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宁娟(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育处,北京100081)
浅析高校辅导员发展生态系统模型
翁宁娟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育处,北京100081)
摘要:本研究从生态学的视野将辅导员的发展视为一个教育生态子系统,关注“辅导员”这个生态主体与影响其发展的”生态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并基于此尝试构建并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发展生态系统模型。研究认为,辅导员发展应包括个人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以及专业性发展三方面,并受到三个不同层次生态环境因子的整体影响。
关键词:生态学;高校辅导员;辅导员发展;生态系统;模型
Abstract:In this study,the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 will be considered as a subsystem in the education ecosystem,which focuses on the interaction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logical subject(college counselors)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ecology,an ecosystem model about the college counselors is established.This study has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 should contain three aspects---the personal development,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which were all affected by the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actors.
Keywords:ecology;college counselors;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ecosystem;model
21世纪初,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中央16号文件(2004年)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2005年),再到教育部第24号令(2006年),以及2014年发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与发展逐渐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工作建设的重要课题。
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的核心力量,具有指导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1],其工作状态和成效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也间接制约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因此,辅导员队伍建设能否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从生态学的理念出发,基于生态学的系统观,尝试构建并分析了辅导员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型,以期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有所裨益。
生态学一词最早于1858年由博物学家索罗(H.D.Thoreau)提出,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正式被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E.Haeckel)定义为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2]。教育教学作为一个典型的人与人、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3],其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即教育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一个关键的生态主体——教师,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视为一个教育生态的子系统,即教师发展生态。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类特殊的教师群体,必然也遵循着相应的教育生态学原理。发展是一种动态有序、逐步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的过程[4]。辅导员发展生态就是从生态学的视野去研究和理解辅导员发展的问题,是将辅导员的发展视为一个教育生态的子系统。它关注的是“辅导员”这个生态主体与“有关于辅导员发展的生态环境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基于此,本研究初步构建了辅导员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辅导员发展生态系统模型
(一)理论思想支撑
生态学是一门哲学,其主要思想涉及系统观、层次观、整体观、自然观、协同进化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多个方面。
系统观侧重于把系统看作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具有确定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5];层次观强调生态系统的构成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整体观是指生态系统中所有现象和行为都不是独立产生的,都会与本系统中其他生态因子相互影响,因而要从生态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及其生态因子进行整体理解和分析[6];而自然观则强调万物的发展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
特别要指出的是协同进化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环境是多样化且不断变化的,生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会促进生物的进化,而与此同时,这种进化也反作用于环境的进化,其两者是协同进行的。[3]这种协同进化逐步也表现为不同物种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制约。
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辅导员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和与之相关联的生态环境中的其他生命有机体相互依存、彼此促进;比如辅导员与学校的协同发展,辅导员与辅导员之间的和谐竞争、共同学习、协同成长等。因此,辅导员发展生态也可以视为辅导员与其相关联的其他生态因子之间协同进化的可持续发展过程。
图2 辅导员发展生态环境
图3 辅导员发展生态系统之宏观环境
图4 辅导员发展生态系统之中观环境
图5 辅导员发展生态系统之微观环境
(二)生态要素分析
1.生态主体——辅导员
已有的关于辅导员发展的研究中,大多关注的是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职业化发展”。文丽萍在其研究中指出,教师的发展在关注到其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到其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辅导员首先应该是一个自然人,其次是一个社会人,最后才是一个职业化或专业化的人。因此,基于生态学观点,辅导员的发展应该分为辅导员的个人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以及专业性发展三个方面。
个人性发展是指辅导员作为一个自然人,强调其生命特性本质的发展和其人格上的完善;社会性发展强调的是辅导员作为一名社会参与者,与其所处生态环境中的其他生命有机体(比如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其他社会团体等)在社会交往上的发展;而专业性发展则强调,辅导员作为从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等一个特殊职业的人,在其专业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职业认同感、职业价值感等方面的发展。
2.生态环境
作为一个教育生态子系统,辅导员的发展除了要考虑“辅导员”这个生态主体内部因子的影响,还要重视高校辅导员工作生态环境的外部作用。
“环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我国研究者李小虎曾指出,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主体)而言的,它是指围绕着这一主体事物并对该主体会产生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客体)的总称。按照属性划分,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方面。由于自然环境(比如水、土、光、气候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且对于同一环境下的所有生命体具有相对一致的作用,因此,本文在这里着重强调社会环境对于“辅导员”这个生态主体的影响。
生态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就是层次性,因此,本研究将影响辅导员发展的生态环境划分为三个层次来分析,即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如图2所示。
宏观层次主要立足于当前高等学校工作建设的大环境,尤其是指来自国家层面的侧重于对“辅导员”这个生态主体或者是针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比如本文最开始提到的中央16号文件、教育部24号令等国家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规定,以及对于加强高校网络建设、思政教育工作的意见等,这些政策是辅导员工作发展的导引和风向标。另外,宏观环境还包括辅导员所处高校的外部环境,比如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地域文化环境、区域社会团体活动情况等等,如图3所示。
中观层次是从高校内部环境和管理出发,包括高校自身的竞争力水平、学术氛围,学校软硬件设施、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以及校园文化等对于辅导员发展产生影响的生态因子,如图4所示。
微观环境更强调对于辅导员发展能直接产生作用的学习发展空间和条件,包括促进辅导员发展的学习环境和培训机会、激励机制以及良好的工作团队等;同时也包括来自辅导员个体渴求提升的意愿、自身的努力和职业规划等,如图5所示。
3.系统过程分析
从系统理论出发,一个完整的系统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系统输入、系统内部过程以及系统输出。作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辅导员的发展当然也具备这样的基本结构。
对于辅导员发展生态系统而言,其系统输入就是有助于辅导员个人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以及专业性发展的一切政策、措施和行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针对辅导员专业性发展的各级各类培训;再比如,针对社会性发展,应为辅导员输入多样化的社会交流,以维持其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并提升其适应性。内部过程即就是辅导员在个人、社会和专业性三方面上的发展过程。而系统输出就是辅导员在经历一个完整“人”的三方面发展之后,表现为人格上的完善、社会交往上的和谐,以及专业上的成长和职业价值感的实现等,再深入表现就是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准的提升,对于大学生学业指导的促进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等。
(一)构建辅导员发展的和谐生态环境
虽然国家已出台多项规定体现出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视,但由于各地和各高校自身的特殊环境,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的生态环境仍令人担忧,表现为生态位受挤压、地位边缘化、个人发展受限,工作条件不佳,心理压力巨大,社会职业认同偏低,薪资待遇不高等。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制约了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优化辅导员发展的生态圈应成为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而从学校层次上构建辅导员发展的生态制度环境、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则又成为重中之重。
(二)加强辅导员主体建设生态自我
辅导员队伍要发展,除了外部环境要适宜,其核心与关键还在于辅导员主体本身。因此,辅导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7],学会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来自生态环境各方面的挑战与压力;同时,不断为主体各方面输入新能源,努力突破自身局限,成就生态个体。
(三)重视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当前这个高速信息化的时代,辅导员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网络新媒体技术对于辅导员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网络新媒体技术加大了辅导员发展生态系统环境的可变性与复杂性;另一方面,它又为辅导员发展生态系统提供了多样化的输入路径与支持方式,比如在辅导员培训中提供各类网络平台,支持教与学模式的变革,再比如利用多类信息化工具,创新辅导员工作方法,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在当前生态环境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应当运用科学发展观辩证地看待辅导员发展的问题,不断优化辅导员发展的生态环境,注重辅导员的个人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同时合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8]。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705523htm ,2016-05-27.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
[3]文丽萍.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7.
[4]徐作锋.生态学视野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初探[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5]岳娟娟.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模型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
[6]李小虎.高校辅导员生态环境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
[7]张华敏.高校辅导员主体性研究——兼论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0.
[8]杨珍.移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与应用[J].高教学刊,2016,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2-0175-03
作者简介:翁宁娟,女,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