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周红萍
【摘 要】赞阳锣鼓起源于古襄阳老河口市,2006年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表明:赞阳锣鼓起源于战争,经历了初始发展阶段、重新认识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提出:政府引导、市场开发、社会参与、多方联动的传承措施。
【关键词】赞阳锣鼓;传承;途径
赞阳锣鼓起源于古襄阳老河口市,它可与陕北大鼓相媲美,也可称战场锣鼓,为古赞阳历史文化之一。2500年前楚汉相争时赞阳一带战事频繁,为了鼓舞士气、大败敌军,锣鼓在阵前大派用场,后来经过古代军事家孙武、伍子胥的战场运用及楚汉战争和民间的不断演变,形成了自成体系具有一定风格的百余人演练的赞阳锣鼓。直至2006年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老河口赞阳锣鼓的传承途径,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赞阳锣鼓文化遗产。
1 襄阳市老河口赞阳锣鼓的起源
“老河口”这个名称虽然在清初才有,但是这座城市的雏形,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便已出现。“阴,唐虞时国,商世阴长生之祖。”(《路史国名记》)。春秋时,楚国先后灭“阴”等64国,楚平王派管修任阴大夫,至秦始皇“割阴地,置赞县”。湖北省老河口市赞阳办事处为古赞阳旧址,是赞阳锣鼓的发祥地。人文底蕴厚实,秦时设赞县,汉初名相萧何被刘邦封赞侯于此地,也是春秋楚吴大将伍子胥故里,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治所。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鄂豫川陕之要处,素有“襄郧要道,秦楚通衢”之称。2500年前楚汉相争时赞阳一带战事频繁,为了鼓舞士气、大败敌军,锣鼓在阵前大派用场,锣鼓的多少,鼓声的大小,直接影响军队士气,著名的《曹刿论战》就说明了锣鼓可以导致战争胜败。后来经过古代军事家孙武、伍子胥的战场运用及楚汉战争和民间的不断演变,形成了自成体系具有一定风格的百余人演练的赞阳锣鼓。
2 襄阳市老河口赞阳锣鼓的主要特点
音乐是心的灵魂,是精神的寄托。中国的民间乐器大致分为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三大类。锣鼓则是打击乐器的代表,在其它乐器的相比之下,锣鼓更有一种粗狂朴素的风格。无论在什么地方,一旦有了锣鼓,气氛马上就会热烈起来。在“楚汉之争”时期,赞阳锣鼓形成,鼎盛于唐、宋、元、明朝代。经过两千余年的不断演变,赞阳锣鼓由战场进入民间,形成了百余人的队伍及独特的演奏风格,并流行于民间。赞阳因汉初名相萧何功高封为赞阳侯而闻名。赞阳锣鼓阵势宏伟,气势磅礴。其中直径150厘米帅鼓1面、直径100厘米将鼓2面、直径100厘米风锣1面、中虎锣4面、高虎锣4面、抄锣2面、大京叉6对、汉川钹6对、河南川钹6对、夹板8付、马铃10个、唢呐2个、号角8个、军旗36面。赞阳锣鼓共分为四个乐章 “楚汉争天下,四面楚歌起”、“烽火戏诸侯,戍边传军情”、 “鼓声振天威,将士凯旋归”、“赞阳夕阳照、国泰民安居”, 演奏时百人组成方阵,用大鼓、大锣、大钗等乐器演奏,其鼓点轻如漂、重如雷、快如风、急如雨,轻重缓急恰到好处。其服装道具有:分为帅、将、校、卒四种基本鼓种。赞阳锣鼓古朴、雄壮、威武、热烈,充分发挥了敲鼓边、击鼓心、打鼓帮、顶鼓腔、搓鼓槌、磨鼓钉、捂击鼓等多变的击鼓技巧,使鼓点变化多端,恰到好处。鼓声乍起,万山为之抖擞;锣声一响,大地为之喧哗。和那些斯斯文文的琴萧琵琶相比,赞阳锣鼓则更显得古朴、雄壮、威武、激昂。赞阳锣鼓是多人齐演奏的乐器,演练中配以呐喊及古朴的民间舞蹈,使节奏张弛有度,场面活泼、气氛热烈,让人心醉不已。仿佛让人看到祖先们为捍卫国家领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场面:那种气势滂沱,那种勇往直前,那种团结奋战,不断激励人们勇敢前行。
3 襄阳市老河口赞阳锣鼓保护的重要性
市文体局充分利用襄阳市文化底蕴丰富、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积极挖掘保护传统民间文化。赞阳锣鼓由战场转入民间,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节奏与器乐演奏风格,成为百姓祈晴祷雨,求福祝愿的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荆楚文化的活化石。它与杜甫、孟浩然、张继、皮日休、米芾、宋玉等名人文化,还有《三国演义》中襄阳故事等构成了襄阳深厚的历史文化。襄阳历史人文资源是襄阳的城市特色和金字招牌,是城市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襄阳的宝贝。近年来,襄阳确立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建设兼备历史文化魅力和现代文明气息、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城,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赞阳锣鼓2006年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既是襄阳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它是构建襄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赞阳锣鼓是襄阳特有的大型户外文化活动,群众参与面广,气势壮观。穿越两千多年历史风雨,襄阳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588万襄阳人民,凝神聚气,在不断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的征程里,昂首阔步,步履铿锵。因此,要着力继承和发杨赞阳锣鼓文化,唤醒人们对襄阳的热爱。
4 赞阳锣鼓的发展现状
4.1 初始发展阶段
早在20世纪70年代,老河口市的文化工作者就发现,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许多关于战争的传说、故事、曲艺小调等。“仙人渡”是关于伍子胥从楚国逃跑时,幸遇一老仙翁摆渡过汉江的故事而得名,“拦马河”是关于闯王的战马过不了河的故事,“霸王坟”是关于楚霸王项羽兵败被杀的故事,“宋长城”是关于岳飞抗金时期的故事等等。伴随这些战争故事,处于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地区的老河口,反映战争题材的敲锣打鼓等打击乐在民间非常流行。据考古资料考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赞阳就出现了战鼓,以战鼓为主要乐器的民间音乐也出现雏形。后随战争发展,以鼓、锣、钹(镲)为主要乐器,结合阵形演变等舞蹈动作的锣鼓演奏在秦汉时期逐渐成形,主要在战场上起到号令三军、鼓舞士气、震慑敌军之作用。经过千余年的不断演变,“赞阳锣鼓”由战场传入民间,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节奏与器乐演奏风格,并广为流传,在清朝中后期大规模的锣鼓演奏逐渐失传,仅留下一些老艺人对其宏大表演场面及音乐节奏的追忆。
4.2 重整认识阶段
随着襄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追求不再局限在当今璀璨的现代文化,人们更多的是对历史的追忆,对祖先伟大成果的肯定。时任老河口市赞阳办事处文化馆馆长的余光华对赞阳锣鼓情有独钟。他从1986年开始,对赞阳锣鼓的演奏形式、音乐结构、服装造型等进行研究,寻访民间老艺人,收集到一些相关的古谱、古阵形。但由于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余光华收集的资料还不足以恢复赞阳锣鼓的原貌。老河口市文化体育局社会文化体育科科长刘宏才和该市音乐、舞蹈专家一起,对余光华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结合老河口民间音乐“飞镲”、“风炮”,一点点拨开历史的尘积,逐步勾勒出赞阳锣鼓的原貌。两千多年后,汉水之滨的老河口人通过音乐追寻祖先心灵的震颤,再现出古战场的拼斗与撕杀。如今的赞阳锣鼓不再为战争而呐喊了,它是现代人们精神世界里的强音,人们需要这种气势滂沱的干劲,需要这种轰轰烈烈的发展气势。
2004年初,老河口市委、市政府将赞阳锣鼓的抢救挖掘作为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一项重大工程,成立了由文体局、赞阳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赞阳锣鼓开发领导小组,投入近20万元,对赞阳锣鼓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进行深度开发。该研究团队前往陕西、河南、武汉等地购置各种器材,制作服装道具,文体局派文艺骨干组成技术专班对百余名人员进行一个月的封闭式演练。2004年6月24日宏大的赞阳锣鼓已在老河口市试演。
4.3 快速发展阶段
老河口市刘宏才等人收集整理了赞阳锣鼓“演奏布阵图”“锣鼓古谱”“服饰图样”等资料,为抢救、保护赞阳锣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拯救赞阳锣鼓一刻不停在进行着。2005年4月8日,老河口市第七届梨花节开幕式上,倍受关注的千年古乐“赞阳锣鼓”终于重现舞台。复原后的赞阳锣鼓,气势磅礴,古朴雄壮。共有近百名演员身着仿汉朝军装,演奏“一帅二将九校十二卒”24面大鼓,10对风锣、虎锣、抄锣,8对金镲、汉川镲、河南川镲等多种铜乐器及响板、号角等。一时间,鼓声震天,金角齐鸣,千年乐音回荡在高空。全场演奏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军威:放烟火,击战鼓,演习三军,再现古人出征前的场景;第二乐章,征战:吹号角,众摇旗,猛擂鼓,飞击镲,再现古战场两军撕杀,尔虞我诈的惨烈场面;第三乐章,凯旋:偃旗息鼓,锣镲齐鸣,再现古人欢凯旋归来欢乐的感觉。
为进一步丰富、完善“赞阳锣鼓”,老河口市正筹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民间文艺工作专班,力争将赞阳锣鼓开发成为该市乃至襄阳市、湖北省的历史文化品牌,并加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立项工作,争取资金扶持,对赞阳锣鼓进行精雕细琢,打造文化精品。
为了确保我市代表队重点表演节目“赞阳锣鼓”在农历正月十五“襄阳市第五届舞龙舞狮大赛暨民间文艺展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正月初七以来,赞阳办事处迅速淡化节日气氛,党委书记李延强、副书记李长海、宣传委员袁靖敏等领导亲自组织近百人的演练队伍,加紧排练“赞阳锣鼓”。加快了赞阳锣鼓的发展步伐。
5 赞阳锣鼓的传承
赞阳锣鼓要保持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形成长效机制,即政府引导、市场开发,社会参与和多方联动的合作发展模式。
5.1 政府引导
为挖掘和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每年组织申报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申报立项建设项目给予不同额度的经费资助;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每月给予一定的工作津贴;建立地方非遗产保护中心或委员会,有目的、有计划组织不同形式的非物质文化展示项目,以展示活动带动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挖掘、保护与创新。
5.2 市场开发
保护赞阳锣鼓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靠政府拨款维持,远远满足不了该项目开发与发展需要,必须多方面筹集资金,最关键的还是将该文化推向市场,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使之形成一种文化品牌,成为一种新兴文化产业。因此,成立赞阳锣鼓队,主要利用闲暇时间组织队员集中训集,也可以根据要求就近分散训练,锣鼓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代表老河口市参加襄阳各地、乃至全省、全国各地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又可以与地方大型活动庆典、旅游,休闲市场等挂钩。这种市场运作方式无疑是一种开发性、创新性保护方式,采用市场开发运行模式必将成为赞阳锣鼓保护与发展的强大原动力。
5.3 社会参与
一是,企业参与。企业给予资金、人力、场地资助,可以冠名赞阳锣鼓队,作为企业文化宣传品牌;二是,学校参与,学校人力、物力、场地设施资源丰富,可以开设赞阳锣鼓课程,可以建立赞阳锣鼓队,组织训练、竞赛,保护与推动赞阳锣鼓的发展;三是,以社区为载体,组织社区具有一定兴趣、爱好、精力充沛人员参与训练,社区提供物质、场地和师资保障;档案馆积极收集、整理资料,提供原生态性和活态流变性赞阳锣鼓资料。社会各界应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场地、时间和信息支持,确保赞阳锣鼓的可持续发展。
5.4 多方联动
赞阳锣鼓的传承与发展,必须依靠多方联动。其中政府引导是关键。政府的政策导向、资金资助,环境营造,必将刺激市场、企业、学校积极申报赞阳锣鼓项目、组建赞阳锣鼓队、开设赞阳锣鼓课程、举办赞阳锣鼓竞赛等活动。市场运作是动力。需求拉动供给,追求利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驱动力,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是人们追求经济利益增加的愿望。社会参与是基础。有了政府的引导,有了市场,才能最大限度激发活力,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相关部门发挥功能,集思广义,多方联动,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6 结束语
老河口市赞阳锣鼓是老河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文化襄阳”的重要内容。虽然2006年已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也给予资金进行保护,但还存在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必须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开发,社会参与,多方联动的运行发展模式,确保赞阳锣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老河口赞阳锣鼓详细介绍.[EB/OL].2013-03-17,14:05.http://fy.folkw.com/view.asp?id=2843.
[2]老河口论坛[EB/OL].2012-08-22,10:01,http://www.lhkzy.com/thread-294-1-1.html.
[3]老河口文化[EB/OL].2014-05-20,14:22,http://www.laohekou.com.cn/whys/.
[4]诗经·周南·汉广[EB/OL].2008-08-25,17:10,http://www.laohekou.com.cn/2008-08/25/cms117010article.shtml.
[5]老河口市文化体育旅游局.[EB/OL].2013-10-20,15:20,http://lyzx.lhk.gov.cn/ViewInfo.aspid=354.
[6]梁维卿,文晓苏,王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南威风锣鼓的体育文化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8(03):17-20.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