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威,田艳
(北京理工大学 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8)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导师制研究与实践
王二威,田艳
(北京理工大学 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8)
摘要:导师制作为与学分制和班建制并列的三大教育模式之一,是对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有益补充,是独立学院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现途径。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导师制应以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学习、能力建设、素质培养为主,实施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学生管理和专业学习的协作、导师的激励与评价、主体推进和配套完善、规范化管理和个性化开展、数量和质量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导师制;经管专业;实践
1导师制的概念
导师(Hierophant)一词源自希腊语,古希腊埃勒夫西斯秘密宗教仪式的主祭司,主要工作是神秘宗教庆典中呈上圣物,并对初入教者解释秘义。在高校,通常意义的导师是指导他人学习、进修或撰写学术论文的教师或科研人员。笔者认为导师是知识(智慧)和指示灯的象征,是知识和道德的传播者。
导师制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1]。导师制最早源起于英国,在19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20世纪上半页,以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为代表的美国高校相继采用了导师制,主要用于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在全球顶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3]。
国内各高校于20世纪末开始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目前开展本科生导师制的高校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尽的职责[4],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导师从学生入学至毕业整个培养过程中,在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悉心的指导,在人格塑造、“三观”、心理等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
2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实施导师制的意义
2.1导师制是对学分制、班建制的有益补充
学分制是以“学习”为中心的一种制度,强调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但学分制使得教师只专注于课程,使专业教师与学生距离越来越远,上课时间之外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成为空白。此外,独立学院教学班容量过大,很难在课堂上形成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互动。导师制能够在课堂之外联系专业教师与学生,更有利于因人施教,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
2.2导师制是对辅导员制度的有益补充
辅导员制度是目前大学普遍采取的一种学生管理制度。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学生管理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现代大学里,学生管理(辅导员)和学生专业学习(专业教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不能完全割裂。但辅导员制度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体制导致的学生管理和专业学习的完全割裂,二是专业背景的差异导致对学生的指导不能够结合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三是存在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的“指导”相左。导师制能够使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之间有更为密切的交流,使学生管理和专业学习指导充分结合。
2.3导师制是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在我校制定的经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中,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素养的培养,除第一课堂外,均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展相关实践和研究,训练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外语交际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信息收集与处理技能、业务处理技能),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类证思维等)、创新素养。导师制有利于促进三课堂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图1 经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3经管专业导师制的实践
经管专业导师制的开展,主要以创新、提升为目标,以小团队、沙龙为组织方式,以技术技能训练、前沿知识讨论为内容,以虚拟题目、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科竞赛为依托,以技能提升、竞赛奖励、素质拓展学分为激励,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的专业学习和训练。
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笔者指导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于2010年成立“技术学习小组”,在全面推广导师制后,改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参与人数规模从2~3人发展到近20人,主要是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具体实践有:1)学生主导。给学生平台和支持,让学生点子闪光,实现自己的想法。如指导学生完成校园慢递、二手书租借策划、ERP沙盘故事片拍摄、电子沙盘设计等。2)导师活动日常化、自主化。每2~3周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学习,高年级负责组织。如以C语言为基础的技术小组学习,每次给出1~2个题目,分成若干小组,约定时间每个小组轮流讲解自己的做法,相互讨论,共同进步。3)整合资源,充分激发学生能量。指导学生组织校内外竞赛活动,锻炼其管理沟通能力;酌情让学生参与到横向和纵向课题中,提升其研究能力;以学校为对象,联合机关,给学生实践提供真实场景,培养其实践能力。4)建立激励机制。一方面指导学生适当参加合适的竞赛,以竞赛成绩为激励;另一方面利用培养方案中的素质拓展学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5)建立传承机制。每届均设定召集人一名,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在高年级学生毕业之前建立对接,如有情况,仍可将已毕业学生请回。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导师制主要是以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学习、能力建设、素质培养为主,辅以对学生学校生活部分问题的指导。经过调查,参与学生认为此种导师制组织形式对其专业认知、专业能力提升、学校生活都有帮助(如表1所示)。
表1 导师制评分
对专业认识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就业方向、专业能力要求等方面的认知,对专业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专业理念、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能力等方面,对学校生活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活规划更清晰、生活更加充实、生活态度更积极等方面。当然,导师制开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激励不足,时间和精力不足;没有场地;有时也面临一些尴尬,如参与的学生过少。
4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实施导师制的“五个关系”
我校商学院于2013年开始全面实施导师制,对学生专业认知、专业能力建设、创新能力培养有很大益处,对学院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导师制实践过程中,需要重点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学生管理和专业学习既分工又合作的关系。在工作上需要理清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各自的职责定位,在学生培养上需要建设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的合作机制。二是导师的激励与评价(考核)的关系。不同导师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会有所差异,但培养目标是共同的[5]。一方面,做到责任明确、权力充分、利益合理,明确导师对于所指导学生应尽的责任,同时给予充分的权力,能够灵活开展指导活动,同时给导师足够的“利”的激励,保障导师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评价(考核)指标设计上既要包含人性化的“度”的指标,又要包含数字化的“量”的指标,对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合理评价[6]。三是主体推进和配套完善的关系。在全面推进导师制同时,完善相应配套。为导师提供一定的运作资金,解决开展相关指导活动必要小量的消耗问题;提供单独的活动场地,建议合理利用经管实验室,既解决了每次活动都要借教室的麻烦,又提升了经管实验室利用率,关键是保障导师指导活动的顺畅开展。四是规范化管理和个性化开展的关系。导师制的建立与推行是一个综合性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强化导师职责,使导师制的实行有章可循,不断趋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考虑各专业间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在规范化管理的同时,给各专业个性化开展导师制留有一定的空间,促进专业特色的建设与发展。五是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导师制的推行,最大的障碍就是生师比过大,如何在每名教师指导学生数量多的同时,保证指导质量,是导师制推行成败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建立导师培训机制,通过业务培训、科研培训、短期学习进修、企业实务学习等多种形式提升导师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导师制下学生团队的传承指导模式,通过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传帮带提升指导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忠臣,陈平,李芳,等.“导师制”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5-17.
[2] 周亚利,阿娜尔古丽·塔西铁木儿.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6.
[3] 丁林.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及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74-77.
[4] 王绍娟,周西安,倪鸿燕.独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探微[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3):59-62.
[5] 李晓梅,邸彦彪,赵立敏.经管专业“专业导师制”实践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3):35-36.
[6] 薛晓春,许明.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48-49.
(责任校对晏小敏)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4.034
收稿日期:20150722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独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改革”;2014年度广东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作者简介:王二威(1985-),男,河南长葛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决策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4-0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