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少林
静脉血栓栓塞在骨科的预防与治疗
宋少林
目的 探讨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抽取9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干预措施,对照组未进行预防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共2例(4.4%),对照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共9例(2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药物干预的预防措施,可较好地控制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静脉血栓;骨科;预防;治疗
在老龄化的社会结构下,骨关节手术也呈现出递增趋势。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术后恢复健康有极大的消极作用,严重时可因肺动脉性栓塞而引发死亡[1]。只有及时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如常见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以及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都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且实践表明,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应该给予积极的术后并发症预防和干预措施,例如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术期的护理手段等。本次研究通过选取9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静脉血栓的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沈阳急救中心接诊的9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6~66岁,平均(51.2±8.4)岁;其中16例股骨骨折,14例胫骨骨折,10例脊柱骨折,5例膝关节骨折。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38~67岁,平均(52.4±8.2)岁;其中15例股骨骨折,13例胫骨骨折,11例脊柱骨折,6例膝关节骨折。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分布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知悉本次实验目的后均同意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性的预防措施,手术操作过程要尽量轻柔,以免造成静脉内膜损伤。术中要将患肢抬高,以免出现深静脉回流障碍[2]。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栓知识的普及,卧床休息时要定时翻身,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并制定一定的饮食计划,戒烟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血糖及血脂水平。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预防措施。术前12 h进行4 100 U低分子肝素的皮下注射,术后进行复方丹参注射液的静脉滴注联合低分子肝素的皮下注射,持续使用3~5 d。
1.3 诊断标准 深静脉血栓的诊断: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或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定。临床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发硬,尤其在活动后会导致病症的加重。经检查后发现血栓部位的皮肤呈现出青紫色,有一定的压迫感,且温度降低,明显感觉减弱的胫后和足背动脉搏动,若血栓在小腿肌肉部位,则表现为阳性的Homan氏征和Neuhof氏征。肺动脉血栓的诊断:采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术,或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对患者进行判定。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膜炎样胸痛。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以及肺动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中共2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占比4.4%,对照组患者中共发生9例,占比2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n(%)]
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是血液在静脉内的不正常凝结所造成的血管阻塞,从而造成了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3]。通常在骨科大手术的围手术阶段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肺动脉血栓2种临床表现。静脉血栓一般发生在股深静脉、下腔静脉、胫腓干静脉骨总和股浅静脉等部位,其中以下肢居多[4]。有研究表明[5],我国骨科手术静脉血栓发生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及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比例分别为47.1%、40.0%、53.8%。
骨科手术后患者处于卧床休息状态,其中高渗性及刺激性的注射液会对静脉血管壁产生一定的损伤,促使静脉内膜下不断释放活性物质,使血小板逐渐凝聚,凝聚到一定程度后即可形成静脉血栓[6]。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华法林等药物为预防静脉血栓的常用药物[7]。其中低分子肝素最早是Hoimen于1980年报道,该药物能够不受血浆蛋白的影响而与抗凝血酶Ⅲ产生特异性融合,进而产生抗凝活性的效果[8]。使用该药物进行静脉血栓时不仅操作简单(皮下注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价格便宜,适用性较高。然而对于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者,一般要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
本次研究为了探讨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的有效防治措施,选取9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共2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没有患者出现肺动脉血栓,总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中共7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患者出现肺动脉血栓,总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术前及术后采取药物预防措施后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在术前及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等药物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了骨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资料
[1] 龙厚积,王大伟,李春亮,等.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2):3599-3600.
[2] 王斌,郭艾军,王广清,等.脾切除术后抗凝预防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5):471-473.
[3] 文华林.静脉血栓栓塞在骨科中的防治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12(21):50-51.
[4] 李晓东,安可英,孙国锋,等.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3,24(25):2964-2965,2968.
[5] 宋大江.骨科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J].现代养生,2014, 11(8):97.
[6] 朱亚,葛学娣,黄林娟,等.个案追踪法在骨科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术后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1):37-40.
[7] 周国,刘晓.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治疗[J].当代医学,2014,20(8):77-78.
[8] 程海松,吴亚军.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240-24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0.059
辽宁 110023 沈阳急救中心(宋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