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竹
摘 要: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历史警示。因此,我们不得不对此作出深刻反思。后危机时代背景下,金融创新既为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给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带来了风险。基于此,本文在了解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后危机时代下我国金融产品创新提出几点警示,以便更好地维持金融及经济的正常运转,从而增强资产的流动性。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警示
金融产品创新是一般创新理论在金融产品开发领域的运用,是银行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和服务方式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金融产品创新对银行的经营方式、服务手段和竞争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是商业银行发展和持续成长的动力。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对市场和有限资源等要素的争夺日趋紧张。于2007年夏天爆发的次贷风波最终演化为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出纳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对这次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动因莫衷一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次贷危机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敲响了最强烈的警钟。
一、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欧美学者出版了许多著作研究和分析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问题。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加入WTO带来的形势变化对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国外跨国银行集团的进入国内市场,对中资商业银行产品创新产生了震动和促动,不少商业银行开始一定程度上探索产品创新,也推出了一批金融监管许可范围内的创新性产品。
在学术界,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开放的金融环境对银行产品创新的影响及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策略问题。张(2005)认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目前陷入一种“系统自锁定状态”,要靠“外力”才能打破这种“系统自锁定状态”。庄永南和马晓琳(2000)认为,加强对国外商业银行新业务、新产品的学习,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研究、交流和合作,从而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黄美端和李培毅(2002)认为,产品创新能够增强商业银行服务功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提出商业银行应从客户需求出发,适时推出高品位、多功能的银行产品。周国林(2008)指出在分业经营制度下,中国金融產品的创新受制度障碍,主体缺乏创新动力,市场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深化基础产品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审慎发展衍生产品市场是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的现实选择。因此,无论是商业银行本身的创新动力,还是理论研究的结论都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是战略性选择和发展趋势,其中产品创新居于中心位置。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意识不强
利润最大化一直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所以商業银行必须在日常经营中运用金融创新的手段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但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市场垄断程度较高,有关部门对银行的考核以及银行对员工的考核主要体现在存、贷款等经营指标层面上,对利润指标考核的重视程度不及前者; 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独立性不。因此,可以说商业银行管理经营层以及银行的员工大多数都是考虑如何完成存、贷款等经营指标,而未能深入地思考如何追求更多的利润,也没有进行金融创新的上层压力和自发的动力。
(二) 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素质的制约
要完成一项金融产品的创新任务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包括研发人员、银行决策者、一般业务人员和对外人员等,仅依靠有限的研发人员难以研发出适合银行自身和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但是,基于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现状,银行从业人员并不具备现代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所需的知识和素养,难以适应产品创新的形势要求。对于市场开拓者而言,日新月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现代商业银行转变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日趋激烈的银行同业竞争使其在市场开拓、优化服务、技术进步和业务创新上都显得较为乏力,过分偏重于传统业务和市场,延迟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进程。对于一般业务人员而言,在银行业务发展与创新的要求下,基层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与知识结构较为老化,偏重于传统的银行业务,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于开发人员而言,熟悉计算机和银行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已成为阻碍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步伐的重要因素。
(三)金融监管政策落后于创新实践
监管政策慢于创新实践就会阻碍创新活动的深层次发展。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经常出现与金融机构金融创新产品紧密相关的政策法规迟迟未出台的现象。同时,现有的法规又未对金融机构创新的灰色地带作出相应解释,从而使得金融机构在创新时畏手畏脚。甚至出现监管部门因事先的研究不足或协调不够,对一些优质的金融产品创新采取直接叫停的现象,这种监管部门不作为,不予明确说法,采取观望默许的态度,同时又保留事后的话语权,阻碍了金融市场创新的发展。
三、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警示
适当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够增强资产的流动性,维持金融及经济的正常运转,但是过度创新就会造成泛滥。目前我国的金融产品创新有所推进,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在推进的过程中更加稳健和注重风险监控并有选择地进行产品创新,在剖析国际金融危机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产品创新提出以下几点警示:
(一) 以优势互补为核心建立多元化金融机构
从全球来看,混业经营是当今国际银行业发展的趋势,但在中国金融监管力量薄弱的前提,仍应以分业经营为主,然而分业经营的弊端在于业务范围狭窄且具有明显的竞争抑制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部客户群逐渐增多,客户的需求也相应多元化,因此应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以满足市场的各种需求:1.成熟的金融体系应建立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社在内的多层次机构网络,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满足各种层次的金融需求,从而构成垂直的金融生态环境。2.在业务广度上,同时发展金融产品、财务管理、投资安排和交易中介等服务内容,从而构建水平的金融生态环境。
(二)以中间业务为重点大力发展业务创新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产品需求的拉动,中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然而跟国外中间业务的规模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加强中间业务的发展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明确中间业务发展战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战略性营销管理过程模型及营销目标;2.商业银行根据自身优势对市场进行细分和定位,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转变;3.注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并加大研發投入。
(三)加强风险意识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金融创新一方面能够分散和对冲风险,另一方面也能放大和扩散风险,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金融创新面临的风险会更国际化和难以控制,因此,必须加强金融机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借鉴美次贷危机的教训,针对中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低下,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的现实,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设计风险预警方案;为防止激烈竞争所导致的借贷标准下降,应适当引入外部评级机构;对于当前的市场条件尚不能接受的金融创新,应审慎发展。
(四)推进商业金融的金融制度创新
如同企业制度之于企业的重要性,金融制度创新是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基石,是所有类型金融创新的基础。当然,不少金融风险根源于制度风险,推进金融制度创新是基础性工作,应该属于商业银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根据创新理论,金融产品创新实际上是对现有金融制度约束的一种突破。因此推动金融创新,首要是要推动金融制度层面的创新。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资金流动的制度瓶颈,促进资金在不同市场之间合规、有序的流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制度层面的创新,既可以为金融创新在业务发展方面,营造稳定环境的同时,降低金融创新的业务风险,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同时,制度创新本身也要求商业银行从系统角度分析其内部问题,建立坚实的风险管理体系。因此,金融制度创新是达到商业银行与金融创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后危机时代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切实把握金融产品创新工作,正确认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金融产品创新工作在我国能够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獻:
[1]严莉.浅谈次贷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防范[J].中国集体经济,2014(28):91-92.
[2]华文.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之警示[J].对外经贸,2012(02):92-93.
[3]熊剑,龚卉.金融供应链: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创新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2(02):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