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学者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位之宝器也。”意思是讲,鼎其实就是厨房里的东西,是古代烹饪的一种厨具,大大小小,形制不同。既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如周鼎,大约分三类:“镬鼎”、“升鼎”和“羞鼎”。镬鼎,体型硕大,很多没盖,用来煮生肉的。升鼎,也叫“正鼎”,是盛放作料,和升鼎配套使用,它还有个别名叫“陪鼎”。
这些铜锅为什么从厨房跑上大殿了呢?这得从两位大人物说起,一位是黄帝,另一位是大禹。传说,黄帝曾取首山之金,铸了三尊大鼎,分别铸了“天、地、人”纹饰,以作祭祀之用。而大禹在接过黄帝衣钵后,则扩充三鼎为九鼎。
《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大禹在治水以后,划神州大地为九州。他搜集天下铜,铸成九鼎,每一个鼎代表一个州。他在每件鼎上都刻着助人行善的神和害人伤民的鬼等各种各样的形象,目的是让世人牢记这些形象,从而辨识世间的一切好与坏、善与恶,让每个人都以此为德行的标准。而“九鼎”就此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为天子所有。
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随着朝代更替,鼎也被搬至各朝都城。迁鼎也就意味着朝代的更替。这表明,只有王室才有权拥有使用鼎,鼎的功能由此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