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狂犬病年会概述

2016-06-12 09:35张汇东包喜军
中国工作犬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警犬狂犬病病例

张汇东 包喜军



2016年中国狂犬病年会概述

张汇东 包喜军

2016年4月19至20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共同举办的2016年中国狂犬病年会在北京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卫生、动物疫病和工作犬系统的四百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介绍了我国狂犬病在人与人、牲畜与牲畜、人与牲畜之间的流行及防控要点,现概述如下:

一、我国狂犬病人间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狂犬病在自然界的宿主动物包括食肉目动物和翼手目动物。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猫鼬和蝙蝠等也是狂犬病的自然储存宿主,它们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成为传染源,进而感染猪、牛、羊和马等家畜。狂犬病易感动物包括犬科、猫科及翼手目动物,禽类、鱼类、虫类、两栖爬行类动物则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绝大部分的人与人之间传播狂犬病是由犬引起,特别是亚洲、非洲等狂犬病流行区,犬是引起人间传播狂犬病的最主要原因。而犬狂犬病疫情控制较好的欧洲、北美、澳洲及部分拉丁美洲国家的传染源为蝙蝠、狐、豺、狨猴、猫鼬和浣熊等野生动物。

(二)传播途径

大多数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狂犬病病例是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所致(主要是狂犬病病犬),少数病例是由于被抓挠或伤口、粘膜被污染所致,但病毒不能侵入没有损伤的皮肤。2015年,我国有2例因误判,移植了狂犬病患者捐赠的器官而发病的病例。

(三)发病机理

嗜神经性是狂犬病病毒自然感染的主要特征,病毒的复制几乎只限于神经元内。病毒最初进入伤口时,不进入血液循环,而是在被咬伤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侵入外周神经系统,沿轴突向中枢神经系统“向心性”移行,病毒在轴突移行期间不发生增殖,当到达背根神经节后,病毒即在其内大量增殖,然后侵入脊髓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增殖后,病毒通过在运动轴突的“离心性”扩散进入腹侧根、背根神经节及其感觉轴突,并感染感觉轴突支配的肌梭、皮肤、毛囊及其它非神经组织,主要累及神经丛和唾液腺腺泡细胞,并经唾液腺排放到唾液中,再由咬伤伤口或被带毒唾液污染的粘膜传播到下一个受害者。

(四)流行特征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人间狂犬病先后出现了3次流行高峰(图1)。第一次高峰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年报告死亡数曾逾1900人;第二次高峰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1年全国狂犬病报告死亡7037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报告死亡数最高的年份;第三次高峰出现在21世纪初期,狂犬病疫情在连续8年快速下降后,重新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至2007年达到高峰,当年全国报告死亡数达3300人,自2008年起,我国狂犬病疫情出现持续回落,至2015年报告发病数已降至801例。全国的狂犬病疫情稳步下降,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图1 1950~2014年中国狂犬病报告发病数

历史上我国所有省份均报告过人间狂犬病病例。近年狂犬病疫情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华南、西南、华东地区,但其他省份也时有疫情报告。1996~2008年,除西藏和青海外,其余29省均有狂犬病病例报告,2007年以来,狂犬病波及地区数呈下降趋势,但速度相对缓慢,全国发病地区分布见图2。

我国每个月均有狂犬病病例报告,夏秋季高发,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8月。狂犬病病例呈现“三多”的特征:农村病例多、男性病例多、 老幼病例多。其原因是:农村犬散养,形成感染传播链;发病率高的地区,犬的免疫率低;男性活动范围大,老幼防御能力不强,以及肢体裸露易被咬伤等。病例主要由狂犬病病犬咬伤所致,占90%以上;其次为猫,占5%左右,其他致伤动物包括马、松鼠、猪、蝙蝠、猴和獾等。

图2 2014年全国报告狂犬病发病地区分布

二、犬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控

(一)犬狂犬病流行特征

据涂长春等调查,在确诊狂犬病阳性的动物中,犬占76.92%,其余依次为羊(6.99%)、牛(5.60%)、骆驼(4.20%)、狐狸(2.10%)、貉(2.10%)、猪(1.39%)、驴(0.70%)等。说明犬仍然是我国狂犬病最主要的传播来源。

狂犬病流行毒株在我国具有遗传多样性。我国的狂犬病毒可分为4个进化群,分别为亚洲1群、亚洲2群、世界群和北极相关群。其中亚洲1群在我国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南的23个省;亚洲2群主要分布在东南的10个省;北极相关群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藏、青海和黑龙江等4个省区;世界群呈散在分布。

(二)犬狂犬病的防控

1.防控难点

据统计,2012年,我国犬的饲养总量约为7000万头左右,防控基数大是犬狂犬病防控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在犬狂犬病的防控方面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农村犬数量多于城市犬,具体防控措施难以实现;2.流浪犬数量增多,其不仅免疫困难,而且是狂犬病爆发的重要隐患;3.与犬狂犬病防控相关的管理措施和法规乃至宣传教育、疫苗生产或使用等不到位等等。

2.防控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面向全球联合发布了关于在2030年消除人间狂犬病的倡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卫生、畜牧、公安等多部门的联动,共促狂犬病在我国的消除。大会针对狂犬病预防提出了不少建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首先,针对狂犬病预防管理立法。

针对狂犬病的立法应包含对犬的管理、疫苗的免疫以及流浪犬的管理等方面。因此,在法律起草阶段应注重听取犬管理部门、兽医部门以及流浪犬管理部门等多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法律可以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其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大众对狂犬病和犬狂犬病的防控有准确认识,使犬的管理尤其是犬的免疫工作成为大家自觉、自愿的行为。

再次,加强犬的免疫。

在犬群中,保证有效免疫(犬体内中和抗体水平≥0.5IU/ml)覆盖率达70%以上是全球公认的消除狂犬病的科学有效方法,因此,加强犬的免疫是消除狂犬病的根本。

3.关于警犬技术工作狂犬病防控的几点建议

狂犬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恢复警犬技术工作以来,由于领导重视,防控措施有力,至今没有发生一例人、犬狂犬病,经验和成绩显著。

目前,全国民间养犬数量和工作犬数量不断增多,警犬使用的工作范围、地域、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基层一线(农村、城乡结合部是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地方)警犬和带犬民警是受狂犬病威胁最主要的群体。介于当前狂犬病流行情况和警犬技术工作特点,我们必须对狂犬病的防控加以重视,采取必要措施,切实做好警犬技术工作中的狂犬病预防工作。为此提出如下4点建议:

最后,各养犬单位必须把狂犬病预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部属警犬基地、所、校要通过片区管理,督促各省、市抓好防控工作的落实。

(作者单位: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210012)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崔逸飞)

首先,强化犬的免疫:1.警犬每年必须接种1次狂犬病疫苗;2.社会化训养点的民间散养犬,必须保证每年接种狂犬病疫苗。

其次,建立必要的隔离措施:1.警犬饲养场应杜绝养殖其它动物,应灭鼠;2.社会化训养点必须控制周边散养犬数量,并杜绝接触。

再次,暴露后及时处理:1.凡是人被犬咬、抓伤后,如不能确定犬为健康的,必须用肥皂水或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首次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原则上是越早越好;被不明来源犬咬伤,一定要在2个小时内处理伤口。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应包扎。2.警犬被不明来源犬咬伤,应参照暴露后方法处理。如被可疑狂犬病病犬咬伤,必须按暴露方法认真处理,及时注射免疫血清和疫苗,可疑病犬和被咬伤犬隔离观察不少于10日。

猜你喜欢
警犬狂犬病病例
警犬是怎样“炼”成的
“病例”和“病历”
打败狂犬病
警犬戈尔吉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警犬集体过生日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
科学看待狂犬病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