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2016-06-09 14:12:16王一彪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舆论

王一彪

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视察,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讲话旁征博引,内容丰富,现场给我以强烈的震撼,至今如在耳旁,印象最深刻的是总书记用“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字,总结了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是对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最经典、最全面、最深刻的概括。

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落实这样崇高职责和神圣使命,必须把正确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堅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義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自觉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是对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精准定位,是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

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政治属性和根本要求,是党员意识、党性原则贯穿到本职工作中最直接的体现。我们常讲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主要就是因为新闻舆论工作承担着传播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使命。我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秉持的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来不掩饰自己做党和人民喉舌的政治立场,从来不放弃自己为党和人民事业鼓与呼的政治责任。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更是要把全面准确深入有效宣传党的政策主张作为根本职责。

原原本本、全面系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在于有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引,在于党把这些正确的方针政策传播给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而形成万众一心、势不可挡的强大力量。这种传播包括文件传递、会议传达、新闻舆论宣传,而新闻舆论宣传是最快捷、最广泛的办法。

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同志在同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时明确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当年,土地改革是最大的政治任务,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为此,他讲了这么一段话:“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有关政策的问题,一般地都应当在党的报纸上或者刊物上进行宣传。我们正在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有关土地改革的各项政策,都应当在报上发表,在电台广播,使广大群众都能知道。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邓小平同志也十分鲜明地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人民日报在承担党中央机关报政治使命的历史进程中,从来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自己第一位的任务。创办68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重要会议、重要政策文件,都能一一在人民日报上找到真实的历史印记。正因为如此,人民日报受到干部群众欢迎,成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也正因为如此,人民日报最受国际社会关注,成为有广泛影响的世界级大报。正是有了对这样历史背景和使命担当的深刻认识,我们每一名编辑记者才有了对党的重要会议报道和党的政策文件报道的高度自觉,才有了对这些政策报道把握的精准与严谨。

及时准确、深入浅出解读党的政策。传播党的政策主张,不是照抄照搬中央文件,而是善于运用多种方式与手段,让党的政策主张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进而变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不仅考验着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而且考验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这需要我们加深对政策基本内涵的理解,加深对政策历史和现实背景的理解,加深对政策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努力掌握彼此联系、相互贯通的精神实质,掌握政策的重点、难点以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关键点,进而能够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来进行分析和传播。

人民日报一直把形势政策宣传作为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针对人们普遍关注的大事特别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进行政策解读,客观全面报道发展形势,实事求是分析矛盾问题,耐心细致解开思想困惑,积极主动回应人民关切。去年以来,人民日报推出的《五问中国经济》《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定调子、鼓干劲、稳预期,报道有深度、有分量,被誉为经济形势宣传和政策解读的标杆性作品。同时,我们在运用新媒体做好政策宣传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两微一端适应移动阅读新趋势,每年全国“两会”都注意通过图解、H5动图、视频等方式形象直观有趣地进行政策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发表后,两微一端发挥新媒体特点,快速推送大家最关心的一条新闻“全面放开二孩”,紧接着又根据网上存在片面理解全会精神的舆情形势,及时推出《不止放开二孩!五中全会还定了这些大事》,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起到了引领舆论正确导向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民日报注重发挥社论、评论优势,在重要时间节点围绕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见解,同时还通过言论就某个领域的具体事件和问题发表看法,实际上都是为党和政府进行通俗的政策解读。2015年“两会”前,人民日报头版连续推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系列评论员文章,准确阐释中央精神,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当时全世界媒体都聚焦这组重磅评论。新加坡《联合早报》用“最高规格、最强火力”进行评价,新闻敏感度极高的英国广播公司(BBC)专门从人民日报评论的篇目布局入手进行分析,称这将代表中国领导人的治国方略。今年针对台湾当局领导人的新变动,人民日报及时发表《不承认“九二共识”就是破坏两岸关系共同政治基础》的评论员文章,引起海峡两岸以至全世界的舆论关注。

今年是“文革”发动50年,一时间围绕“文革”历史评价出现杂音噪音,有“左”的声音,也有右的声音,明流与暗流交织,舆论场上众声喧哗。5月17日零点,人民日报社组织撰写的一篇题为《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前进》的评论率先在人民网推送。评论文章重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传达党中央对这一历史性事件的正确看法,提醒全党全国坚决防范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评论文章发出后,快速刷爆手机屏幕,网上网下关于“文革”的争议迅速降温并归于平静,又一次为舆论引导敲响“定音鼓”。这就是“中流砥柱”,这就是“定海神针”。

政策解读性的报道和评论、言论,要做到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性作用,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的。这要求我们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所谓钻进去是说理解要深刻到位,直抵政策的实质和精髓,跳出来是指从全局看问题,把握政策的历史现实背景和未来发展方向:要求我们善于选好角度找准切入点,就是要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感情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点找对了,就事半功倍;还要求我们善于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讲实情、说实话,深入浅出把道理讲明白、把政策讲清楚、把疑点讲透彻、把深奥讲通俗。

深入宣传、广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坚持什么样的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决定着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鲜明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理论关系着党的根本性质,而党的政策主张从来是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科学制定的,宣传好党的政策主张必然离不开对党的基本理论的深入宣传、有效宣传。应该说,党的理论创新的过程,同党的理论武装的过程是统一的,同用党的理论武装党员和群众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而且理论宣传往往是最基础也是最有难度的工作。新时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日报始终坚持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大力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意义、历史背景、丰富内涵、精髓要义进行持续深入的宣传阐释,有力增强了党员干部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些年,精心办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专栏,撰写发表“任理轩”文章,深入系统地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蕴含的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深入阐释讲话精神所体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論;组织编写《习近平用典》一书,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文章中遴选出使用频率高、影响深远的典故135则,采用解读与释义相结合的方式阐释其治国理政理念;还坚持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对西方民主、自由、宪政、普世价值以及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进行有说服力的辨析与批驳,发挥了党报在思想理论领域的“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围绕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以及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从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与角度,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宣传。这就要求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原原本本地学,逐篇精研细读,做到读懂、读透、读通,从整体上把握讲话的理论创新和科学内涵,把握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和科学思想方法。如果我们自己都似懂非懂,何谈理论成果的广泛传播?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清醒的政治头脑,面对一些领域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面对一些人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应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有共产党人的亮剑精神。如果理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就难以服众,居高临下、僵化刻板,群众也不会买账,过度包装、远离生活,也不可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这就要求我们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努力创新话语表达,善于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

坚持着眼全局、放眼世界、开阔胸怀、开拓视野。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

真正做好时代风云的记录者,首先要明白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应当看到,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创新实践。我们党正带领人民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此同时,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世界各国共同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共同推进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能够担负起时代风云记录者的职责,是何其有幸。这要求我们着眼全局、放眼世界,以广阔的胸怀和宏大的视野,为引领改革时代大潮、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树立中国良好形象作出自己的贡献。

引领改革时代大潮。新闻姓“新”,做新闻的人往往能领时代风气之先、立时代潮头。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借用宋词“弄潮儿向涛头立”,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改革时代应有的英雄气概。我们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就要有这样一种气概,真正成为时代潮流的引领者。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指出:“改革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新闻媒介要及时、准确地传递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捕捉和反映方针、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促使各级党组织、政府及时修正偏差,使改革少走弯路,更加健康地发展。”通过捕捉信息来修正偏差,就是一种正确的引领。新闻舆论工作者就是要保持别人没有的特殊敏锐性,对所有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思潮能有敏锐发现、分析、辨别,并作出有说服力的阐释与回答,如此方能引領时代大潮。这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考验。当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在基层才刚刚开始贯彻,就有人说“自主权过头了”。我们老总编辑范敬宜当时在辽宁日报工作,就写了一篇述评《莫把开头当过头》,用事实帮助人们加深了对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这正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华民族已经吹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号角,踏上改革开放新征程。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的改革时代,我们新闻舆论工作者就应当坚持敏锐观察,注意准确把握,传递好新闻界前辈们传承下来的接力棒。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求,善于在改革开放的成就经验中寻找选题,在社会发展的潮流趋势中寻找选题,在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中寻找选题。很多时候,大时代的风云激荡往往蕴含在一则小故事中,投射在一位小人物上,反映在一片小区域里,正所谓“滴水可见太阳”,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小故事、小文章,折射出这个时代,或将推动社会的前进。

我们身处改革时代的大潮之中,需要报道歌颂的事情太多了。作为当代新闻舆论工作者,应当始终保持前瞻性、敏锐性,对于反映时代进步方向的事物应当及时地进行宣传报道,饱含热情地鼓与呼。要始终把握时代进步的主旋律,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忠实客观地记录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记录国家发展变化的前进足迹,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唱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强音。要始终坚持走进基层,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走到田间地头找感觉,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报道。总之,我们要勤于迈开双腿,勤于开动大脑,勤于运用双手,挖掘更多的生动故事,写出更多的优秀新闻作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国当前所处的时代与过去不一样了,我们已和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我们始终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这是作为当代中国人应该具有的广阔胸怀。记录世界风云变幻,传递出中国态度与主张,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这是人民日报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人民日报是中国观察世界的晴雨表,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风向标。自创刊以来,伴随着世界风云变幻、潮起潮落,人民日报人一直在书写着忠诚祖国、胸怀世界的光荣历史。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十分关心人民日报的国际报道和评论。据统计,从1950年至1976年,经毛泽东同志审阅的人民日报社论和文章共计115篇,其中有40余篇涉及国际问题。

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推进,各种挑战层出不穷,各国利益紧密相连,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成为时代要求。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正因为世界并不太平,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更是任重道远。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着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这一过程中,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没有缺位,也在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今年1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报道《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系统梳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全方位外交:稍前刊发“国纪平”文章《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系统论述两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舞台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表达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

现在互联网传播已完全打破国内与国际、内宣与外宣的界限。毛泽东同志要求新华社“把地球管起來,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对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各国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传播全球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都要关注、都要了解,不能闭上眼睛“看”世界、猜世界。当前,尤其要注意研究如何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注意聚焦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推进,研究如何推动建设和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如何实现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当然,了解世界动态和参与世界治理的目的,是要为我们自己服务,是要更好发展我们自己,绝不能在国际比较中丢失自己,甚至否定自己。

树立中国良好形象。习总书记提出的48字新闻舆论职责使命,最后8个字是: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联接也好,沟通也好,根本目的还是树立中国形象。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挨打”“挨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树立中国良好形象、争取国际话语权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我们党率领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创建陕甘宁根据地。那时候,全世界只能从国民党“妖魔化”宣传中了解中国共产党,得出结论就是“共产共妻,青面獠牙”。后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陕甘宁边区采访,直接了解到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党和红军领导人,以及红军战士们的精神与生活。随后他出版《红星照耀中国》,让世界开始真正认识在中国的西北角,有这样一群为理想和信念执着奋斗的年轻人。鲜活生动的故事,让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的群像喷薄而出、感人至深。当年,这为我们党赢得了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并争取了道义上的支持,很多华侨读到该书后纷纷回国,千辛万苦来到延安支援中国革命。

今天,我们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就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讲述好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要通过讲好故事,特别是通俗易懂地讲好故事,帮助海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读懂中国,通过我们的鲜活报道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展示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除了“我说我的”正面宣传,也有“他也说我”的客观评说,善于运用多重视角,让时代风云中的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熠熠生辉。

传递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还要打好舆论斗争主动仗。近年来,人民日报持续加大对国际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涉我问题的报道评论力度,努力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第一时间发声,阐释官方立场,表达民族情感,展示理性成熟大国心态,产生广泛国际舆论影响。中国国内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也是西方媒体误读、歪曲中国形象最甚的领域。对这些问题,只有进行及时报道和精准评论,才能真正有效传播中国声音、压缩西方媒体负面报道空间。2014年3月,昆明火车站发生暴恐事件,针对一些西方媒体“阴阳怪气、逻辑混乱,甚至别有用心地挑拨离间”的报道,人民日报及时刊发北美中心分社温宪的评论《十足的虚伪与冷酷》,连发三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句句直指问题要害。人民日报发声之后,美國官方相关表态发生微妙变化。此后类似事件发生后,美方承认相关事件为恐怖事件,肇事者为恐怖分子。这次人民日报对重大事件的国际发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启示我们,除了正面宣传,还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有理有节、理直气壮地进行舆论斗争。

前段时间,围绕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外交、法理、舆论斗争,人民日报推出一大批战斗力强、有影响力的评论和报道,特别是7月11日头版“国纪平”文章《究竟谁在破坏国际法——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事实与法理辨析》,从南海问题特别是中菲南海争议历史经纬、仲裁案缘起、仲裁案非法本质及美国扮演的“关键”角色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反响。同时,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也组织了一系列报道,其中“中国一点都不能少”报道,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过65亿,单条微博阅读量超2.6亿,转发超过300万,创造了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上线以来的转发纪录,积极引导网民理性表达爱国热情,传递中国声音,产生良好效果。在南海仲裁案的舆论斗争中,人民日报再一次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对此我们应当十分清醒,这类问题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中国掠夺论”“中国不负责任论”“中国搭便车论”“中国失败论”“中国崩溃论”,种种论调仍将发声,舆论交锋还会继续,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暂时仍难改变。正因为如此,我们仍处在有理说不出、说不好或者说了也传不开的境况。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努力形成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找到思想与价值的对接点,用故事去传递情感、精神、理念;努力改进对外传播的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努力创新对外传播的渠道和载体,特别是适应世界范围内传播变革的趋势,用好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等渠道,拓宽对外传播的范围。(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舆论
晚清《舆论时事报》:无声之国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传媒评论(2017年9期)2017-12-20 08:07:58
国际“舆论战”对地方舆论工作的启示
新闻前哨(2016年1期)2016-12-01 06:17:55
当前舆论场的几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新闻前哨(2016年1期)2016-12-01 06:17:54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5:05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22
谈反腐倡廉中新闻舆论的引导力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6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