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16-06-13 10:05刘勉
当代医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满意率出院

刘勉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刘勉

目的 观察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住院治疗的人格障碍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强调专病护理的综合护理措施,记录2组患者出院时间,并及时获取患者适应社会程度的反馈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9.01±23.24)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9.12±28.27)d(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32.2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借鉴和推广。

人格障碍;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人格障碍患者存在认知缺陷、智力下降、意识异常、人格改变等特有的症状和表现,这决定了本病的护理与其他科别存在很大差别[1]。本病患者往往需要通过一段长时间的包括心理接触在内的护理干预,才能得到有效恢复,适应社会。江西省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为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对62例人格障碍患者进行了研究,收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人格障碍患者62例,分为2组,各31例。对照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16~28岁,平均年龄(24.05±3.21)岁,病程2.0~4.5年,平均病程(3.06±1.14)年,其中分裂样5例,表演型6例,焦虑型5例,偏执型5例,冲动型1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17~29岁,平均年龄(24.48±4.07)岁,病程1.8~4.6年,平均病程(3.11±1.28)年,其中分裂样7例,表演型4例,焦虑型3例,偏执型7例,冲动型1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种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前检查均无合并冠心病、肝炎、结缔组织病等全身性疾病,一般身体状况良好。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按时按量监督患者服药,制定饮食计划,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等。

1.2.2 观察组 采用强调专病护理的综合护理措施: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进行一般护理的同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方面:为护理工作的首要,不仅注意患者安全,也要保护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护士应向患者主动介绍自己的身份,告知其接受住院治疗的过程和相关的制度、规定,另一方面带领其参观医院、病房,让患者认识到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之中。(2)护理态度:与患者之间保持明确的界限,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务必将患者当成活生生、有尊严的人去对待。做到尊重患者,不因患者情绪的改变而采取消极甚至是极端的处理方法,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保证护理的质量,并及时将患者相关情况向主管医生汇报。(3)心理护理:与患者真诚交流,帮助其认识到自身性格方面存在的缺陷,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纠正其错误的认识和观念,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养成知错就改的习惯。在防止患者产生理想化的情感投射的同时,也应使患者感受到真切的关心与理解、周围环境是安全的,从而解除不必要的警惕、焦虑。(4)生活护理:与患者约法三章,增强其自控能力,适时奖励,但不要惩罚。告知患者在做事之前要自我提醒,保持一颗宽容的心。监督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及时帮助解决睡眠问题。定期组织患者进行聚会、外出等集体活动,对其进行交友态度、技巧的训练,增强社会适应力。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出院后对社会的适应程度[2]。完全适应: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完全恢复;部分适应:能控制情绪进行正常生活;不适应:患者情况无改善甚至返回医院重新治疗者。治疗满意率=(完全适应例数+部分适应例数)/每组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适应社会程度 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适应社会的程度不理想,治疗的满意率为32.26%;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大部分人能够完全或部分适应社会,治疗的满意率为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适应社会程度比较[n(%)]

2.2 患者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9.01± 23.24)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39.12±28.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人格障碍通常在早年开始,患者在包括性格、喜好、智力等方面的个体心理特征发生偏离常态的变化,导致其生活方式、与人交往等方面出现异常,社会功能和个体职业功能逐渐出现缺陷和障碍,最终造成社会适应性下降[3]。本病的分类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等。有研究发现,社区普通人群中本病的患病率比较高,不同国家或地区有相互差异,美国为1/10,英国为1/20,而澳洲地区的患病率大约在前两者之间,另外,早期创伤性经历、不良的家庭关系往往是与患病有关的因素[4]。

人格障碍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适量的药物治疗、认知干预、心理疗法等,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帮助其释放内心压抑复杂的情感,最终达到能良好地适应社会。本病的药物治疗通常可采用氯丙米嗪、利培酮、丙戊酸钠等,但一般需保证连续服药时间不能过长,而护理作为必不可缺少的项目,贯穿治疗过程的始终,对疾病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认为对人格障碍患者的治疗应以包括心理治疗在内的护理为主,将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手段[5],使得综合性护理措施的展开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推广。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综合护理措施包括强化安全意识、更正护理态度、注重心理护理、关注生活护理等,患者出院后能完全适应社会的有13例,部分适应的有9例,治疗满意率达到70.97%,而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相对缺乏更具关怀性、细致性的照顾,造成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且出院后尚能适应社会的人数比较少,治疗的满意率仅为32.26%(P<0.05)。但患者出院后适应社会的程度尚与其他因素,如工作岗位、亲人的态度及经济条件有关,反馈评价是否及时收集等也会使结果产生误差,因此需进一步地研讨和改正。

综上所述,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借鉴和推广。

[1] 苏雪萍.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411.

[2] 时文菊,曹国民.89例人格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5):108-109.

[3] 李宝珠.人格障碍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4):444-445.

[4] 凌辉,钟妮,张建人,等.人格障碍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1):135-138.

[5] 张娟,杨帆,刘连忠.50例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父母养育方式的对照研究及心理护理的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9):2374-237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9.074

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 (刘勉)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满意率出院
儿童心理虐待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DSM和ICD诊断体系人格障碍诊断的最新进展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大学生人格障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