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课来了

2016-06-13 17:40吴江萍
科技视界 2016年13期
关键词:在线教育资源共享

吴江萍

【摘 要】幕课的出现,使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共享,促进了国家教育制度改革。本文从幕课的定义、我国的幕课在世界的影响力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幕课在国内的发展情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幕课;在线教育;资源共享

1 幕课(MooCs)的概念

所谓幕课(MooC),就是一种大规模的、开放的、在线的课程。MooC中的“M”是英语Massive(大规模)的缩写,因此它与传统的课程不同,幕课的一门课程动辄上万人,目前最多可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英文Open(开放),即受众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导向,可以不分国籍,只要是想学习,都可以进来学,只需一个邮箱就可以进行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所有的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的约束;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课程)。MooC在美国的发展相对持久,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知识创新者道格拉斯提出要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改革“破碎的教育系统”的手段应用于学习过程中,而最重要的突破发生于2011年,当时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约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呈现出“未来教育”的曙光,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幕课元年”。

而在我国幕课是近几年来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的课程开发模式,实质上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课程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和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的开发模式。也就是说,幕课发展到现今,已经是一种较大规模的开放的网络课程,它是由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增强知识的传播和资源共享。

在幕课的视频里,课程被切割成几分钟的“微课程”,而这些微课程是由许多个小问题贯穿其中连接而成,很像电子游戏里的关卡设置,你答对了才能继续上课,不少学生“上瘾”,而对此津津乐道。这些受众们都被课程内容吸引,根本不可能开小差,甚至一秒钟都不可能。而受众们如果有疑问,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提出,很快就会有师生提供解答。

2 中国的幕课在全球的影响力

现今中国高校为了能让自己的课程吸引全球更多的受众,正不惜花费巨额资金来制作漂亮的视频,并给课程配以外文译文。正开始借助幕课这种新工具,吸引数以百计的受众,以此向全世界传播中国的文化,让全球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因此中国高等教育顶着巨大压力,推出与西方一流大学媲美的课程项目,开设了更多关于儒家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课程,以此来提倡中国价值观。而在线教育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一种方法。

2015年9月清华大学首次在网上推出“毛泽东思想概论”,已经很快吸引了世界各地125个国家和地区的3100学生,这其中有700多人来自美国。一名25岁的荷兰学生阿舍·德萨德里尔说他通过这个平台,能更好地理解了为什么毛泽东在中国会被人崇敬。他认为无论你是否喜欢毛泽东,毛泽东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通过这门课也让全世界的人对毛泽东有了更细致、更全面的了解。

一些教育学者认为,中国当前对在线教育寄予的厚望与过去10年来通过建立全球教学网络—孔子学院而改善国家形象的努力是一致的。

3 幕课浪潮下,中国大学如何立身

幕课的到来,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教育,古人所说的“教育无类”的宏愿得以实现。那么幕课会否造成大学基本形态的危机呢?实际上早在20个世纪80年代美国的大学就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正是因为在美国幕课热的背后有强大的互联网资本力量的驱动,才得以让美国大学引领着全世界的高等教育。

在中国,随着中国要寻求扩大全球的影响力,近年来向国外努力地来宣传本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大力扩展海外媒体的力量。从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些国内顶尖学校陆续加盟全球最大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和edx,不难窥见这一全新教育模式带来的冲击。有学者认为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

当然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毕竟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的熏陶、高等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这些是在线课程难以替代的,中国大学不能简单的赶热闹,而应该加快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变革,利用幕课这一平台把全球的优质课程拿过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与此同时,中国一流大学应该强强联手,积极参与并融入到这场变革中,才能化危为机。

4 我国的在线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教育部、国家开放大学、上海市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资源共享平台,应该看到,“幕课”确实给大学提出了一个改革方向,仍需要中国大学不懈的努力探索。

目前看来,中国的高校都在积极参与到幕课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的网络课程成为一种形式,对于一些课程耐心听完看完的人少之又少,而参与评价和互动的又更少了。因此网络课程不仅仅是把课程搬到网上简单地组织一下,而是要用信息技术来扩大受众的范围,并通过网上来进行答疑、交流,把传统教学中的单一灌输变成双方的互动,以此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要真正的大规模地把网络课程推向深入,还应考虑更多的问题。

首先面对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大部分人都有“升学有用,读书无用”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课程要引起广大爱众者的关注,必须和现实相结合,回应功利的读书价值观。这就应该给予在线学习者相应的学分,学分累计到一定即可获得学位,也就是一些学者提出的学分银行,但在学分银行管理方面 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了使学分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开展,应该研究出一个标准的通兑系数,以便在学分兑换过程中能够真正的体现教育公平。而这些又关系到国家人才评价体系、学位、学籍、学历证书等一系到的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其次,在线教育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成本昂贵,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运转,目前我国的在线教育除了“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是国家教育部出资外,大量资金都来自大学自己的资金的技术投入,这样一来单靠大学本身是难以维持的。因此有必要在探索中建立政府扶持,大学主导,企业参与的在线教育平台机制,这样在线教育才能稳定地发展下去。

5 面向未来,如何发展适合自己的网络课程

尽管存在这样的困境,也不难看出“幕课”的确给我国的教育指出了一个改革的方向。至于利用网络课程来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其实,就连美国的“幕课”也没有给出很好的答案。不过通过加入美国高水平“幕课”平台,我国大学可以借鉴他们课程辅导学生,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推动我国的教学模式改革。利用这个平台,老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组织学生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以来实现了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结合起来的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改革,这样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另外对于学习者所关心的学习成果认证问题,国家教育部正在积极探索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适应学习者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和终身教育体制要求的在线教育体制管理机制。

当然,仅仅这些还不够,配套的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多渠道的在线教育投入机制等也需要逐步完善。另外,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中国大学在应对“幕课”来袭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全部复杂问题也不可能只有一种答案。因此,发展充满个性的中国在线教育模式,推动高等教育的变革,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郭青春,胡泽民.打破教育层次壁垒 搭建服务终身学习课程平台[J].中国远程教育,2010(6).

[2]康乃美,叶必锋.远程教育实施“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4).

[3]樊文强,颜磊.美国大学系统网络教育开展模式研究[M].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2011.徐福荫,王志军.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在线教育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