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勇
口服红霉素治疗45例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临床分析
阳勇
目的 探讨口服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90例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红霉素治疗。对比2组疗效、半量肠内营养时间、3/4量肠内营养时间、全量肠内营养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56%,显著高于对照组42.22%(χ2=10.326,P<0.05);半量、3/4量、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以及肠外营养时间均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3.257,3.861,4.025,2.948,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3例脓毒症。结论 口服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红霉素;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肠外营养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胃肠发育不成熟等原因,临床上常出现肠痉挛、便秘、溢乳、腹泻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长期下去会导致新生儿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1],因此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广受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关注。目前认为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的原因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蠕动不协调[2]。红霉素作为胃肠道动力药,能有效增加胃肠动力,提高新生儿对母乳及其他喂养品的耐受性[3]。本研究采用红霉素口服治疗45例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彭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治疗的90例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新生儿吸吮或吞咽困难,导致喂养困难,常引起吸入;(2)喂奶后发生腹胀、胃潴留等现象,且体质量几乎不增加;(3)溢乳、呕吐较为频繁,每天4次以上;(4)5d以上未有大便排出。排除标准为:(1)其他胃肠道疾病或胃肠道解剖结构异常;(2)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的先天性疾病;(3)染色体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45例,其中早产儿25例,足月儿20例;男
23例,女22例;胎龄29.8~42.1周,平均(35.2±5.1)周;出生体质量1754.9~4579g,平均(3418.2±355.1)g;日龄5~60d,平均d(28.9±7.5)d。观察组45例,其中早产儿24例,足月儿
21例;男23例,女22例;出生体质量1708.4~4683g,平均(3012.5±357.1)g;胎龄28.7~41.5周,平均(36.4±5.0)周;日龄7~63d,平均(29.4±7.4)d。2组基本资料如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日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患儿的父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给药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即抚触,每天2次,每次15min,在餐后l、2h清醒状态下进行。由护理专业人员操作,采用标准抚触法,用指揉法抚触婴儿头及背部,用挤捏法抚触四肢。抚触者心情放松,与婴儿进行情感交流,双手清洁温暖,用婴儿润肤油润滑双手,动作轻柔,力度适宜,按照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有序进行,每个动作3~5次。观察组给予口服红霉素治疗(4mg/kg,3次/d,持续给药4周)。试验期间禁止使用其他肠道动力药。如果患儿病情严重则退出研究。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疗效,半量肠内营养时间、3/4量肠内营养时间、全量肠内营养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由于红霉素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心律失常,因此患儿在给药前及给药期间均需每天进行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心电图异常应立即停药,并请心内科医师给予治疗。
1.4 疗效评价标准[4]疗效判定以呕吐症状缓解、胃潴留减少、奶量完成情况、体重增长情况为依据。(1)显效:2d内呕吐症状完全缓解,2~3d内腹胀消失,再喂奶后无腹胀或胃潴留,治疗2d内奶量明显增加并以5~10mL/d递增,治疗开始后体质量增长大于20g/d;(2)有效:3d内呕吐症状完全缓解,治疗3~7d内腹胀缓解,再喂奶后无复发,治疗2d内奶量以
3~5mL/d递增,治疗开始后体重增长10~20g/d;(3)无效:治疗3d后呕吐症状无明显改善,治疗7d后临床腹胀无改善,喂奶后仍然有胃潴留,治疗2d内奶量无变化,治疗开始后体质量增长<5g/d。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56%显著高于对照组42.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26,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n(%)]
2.2 2组肠内、外营养时间比较 观察组半量、3/4量、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以及肠外营养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57,3.861,4.025,2.948,P<0.05)。见表2。
表2 2组肠内、外营养时间比较(x±s)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3例脓毒症。2组患儿均未发现心电图异常。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胃肠功能较成人弱,尤其是胃肠蠕动能力差,常常出现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吐奶和腹胀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胎儿的营养素完全来源于母体,出生后必须通过自己的胃肠道摄取和吸收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需求[5],然而与此相矛盾的是,此时新生儿的胃肠道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很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现象。早产儿的肠蠕动幅度较足月儿更为低,杂乱和无规则,因此,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
红霉素是由红霉素链霉菌所产生的大环内酯类的代表性的抗生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杀灭作用[6]。红霉素同时也是一种胃肠动力促进剂,通过和胃中的胃动力素受体结合,从而促进整个胃肠道的蠕动,其主要效应如下:(1)红霉素可有效促进新生儿食管的收缩,并使其食管括约肌压力增大;(2)红霉素可使胃窦部的收缩加剧;(3)红霉素可以增进胃窦部和十二指肠功能的协调性;(4)促进结肠运动;(5)红霉素可以有效促进胆囊收缩[7]。因此,临床上常用红霉素治疗多种功能性消化不良,如经常上腹部疼痛或不舒服、嗳气、早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烧心及反流。关于红霉素促进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效果尚不统一,目前有的研究将红霉素用来对患儿喂养不耐受进行预防性治疗,有的将其做为补救性治疗[8],有的报道认为红霉素效果显著,有的研究结果则显示无效[9]。一些学者认为可能与人种及药物剂量有关[10]。
本次研究给予45例胃肠道功能紊乱患儿口服红霉素治疗,结果显示其总有效率为75.56%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42.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服红霉素组的半量、3/4量、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以及肠外营养时间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提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节约肠内、外营养所需的大量医药资源及费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静脉穿刺的并发症,如反复穿刺损伤、脓毒症等。本研究在治疗期间口服红霉素组无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常规治疗组出现3例脓毒症,证实口服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是有效、安全的。
综上所述,给予胃肠道功能紊乱患儿口服红霉素治疗,效果良好,且可降低肠内外喂养时间,安全可靠。
[1] 黄梅.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2):180-182.
[2] 李晓娅.应用综合治疗的干预措施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55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3):427-429.
[3] 王峥.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7-78.
[4] 李洁,韦红,石苗苗,等.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3(3):471-472.
[5] 杨伊琳,庄思齐,刘晓红,等.口服红霉素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作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12):1114-1117.
[6] 李玉峰.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3,17(10):1820-1821.
[7] 汪浩文,许东宝,陈红霞,等.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3):219-221
[8] 马进.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并发症对比分析[J].安徽医药,2012, 16(12):1838-1839.
[9] 王峥.小剂量红霉素口服联合暖箱遮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100-5101.
[10] 韩金粉,刘学工,戴蕾莲.口服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对心室复极的影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1395-139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4.096
四川 611930 彭州市妇幼保健院(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