开展的积极探索和尝试,将为规范国内自然学校建设提供指引,推动我国自然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全国选取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中国儿童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8家自然教育场所作为项目试点。
试点单位通过培训志愿者教师,根据当地特点开展调研、开发活动案例、编写教材,开展面向公众的自然教育活动, 总结相关经验,为全国自然教育发展提供参考。试点期间环保部宣教中心、深圳市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组织相关专家,指导各自然学校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并利用自身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
组织自然教育讲坛暨自然学校指南研讨会,邀请台湾荒野协会创会理事长徐仁修、《林间最后的小孩》作者理查德·洛夫等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自然教育探索与实践的经验。
搭建政府、NGO、企业、基金会跨界合作平台,支持第一届、第二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2015华·绿色论坛等,支持、鼓励并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各类自然教育活动。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搭建交流平台,促进自然教育国际交流与跨界合作。
为加强自然教育领域对外交流与学习,环保部宣教中心还在不断扩展与北美、日本以及台湾相关机构的合作,组织境外培训研讨。
此外,环保部宣教中心还通过开展自然学校项目LOGO征集等活动,扩大自然学校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推广自然教育理念,引导公众开展有意义的户外学习,帮助公众建立与自然的连接,在自然中健康、快乐地体验,进而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和素养。
项目下一阶段还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自然教育骨干人员培训;境内外研讨、交流;支持自然学校试点建设;建立规范的培训认证体系;开展自然教育现状调查等工作。
希望自然学校的创建成为新的出发点,帮助培养和塑造有环境责任的高素质公民。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