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行业:总结“十二五” 开启新征程
3月28-30日,为期3天的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第二十三届全国绒毛会议暨全国绒毛产业信用共建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会长潘种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社团管理部部长孔培聪,《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社长钱晋、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胡晟盛,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倪静等领导和嘉宾以及来自国内百余家绒毛行业的龙头企业汇聚北京参加本次会议,共同总结行业“十二五”的经验,探讨“十三五”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之路。
会议开幕当天,潘种树致辞,他指出,中国是绒毛生产、加工、消费的大国,是世界羊绒中心,“十二五”期间,中国绒毛产业发展稳中有进,整体趋于稳定。全球每年的羊绒原绒产量大约有2.1-2.3万吨,中国年产原绒1.5-1.6万吨,其中优质山羊绒占全球总量的95%以上。由于羊绒生产的资源优势,目前中国除国内生产的羊绒大部分在中国加工外,每年还从国外进口6500吨原绒也在中国加工,集中了世界95%以上的羊绒原料,加工产品主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出口量的80%。2015年世界羊绒总折合无毛绒产量在1.2-1.3万吨,国内产量仍然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绒毛产业已经成为很多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西部牧区发展农业经济、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28日,全国绒毛产业信用共建联盟成立,并召开了“共论新经济、共谋新发展”的行业峰会。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联合相关协会和媒体还对畜产品行业 “十二五”期间中国羊绒、羊毛行业优秀人物以及五十强企业进行了评荐和公布,同时还总结和展示了“十二五”期间绒毛行业取得的优秀成果。
此外,中国畜产品协会还授予河北南宫市段芦头镇“中国绒毛分梳基地”称号,同时还与京东商城、Intertek-天祥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
会议期间,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还与中国纺织摄影协会联合举办了“融合—中国畜产品行业‘十二五’摄影图片展”、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联合举办“宁夏灵武精品羊绒联合品牌发布活动”等,这是畜产品流通协会联手行业同业协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行动,也是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升级需求的新起点,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全国绒毛产业信用共建联盟的成立为本次会议的亮点,维信(内蒙古)羊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郝续宽担任本届信用联盟的轮值主席。
胡晟盛在发言时谈到,信用联盟平台的建立,将助推行业在产业链各环节信用体系的建立,同时也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他说,企业要在信用平台搭建的同时做好信用管理,让企业利用诚信经营之道,更好地发展起来。
倪静介绍说:“中国在从畜产品大国向畜产品强国迈进的进程中,也出现了行业不守信用的问题。从原料的掺假,到加工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到产品标识欺诈,再到故意拖欠金融机构贷款等等,信用缺失行为困扰着整个产业的发展,甚至使有的企业出现生存危机。协会应行业龙头企业要求成立全国绒毛产业信用共建联盟。其意义是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携手行业同仁、龙头企业及相关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全国绒毛产业信用共建联盟’,必将为加强行业自律、注重培育行业讲信用的商业道德,努力引导行业诚信经营维护羊绒价值、促进行业建康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行业发展和市场建设日趋重要,消费需求升级对绒毛原料及制品的供给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企业而言,唯有做出精品才能适应消费需求升级的新常态,也才能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组织了“共论新经济、共谋新发展”的行业峰会。
峰会上,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就供给侧改革与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主题演讲,他谈到,虽然当前经济形势较为复杂,但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正在步入活跃期,因此,生产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来赢得市场份额和机遇。
峰会期间,业内人士还围绕供给侧改革等主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