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国
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
张广国
目的 分析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腹股沟疝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不同方案分为对照组(68例)与研究组(57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77.94%(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比对照组低,且手术时间、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51%比对照组19.12%低(P<0.05)。结论 小儿腹股沟疝行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可有效减少患儿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微创;小切口手术;小儿;腹股沟疝;疗效
小儿腹股沟疝属于儿科常见疾病,该病是因先天性腹肌未良好发育、腹膜鞘状突闭合等,导致腹腔压力反复及间断增高[1]。通常情况下,腹股沟疝患儿无法自愈,需及时予以有效治疗,但由于小儿的生理结构较薄弱,导致其手术耐受性低,而手术创伤易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影响患儿术后康复,因此,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创伤对提高腹股沟疝患儿预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已选定的68例行传统手术与57例行微创小切口手术腹股沟疝患儿的治疗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泰安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5例腹股沟疝患儿临床资料,患儿皆符合腹股沟疝诊断相关标准,并排除肝肾疾病、心肺疾病、血液病等患儿。根据治疗时不同方案分为对照组(68例)与研究组(57例),前者男女比例57∶11,年龄2 m~7 y,平均(3.82±1.24)y,其中单侧疝42例,双侧疝26例;后者男女比例47:10,年龄4 m~6 y,平均(3.61±1.13)y,其中单侧疝39例,双侧疝18例;2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手术治疗,所有患儿全麻后取仰卧位,于常规消毒后在腹股沟外环口的体表投影部位上方1 cm沿皮纹做一3 cm的横切口,分离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提睾肌,于精索内游离疝囊到高位,于结扎后缝扎疝囊,复位睾丸到阴囊,逐层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肤、皮下组织。研究组予以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具体措施如下:患儿全麻后均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于患儿的外环口投影部位作1 cm左右长度的横向切口将皮肤切开,并钝性分离到外环口,分离提睾肌,精索暴露后将疝囊找到并行纵向切开,游离疝囊到颈部,高位缝合疝囊并予以结扎,精索睾丸复位后将切口逐层缝合,术毕。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患儿于术后2 w腹股沟疝等症状均消失,且1 m后身体恢复至正常为显效;患儿术后2 w腹股沟疝等症状有所改善,1 m后身体基本恢复至正常,仍存在不适为有效;患儿术后2 w症状无变化,且1 m后复查存在复发现象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3]。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情况,具体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表现在阴囊水、尿潴留、低热及切口感染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49%比对照组77.94%高(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2组术中、术后情况对比 研究组切口长度、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术中、术后情况对比(x±s)
2.3 2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51%低于对照组19.12%(P<0.05)。见表3。
腹股沟疝患儿因早期不适症状并不十分明显,但随病情进一步的发展,其肿块随着不断下坠,这对患儿阴囊或阴唇生理正常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其行走不便,甚至出现肠坏死情况,严重影响其预后质量,因此,临床针对该病患儿应及早予以有效治疗。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25例腹股沟疝患儿分别予以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以期为日后临床治疗在选择术式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77.94%(P<0.05),提示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从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原因可能为:微创小切口手术是于腹横纹的下方作一切口,并与外环口予以止血钳提出疝囊,可快速高位结扎单纯游离的疝囊,加之微创术式的操作较为简便,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损伤,进而达到治疗目的[4]。
本结果显示:研究组切口长度(1.29±0.41)cm、出血量(5.02±1.04)mL、手术时间(10.15±2.33)min、自主活动时间(12.41±1.65)h及住院时间(1.62±0.60)d均比对照组(3.34±0.81)cm、(8.29±2.06)mL、(18.07±2.56)min、(22.34±2.33)h、(3.05±0.41)d低(P<0.05),提示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儿效果佳,这与陆军等人文献研究结果类似[5]。手术为临床治疗腹股沟疝患儿首选方案,虽然传统手术具视野开阔、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其对患儿造成创伤较大,且术中出血量多、切口长、感染等并发症较多,对患儿术后康复及生长发育带来极大影响。近年来随微创技术逐步发展,微创小切口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腹股沟疝患儿,该术式手术切口较小,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手术时间较短,有效促进患儿术后康复[6]。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提示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儿,手术耐受性较高,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分析原因可能为:微创小切口手术的切口小,通常为1.5 cm左右,于外环口处即能够予以疝囊颈分离,并可高位结扎提出切口,加之术中无需解剖腹股沟管,对提睾肌、神经及精索血管均无损伤,故术后并发症较少[7]。而传统手术因采取腹直肌外缘比较长的切口,因此手术对患儿的机体损伤比较大,不仅不利于其术后恢复,而且增加并发症的发生[8]。受时间、环境及样本因素制约,本研究未对2组临床具体疗效进行分析,尚存在不知之处,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儿具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太华.改良式腹部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和手术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5):30-31.
[2] 孙宏运.小切口不缝合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0):2728-2730.
[3] 欧小勇,王家文,韩丽娜.下腹部小切口经腹疝修补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对比研究[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2,6(4):969-971.
[4] 张金哲,潘少川,黄澄如.实用小儿外科学(上)[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07-408.
[5] 陆军.小儿腹股沟疝手术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 5(8):116.
[6] 张辉敏,李萍,陈善昌.常规切口、小切口与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8):775-776.
[7] 张会迎,林忠亮,黄壮生.下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5,39(9):1065-1066.
[8] 路平.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5,36(16):3539-354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0.025
山东 271000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外一科(张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