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

2016-06-12 01:08:52刘汉俊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哲学

刘汉俊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这些经典判断和精彩论断,站高望远,从人类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高度,从历史趋势和时代进步的角度,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创建了一个立体多维的空间和宏大的叙事架构,体现了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的期待。

历史赋予哲学社会科学以揭示人类规律和推动文明进步的使命。与自然科学的揭示一般物质世界的必然性不同,社会科学作为一种“历史性科学”和“解释性科学”,不但要揭示社会规律的必然性,还要揭示把这种必然性变成现实可能性的社会力量和实现道路。

古今中外历史表明,激烈的社会大变革,一定是以思想的大发展为先导,也一定是以思想的大丰收为结果的,因为深刻的社会实践需要伟大思想的引领,生动的社会实践又催生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说,“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

从中华文明史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出现思潮涌动、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社会正进入铁器时代,铁器应用于牛耕技术使生产力得到发展,私田制开始替代井田制,生产关系发生变化;铁器应用于战争使冷兵器时代的战斗力得到提高,战乱成为常态。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时期,奴隶的觉醒反抗与奴隶主的挣扎反扑、封建诸侯的出现形成与割据抢占,使春秋战国500多年经历了600多场战争,是社会动荡最剧烈、社会变革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阵痛期。社会秩序被破坏,价值观念没形成,旧的体制被摧毁,新的制度没建构,战争带来重组,动荡产生变局,阵痛分娩思想。因此必定会有思想家东奔西走,振臂高呼;必定会有形形色色的政治主张、社会思潮应运而生,风云激荡。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弛、私学兴盛、杏坛遍地,宽松、开放、自由的社会背景和学术环境给了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讲坛、平台、渠道,于是各家竞相登台,诸子各树一帜,各领风骚两千年。

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看,公元前400年前后被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的一次智慧大爆炸时期,东西方涌现出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如中国的孔子、“古希腊三贤”、以色列的犹太教先知、古印度的佛祖释迦牟尼、古波斯的先知等。基督教的前身《旧约圣经》也在这一时期诞生。回望2500年前的那段岁月,人类思想的天空是多么的绚丽与辉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孔子与“古希腊三贤”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但他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比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年长124岁,比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还要年长82岁,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先哲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所以说,孔子是中国的慧根、人类的福根,他圈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确立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

再从人类文明交流史的角度看,孔子以后,诸子百家的学说被儒家兼收并蓄,孟子、荀子以及汉代经学、唐代经学、两宋程朱理学、宋明陆王心学、清儒学,以及现代新儒学的加入,使儒家思想蔚为大观。中华文明离不开儒家的入世,少不得道家的出世,缺不了佛家的来世。儒家的仁爱忠恕与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以法为本及法不阿贵、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慈悲为怀、宋明理学家的民胞物与等,一同构成中华文化的博大胸怀和深沉情怀;儒家思想与本土道教一道,在与外来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鉴吸收,变而不化,刚而不脆,走而不失,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融合能力,守住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主体。南北朝、元朝、清朝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合,使儒家思想增添异彩。儒家思想一路向周边传播,到达朝鲜、日本、越南、马来半岛等地,一路向西渐进,在中国西部地区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文明相遇,和谐共生、相互滋养。通过古代一带一路,不少儒家经典以法文、德文、英文、拉丁文出现在欧洲,影响过莱布尼兹、孟德斯鸠、伏尔泰、康德、卢梭、马克思等西方思想家。以和合文化为核心的儒家法则,不光具有文化价值、哲学意义,也具有指导当今国际关系的准则价值。

回望历史,中华优秀文化让当代哲学社会科学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没有思想理论创新的自信。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应承担起继承文化传统、延续民族血脉、推动文明演进的重任,这是历史的使命。如何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性中,研究探讨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现实基础与实现路径,是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回答的历史课题,也是文化责任、哲学担当和理论自觉。

时代赋予哲学社会科学以观照客观世界和反映社会实践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也将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发展、最有作为、最有成就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结合诞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次理论飞跃都是时代的结晶、现实的产物。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结出的新成果,是普遍真理在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中开辟的新局面,是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新境界。

实现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的现实目标和时代追求,是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聚焦的课题。抚今追昔,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漫长的追梦史。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大秦帝国,到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大汉王朝;从物质实力最丰厚的大唐盛世,到经济科技文化鼎盛、古代四大发明有其三、唐宋八大家有其六的大宋王朝;从历史上疆域版圖面积最大的蒙元帝国,到人口最多、拥有康乾盛世的大清帝国,中国古代400多个皇帝做了2100多年的帝国梦,都在梦求国家富强、天下归心、长治久安。但“帝国梦”说到底是帝王的梦、是权贵阶级和封建专制集团的梦,不是人民的梦,注定要破灭。近代中华民族饱受内忧外患,无数仁人志士致力救亡图存,但各种各样的救国梦都没有成功,他们看对了方向但没找准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实现了救国梦,还实现了成立新中国的建国梦。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步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富足、人民富裕的富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使中国开始了强国梦的新征程。从帝国梦、救国梦,到建国梦、富国梦、强国梦,五个梦、五个历史阶段,中华民族可谓一梦几千年。中国梦是历代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是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道路的里程碑、中国文化的制高点,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需要深度开掘的富矿。

实践是诞生真理的唯一产床,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科学的本质是人文关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理论创新当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际、直面现实、紧跟实践,才有现实的骨感、时代的质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用“五个面对”“五个如何”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都是重大的现实课题。要实践出题、理论做答,学术命题、现实解题,不能脱离实际、偏离中心、游离生活、远离人民,要从生动的实践中寻找课题,从火热的生活中寻找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哲学社会科学要带着问题走、带着问题想,培养发现问题的眼光、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本领,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发现问题为出发点,解决问题为落脚点,用创新理论的钥匙开启社会问题之门。

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建设的水平,决定对重大思想理论的研究阐释的水平。没有认识的升华就不会有理论的创新,没有理论的突破就不会有思想的飞跃,没有思想的力量就不会有行动的坚定。创新理论既来源于原著原文原理,也来源于实际实践实务,要学与用、知与行、虚与实相结合,不搞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也不搞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普及,对习近平总书记“五位一體建设”“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等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研究、宣传阐释,要全面系统、深入具体,不能浅化、简化、固化、僵化、异化,浅尝辄止、曲解误读,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要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研究科学的真理,以创新的形式、创新的手段、创新的方法普及创新的思想,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首先要成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先进者。故步自封、急功近利、刻舟求剑、闭门造车、照猫画虎、生搬硬套等,是学风问题更是思想作风问题,是创新理论的天敌。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立场和观点,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社会变革的新探索、客观实践的新指导,这是实践要求、现实需求和政治责任。

发展赋予哲学社会科学以拓宽国际视野和增强思想定力的责任。今天的中国是在竞争的环境里致力于和平崛起和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开放的背景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复杂的意识形态中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已经走到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势必影响和改变世界格局,因而针对中国的战略争锋、政治争斗、领土争夺、国际事务争议、意识形态争辩、经贸争执、网络争端、科技争先、能源争抢、军事争战、人权争吵、文化争论、学术争鸣等,会交织出现、频繁发生,中国道路遭遇的困难、面临的挑战、潜在的风险前所未有。要在与狼共舞中成长、在围追堵截中壮大、在斗而不破中获胜,必须要有政治智慧、斗争韬略、战略定力和理念支撑。

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一些有害思潮、错误观点时常暗流涌动、沉渣泛起、兴风作浪,推崇西方宪政民主、多党制、“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西方新闻自由观、军队国家化等的有之;搞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用改革开放前后30年相互否定、质疑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编造谣言谎言歪曲党史国史军史,丑化领导人、抹黑历史人物和英雄人物等的有之;解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曲解、消解中国梦的有之。这些思潮的核心是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世界社会主义走过了500年的历史,坚持和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艰巨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开放的胸怀、广阔的视野、自信的气度、坚定的意志,做到旗帜不倒、立场不变、阵地不丢,在深入研究阐释中国道路、中国战略、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重大问题上有所作为。

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承担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任。大国需要大智,强国必先强智,要积极吸纳人类文明的共有智慧,借鉴国外优秀的智力成果,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实用型、服务型的,国际顶尖、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要增强中国智库的思想推动力、成果转化力、国际影响力,让中国“智”造贡献人类、影响世界。

要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合作、平等对话,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文化的推介力度,让世界倾听中国、感知中国、认识中国,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理性、公正地看待中国;寻找中国元素的国际表达、中国语境的国际解读、中国角度的国际视野,提高中国的对外传播力、文化竞争力、学术影响力。

我们不期望用中国的钥匙开各国的锁,但也不能照外国的葫芦画中国的瓢,更不能把外国的月亮当中国的太阳。既要有西边的满天星又要有中国的北斗星,既要有国际方位又要有中国定位,既要有国际话语表达又要有中国话语体系。原创首先是独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突显中国理论的主体性、民族性、创新性,在国际舞台中占有中国议题的设置权、中国话题的制高点、中国事务的控制力。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在历史承接与民族特性中突出中国特色,在原创理论与体系构建中彰显中国风格,在关照世界与关怀人类中展示中国气派,这样才能在世界文明和人类思想的百花园中独放异彩、有所贡献。

历史使命不可忘却,时代责任不可推卸。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用历史的眼光、时代的观照、发展的思路推动理论创新、思想解放,以更多更好更新的思想理论成果,推动社会的伟大变革。

(作者系中宣部《党建》杂志社社长)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哲学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理论纵横(2022年1期)2022-02-16 07:26:06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菱的哲学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读懂哲学书是件很酷的事
学生天地(2017年19期)2017-11-06 01:45:11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2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哲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8
哲学社会科学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6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