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苏醒时间及认知恢复的影响

2016-06-12 12:12黄葵
当代医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外膜认知障碍苏醒

黄葵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苏醒时间及认知恢复的影响

黄葵

目的 研究两种麻醉方式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恢复以及苏醒时间的实际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48例患者进行研究,并借助随机分组法将48例患者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先接受硬外膜麻醉,再接受全身麻醉,并观察2组患者的认知恢复情况以及苏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反射、拔管以及清醒等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在术后5 d内认知障碍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选择的麻醉方式更佳。结论 将全身麻醉以及硬外膜麻醉进行联合,可减少膝关节病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并降低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值得麻醉科推广。

全身麻醉;硬外膜麻醉;膝关节疾病

膝关节属于人体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关节,也是治疗难度较大的关节。目前,国内患有膝关节病的人数已达到1 200万[1]。如果老年人患上膝关节病,就应去医院检查自己的膝关节,以便了解自己是否患上膝关节病。现阶段,膝关节置换术是膝关节病最为主流的治疗方式。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有两种,一是全身麻醉,二是基于硬外膜麻醉方式下的全身麻醉[2]。对此,本文对两种麻醉方式进行探讨,并将48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以此分析两种麻醉方式对患者认知情况以及苏醒时间的实际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2月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48例患者进行研究,48例患者都是典型的膝关节疾病。借助随机分组法将48例患者分为2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48.34±6.93)岁;观察组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9.75±8.34)岁。2组膝关节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直接进行全身麻醉,并将0.15 mg/kg的咪达唑仑、1.8 mg/kg的丙泊酚、3μg/kg的芬太尼以及0.07 mg/kg的维库溴铵等试剂注射到患者体内,再将浓度为1.8%的利多卡因通过气管注入到患者体内,最后将气管以及麻醉剂进行连接[3]。在手术中吸入浓度为1.5%的异氟醚,并持续注入丙泊酚以及芬太尼等试剂。为观察组进行间隙穿刺,并先对患者进行硬外膜麻醉。在穿刺结束后,向头侧4.5 cm置管,并将硬膜外导管进行固定,再将10 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入到患者体内。如果患者无不良症状,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以及用药剂量均与对照组一致,术中仅用吸入麻醉来维持麻醉效果。

1.3 观察指标 将观察指标分为两类,分别为苏醒时间以及认知障碍。其中,苏醒时间包括吞咽反射、拔管以及清醒时间,认知障碍包括术后1 d、术后3 d以及术后5 d的认知障碍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借助SPSS 19.0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1.1 患者术后苏醒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反射、拔管以及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可表明观察组患者选择的麻醉方式更佳。见表1。

表1 2组膝关节病患者的苏醒时间对比(x±s)

2.1.2 患者术后认知障碍情况 对照组共有17例患者在术后5 d内出现认知障碍现象,而观察组仅有5例患者在术后5 d内出现认知障碍现象。2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膝关节病患者术后5 d内的认知障碍情况对比[n(%)]

2.2 不良反应 2组膝关节病患者均无膝关节感染以及膝关节疼痛等不良症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膝关节病是老年人容易患上的关节疾病,并对老年人造成较大的痛苦[4-5]。老年人一旦患上膝关节病,就会在活动膝关节时产生疼痛感,并伴有关节摩擦的症状。长期以往,患者膝关节就会出现积液、肿胀以及畸形等情况。通常来讲,膝关节病的主要病因是患者长期负重,使得自身的膝关节受到损伤,从而引发膝关节病[6]。目前,国内膝关节置换术主要运用两种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以及基于硬外膜麻醉方式下的全身麻醉[7]。在全身麻醉的主要过程中,主要将适量的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以及维库溴铵等试剂注射到患者体内,再将利多卡因经过气管注入到患者体内,最后将气管以及麻醉剂进行连接[8]。而在硬外膜麻醉以及全身麻醉联合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先对患者进行硬外膜麻醉,并对患者进行间隙穿刺,再将硬膜外导管进行固定,让适量的罗哌卡因经过硬膜外导管注入到患者体内,最后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此期间,无需向患者注入大量的麻醉药物,可避免大量的麻醉药物积蓄在患者体内。如此一来,可减小患者术后出现呼吸不畅等不良症状的发生概率。同时,硬化膜麻醉还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可减轻患者的伤口疼痛感。此外,硬外膜麻醉还能阻滞患者的中枢神经以及脊神经,可有效抑制患者出现过激反应,以此促进患者恢复到术前的认知功能。本次试验让24例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全身麻醉,24例观察组患者先接受硬外膜麻醉,再接受全身麻醉进行治疗。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反射、拔管以及清醒等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在术后5 d内认知障碍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将硬外膜麻醉以及全身麻醉同时运用在手术中,可缩短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并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认知障碍的概率。

综上所述,让患者同时接受硬外膜麻醉以及全身麻醉进行治疗,可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值得手术科推广。

[1] 魏昌伟,俞一瑾,倪新莉.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苏醒时间及认知恢复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9):1054-1056.

[2] 叶晓明,叶军青,徐海涛,等.不同麻醉方法与深度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3): 250-251,254.

[3] 邓瑞华,刘湘钰.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苏醒时间及认知恢复的影响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0):4580-4582.

[4] 刘俊乐.不同麻醉方式对骨科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

[5] 王蔚.老年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分析及镇痛方式对认知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4.

[6] 魏昌伟.加温输血输液对老年膝关节置换围术期脑氧代谢及认知恢复的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14.

[7] 陈虎.麻醉方式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2.

[8] 赖峰,杨小立,谢淑芬.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254-2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0.041

江西 338000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医院(黄葵)

猜你喜欢
外膜认知障碍苏醒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植物人也能苏醒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绿野仙踪
血管外膜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心大静脉消融外膜起源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的特征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移植血管外膜早期NADPH氧化酶激活和新生血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