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家族:军魂闪耀 铁骨传家

2016-06-09 19:37
今古传奇·单月号 2016年2期
关键词:曹锟吴佩孚

他以秀才的英姿投入沙场军界,并渐由偏稗荐跻将帅,位极人臣,成为北洋集团乃至民国政坛军界中的佼佼者,呼风唤雨,操纵政局,成为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首位中国人,被《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 man in China”(中国最强者);

他曾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兵锋所指,无不披靡,虎踞中州而威震中原,多次通电反对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通电表示“军人卫国,责无旁贷”,颇得舆论的好评;他曾派大批军警血腥镇压过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暴露出了军阀的残暴,亦为后人所诟病;

他平生注重修身,廉洁自守,坚持“三不原则”,华北沦陷于日伪之后,愈显其晚节弥坚,最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而不可侵犯的气节。

他就是一代枭雄,鼎鼎大名的大帅——吴佩孚。

吴佩孚的一生,戎马倥偬,功过兼蓄,但他不积私财,不入租界,留给子孙后代的,只有“不做汉奸”的家训,他铁骨铮铮的英雄气魄,影响着吴家历代子孙。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善于用兵,富于韬略,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武人中首屈一指,有“常胜将军”之名,参与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北伐战争,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是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带领直系在多次军阀混战中获胜,被称为“20世纪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

【生平】

高中秀才 避祸外逃

1874年,吴佩孚出生于山东蓬莱北沟吴家村。吴佩孚的父亲吴可成承接祖上传下来的安香杂货店维持生计。在吴佩孚出生的那一天,吴可成做梦梦到民族英雄戚继光到他家里拜访,这令一向崇拜抗倭名将的吴可成兴奋不已。由于戚继光字佩玉,因此,当二儿子降生之后,吴可成为他取名佩孚,取字子玉。

吴佩孚兄长吴道孚早夭,因而吴佩孚成了家中的老大,下有一弟吴文孚。吴可成教子极严,1880年,刚满六岁的吴佩孚便被父亲送进了私塾。吴佩孚天生聪明,学东西很快。家中没有供他学习的书房,吴母张氏便找来一块大木板,放在小店旁边的大石磨上,做成了一个简易书桌,让吴佩孚骑在磨脖子上念书。虽置身喧闹中,但吴佩孚总能静心背诵功课,专心致志,格外受先生器重,往来的街坊邻居也都夸赞不已。在这种学习条件下,入学三年后,吴佩孚就已经可以开篇做文章了,到1886年,他已经念完了四书五经。

1890年,吴可成因病去世,14岁的吴佩孚与母亲和幼弟相依为命,家境渐寒。为减轻家中负担,吴佩孚到蓬莱水师营当学兵,一个月有二两四钱银子的月饷。吴佩孚年纪轻轻就可自食其力,赚钱养家,而且还拜入了蓬莱有名的老师李丕森门下,令许多人刮目相看。吴佩孚十五岁时就有人不断上门提亲,唯母命是从的他与当地一王姓小姐订了亲。但王家姑娘过门三年就因病去世了,吴佩孚尽心尽力地办了妻子的丧事,将她葬入了吴家祖坟。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吴佩孚高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秀才。可惜的是,就在这一年,鸦片荼毒,全国遍地都是烟馆,而吴佩孚也染上了鸦片。

当时,开烟馆的都是当地有钱有势的人,其中有一个叫翁钦生的富商,更是与官府勾结,横行霸道。有一次,吴佩孚烟瘾发作,但烟馆里人满为患,吴佩孚耐不住烟瘾,不管不顾地跑进了翁钦生的雅间,要求借翁钦生的地方过烟瘾,不料被翁轰出。怀恨在心的吴佩孚加入当地一个穷而无赖的不第秀才团“九虎”,在翁家老太太过大寿的时候,吴佩孚与其他九个混混借唱戏之名,混进剧场,对来贺寿的女眷做尽丑态,吓得女眷们满场窜逃。翁家气愤不已,联合官府,革去了吴佩孚的秀才功名,并发布了追捕令。吴佩孚避祸外逃至北京,以写春联、卜卦为生。

崭露头角 结识伯乐

1898年,淮军聂士成部因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伤亡惨重,奉命招兵,于是,吴佩孚应募入帐,在天津武卫军中当管带的勤务兵,正式开始其行伍生涯。

1901年2月,吴佩孚考入开平武备学堂步兵班。9月,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将开平武备学堂迁到保定,成立“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吴佩孚受同乡郭绪栋提拔保荐,进入开平武备学堂。但不久他又放弃了学习,辍学后到陆军警察队充任正目(班长),由于表现突出,吴佩孚很快便出任初等官(相当于排长)。

不久,吴佩孚又被派往天津讲武堂学习军事和兵学,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段祺瑞的亲信靳云鹏,深受其赏识。吴佩孚于1906年被任命为步兵第十一标第一营管带。此时的北洋军阀集团中已是派系林立,相互倾轧。吴佩孚投入段祺瑞门下。段祺瑞是留学德国的高材生,自是不会把吴佩孚这个秀才放在眼里。得不到段的青睐,吴佩孚开始急于寻找靠山。

1907年,吴佩孚所在的北洋第三镇被调往东北,由曹锟接管统制。当时的东北地区土匪横行,官方剿匪屡屡失利。这日,曹锟又派了一个团的兵力去剿匪,无奈中了埋伏,大败而归,气得曹锟直跺脚。吴佩孚见状,主动请缨,并说只带一个营的兵力,限时100天。曹錕半信半疑,将任务交给了吴佩孚。

吴佩孚接到剿匪任务后,既不去捣土匪老窝,也不与土匪正面交战。他只派兵跟在土匪后面,土匪要下手时,他们就捣乱。等土匪掉过头来要打他们时,他们又躲起来了。由于吴佩孚的兵神出鬼没,土匪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吴小鬼”。这些土匪都是落草的,大部分都有家庭,跟了两个月之后,吴佩孚大致知道了他们各自的住所。由于被盯得紧,土匪们决定回自己老窝。这正中了吴佩孚的下怀,他早已带人埋伏好,土匪分散地回去,他一个一个地抓,出色地完成了剿匪任务。从此之后,曹锟对吴佩孚刮目相看。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曹锟奉袁世凯之命,率第三镇官兵入关,负责天津、北京、保定一线京畿外围防务。同月,山西新军宣布独立,袁世凯派曹锟率军攻打山西革命军。队伍即将行进到娘子关时,第三镇第三标部分人员在标统(团长)的带领下准备起事,吴佩孚及时发现并向曹锟告密。吴佩孚救了曹锟,之后被提拔为第三镇第三标标统。

1912年2月,袁世凯为了达到在北京老巢就任大总统的目的,指使曹锟带兵到南京迎袁专使住处进行骚扰,最终迫使南京临时参议院通电同意袁世凯的要求,曹锟因此在官道上青云直上。随着曹锟势力的壮大,吴佩孚的官位也亦步亦趋地不断攀升。

所向披靡 登顶巅峰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不久,便开始紧锣密鼓地为复辟帝制进行准备。吴佩孚对袁氏称帝之举极不赞成,多次劝说曹锟与袁世凯划清界限。但曹锟却痴迷其中,深得袁世凯赏识,被授予“虎威将军”,袁氏登上帝位后,又封其为一等伯爵。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导致了护国运动的爆发,曹锟部被派往四川镇压蔡锷的护国军。

吴佩孚虽然不满袁世凯的作为,但对于曹锟的提携却一直感恩戴德,因此打起仗来也丝毫不马虎。他率领第六旅,取得了泸州、纳溪的胜利,还攻占了太平场,为北洋系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还救了曹锟的性命:吴佩孚进攻纳溪的护国军时,曹锟被高洞场的护国军围困在峡谷中不足一里的范围内,其所带的人马所剩无几,生命危在旦夕,吴佩孚率领几十名骑兵冒死杀出重围,直奔高洞场,将曹锟救出。曹锟感激万分,誓与吴佩孚共进同退、不离不弃,并向袁世凯禀报了吴佩孚的功绩,吴佩孚因此被授予陆军中将。

随着反帝制运动的不断高涨,袁世凯在位仅83天便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旋即一命呜呼。北洋军阀遂分为直、皖、奉三大派系,各自为政。直系重要代表人物曹锟虽然一直热衷于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但得益于吴佩孚会打仗,且又手握重兵,因此继袁世凯之后,反对袁氏称帝、实际控制着北洋政府的皖系首脑段祺瑞对其仍然看重,将其提升为直隶督军,驻防保定。在吴佩孚的建议及积极协助下,曹锟加强第三师军事训练,大规模扩军为五个混成旅。

1917年7月,张勋复辟,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曹锟被任命为西路讨逆军总司令,吴佩孚为先锋,率其精锐之师对丰台、天坛等处的“辫子军”发起进攻,大获全胜。曹锟因此一役而兼直隶省长,曹锟、吴佩孚替代冯国璋逐渐成为直系实力人物,直系势力崛起且发展迅猛,最终得以主导北洋政府。吴佩孚更是深得曹锟的信赖,曹锟对他言听计从。

1919年,全国爆发了反对“巴黎和约”的“五·四”爱国运动。吴佩孚直接通电大总统徐世昌:“青岛得失,为吾国存亡关头。如果签字,直不啻作茧自缚,饮鸩自杀也。”并表示“卫国是军人天职,与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背城借一。如国家急难有用,愿率部作政府后盾,备效前驱”。当北洋政府对爱国学生进行大肆逮捕时,他认为大好河山任人宰割之时,这些学生不顾自己的生命,为国家、民族前仆后继,“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让大总统释放学生,否则众怒难犯。

吴佩孚在“五·四”运动中的行为深得国人的赞许。在爱国光环的笼罩下,吴佩孚及直系声望剧增,而皖系却因对帝国主义的妥协退让,对爱国学生的镇压以及一些将领危害一方等行径而弄得声名狼藉,“段氏令名,至是扫地无余”。与此同时,1918年至1919年间,直系兵力日趋强大,从5个混成旅扩大为9个。在军事、政治条件皆成熟的情况下,曹、吴决定与段祺瑞一决雌雄,问鼎中央政权。

1920年5月,为增强北方直军的实力,积极配合曹锟夺取北京政权,吴佩孚率领第三师及三个混成旅撤离驻守的衡阳北上,沿途突破张敬尧等皖系将领的封锁、堵截,顺利抵达武汉,曹、吴南北呼应。同月9日,段祺瑞成立“定国军”,自任总司令。曹锟成立以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的“讨贼军”。7月14日,直皖正式拉开战幕。初始双方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拼搏,难分伯仲。17日后奉军直接出兵参战,形势发生剧变,直、奉联军在5日内击败皖段,彻底摧毁了皖系军阀。败局之下,段祺瑞通电引咎辞职。

1920年9月,吴佩孚升任鲁豫巡阅副使后,率领他的第三师开进军事重镇洛阳,招贤纳士、筹饷练兵,扩充实力。到1921年底,经过一年多的扩军练兵,吴佩孚已拥有十余万兵力。同年,北洋军政府任命吴佩孚为两湖巡阅使,率大军南下平息两湖战争。此时吴佩孚的官职已与曹锟相当,势力日渐壮大。此间,直奉两派争夺中央政权、势力范围的斗争日趋激烈。直系军阀先占直鲁豫地区,夺取了江苏、陕西地盘,后吴佩孚又夺得两湖,直系显然占有了中国的半壁河山。吴佩孚大有“雄踞洛阳,统治四方”的野心。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曹锟授予吴佩孚军事指挥全权,代表直系以洛阳之师为主力迎战张作霖。奉军入关兵力12余万人,大炮150门,机关枪近200挺,大有“投鞭断长江之流,走马观洛阳花”之势。吴佩孚直接参战的军队只有张作霖的一半,但在兵力、装备悬殊的情况下,吴佩孚却屡出奇招,作战一个多月,吴佩孚就让奉军损失军费超过3千万元,被打死、打伤、投降及逃亡人数高达10万人,张作霖带着仅余的2万多人逃出山海关。第一次直奉战争,使吴佩孚达到了其军事生涯中的顶峰。

1923年,曹锟上演贿选丑剧获得了总统之位,把吴佩孚升为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被称为“大帅”,曹锟则升稱为“老帅”。吴佩孚虎踞洛阳,在其最鼎盛时期,控制着直隶、陕西、山东、河南、湖北等省地盘,洛阳成为各方所仰望的中心,被时人称为“西宫”。吴佩孚五十寿辰时,全国各地来洛阳向他祝寿的达官显贵、文化名人及各国驻华使节就有六七百人之多。由于吴佩孚当时已成为北方实力最大的军阀,洛阳实际上成为了北方的政治、军事中心。按曹锟所言:“只要洛阳打个喷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

赫赫武功让吴佩孚声名鹊起。这个有着“一嘴短短的红胡子,长脸高额,鼻相很好”的直系军阀被当成“中国最强者”,1924年,吴佩孚成为首次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人,被《时代》杂志称为“中国最强者”。是时,吴佩孚掌握着直系最多的兵力,拥兵数十万,虎踞洛阳,其势力影响着大半个中国,大有“八方风雨会中州”的架势,人们普遍看好吴佩孚的前途,上海英文杂志《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美国人约翰·鲍威尔甚至认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

败走蜀地 离奇死亡

直系独霸中央政权后,虽然势力极度膨胀,但由于曹锟接连做出遭人唾弃的通过贿选当上总统、下令血腥镇压“二·七”大罢工的恶名,让吴佩孚备受牵连。张作霖以反对直系发动江浙战争为由,乘机出兵15万人,分两路向山海关、赤峰、承德方向进发,吴亲率20万人马迎战,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当吴佩孚亲率10万大军正在激战之时,与吴佩孚有个人矛盾的冯玉祥突然带领在后方的3万人马从热河撤军,并与直系将领胡景翼等密谋倒戈,发动政变,囚禁曹锟,推翻直系中央政权。

直系的内讧直接导致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惨败。悲痛之余,吴佩孚致信谴责冯玉祥:“与足下袍泽数年,以心相印,今被暗算,夫复何言!昔乐毅云:‘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佩为亡人,亦曾受教于君子,唯不明心迹,是以不免耿耿耳。吴佩孚泣启。”

虽然“讨贼联军”本应对付的是张作霖,但吴佩孚为报冯玉祥反目之仇,与张作霖握手言和。在吴、张的夹击下,冯玉祥被迫撤出北京。趁北方军阀混战之时,1926年7月,南方国民革命军以蒋介石为总司令,誓师北伐。吴佩孚地处两湖,事实上成为了北伐军的头号目標。汀泗桥、贺胜桥、武昌血战后,吴佩孚兵败两湖。为躲避蒋介石、冯玉祥的追杀,吴佩孚打电报给曾受过其重恩的四川军阀杨森说:“我已无路可走,不论你允许与否,我都只有入川一途了。”从此,吴佩孚流亡入川,受到杨森的庇护。

直到1931年春,蒋介石已巩固了自己的政权,才允许吴佩孚离开四川。吴佩孚屡次兵败,已心灰意冷,因而不参与任何政事,期望安度晚年。

1932年,已经兵败下野多年的吴佩孚定居北平,受到张学良的隆重欢迎。就在张学良到北平火车站来迎接他时,吴佩孚却当面大骂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日本侵略者,痛失东北。一席话让张学良从此不敢见他,以后只是派人把钱送去,自己不敢面对他。

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想尽一切办法收买汉奸为其服务。吴佩孚作为北洋军阀中继袁世凯、段祺瑞之后的中心人物,自然成为日本特务的焦点。日本在北平、汉口分别设立主要对吴佩孚进行策反活动的大伯机关和竹机关。对日本的侵略罪行,吴佩孚深恶痛绝。日本特务头子荒木代表日本愿奉送“步枪十万支、机枪二千挺、大炮五百门,子弹若干,此外并助款百万”,意欲扶持他东山再起,但他拒而不受。不久之后,吴佩孚通电揭露伪满洲国成立的本质:“伪称满洲独立国,实际为日本附庸,阳辞占领之名,阴行掠夺之实。”

北平陷落后,投降日本的北洋老牌政客江朝宗上门劝降吴佩孚,吴佩孚骂道:“你年纪比我大,还当日本人走狗,卖国求荣,真是白发苍苍,老而不死。”江朝宗抱头鼠窜而去。他还斥责汪精卫是“著名汉奸”、“无耻下贱”,以致汪精卫不敢直接登门劝说,派副官对吴佩孚说,汪总裁要求与大帅好好谈谈。吴佩孚当即就说:“什么汪总裁?那汪汪乱叫的东西能称总裁吗?荒唐!”最终推三阻四,不与汪会面。

在沦陷的北平,无论日本人和汉奸们怎样利诱威逼,吴佩孚软硬不吃,不改其志。为明志,他买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厅里,宁死不当汉奸!

1939年12月4日,戎马半生的吴佩孚因牙疾复发导致高烧不退,日本特务芳太郎介绍了一个日本医生为他治疗,但吴佩孚非但没有好转,反而离奇死亡。一代枭雄,曾经的“中国最强者”,就此陨落。

鉴于吴佩孚的地位与晚年坚决抗日的气节, 1940年1月21日,国民党中央执行监察委员会公祭吴佩孚,并于吴佩孚移灵之日,举办了吴佩孚将军追悼大会,蒋介石亲临致祭并送挽联一副:“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

国民政府为吴佩孚举行国葬,葬于北平玉泉山,由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主祭,民国军政界要员近万人参加。为表彰其保持晚节,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一级上将,陪都的报纸上,更誉吴为“中国军人的典范”。

【轶事】

拒绝洋妞求爱

吴佩孚年轻时就写过:“率性而节欲,可庶几于圣贤;纵欲而灭性,则近于禽兽。”这道理说得简明、形象,想当圣贤,就要节制性欲,否则,就是禽兽!吴佩孚想做个道德完善的真君子,所以,就恪守传统,谢绝纵欲。1921年的某天,来自德国的年轻貌美的露西小姐,非常偶然地在洛阳看到吴佩孚,便一见钟情。西洋女子当然异常胆大,秋波频传,可这个大帅就不领情,毅然回绝。露西回去之后,还是十分倾慕,居然给吴下了最后通牒,直书:“吴大帅,我爱你,你爱我吗?”吴知道后,大笑不止,直接叫翻译传话过去:“老妻尚在!”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死里逃生

1927年5月的一天,吴佩孚率卫队逃往四川,经河南邓县构林关,受到当地头面人物的热情款待。面对满桌酒肉,吴佩孚却说:“免了吧!战火连绵,百姓不得温饱,我们还要这么多菜干什么?”只留下四个小菜,其余全叫人撤下。本来,吴佩孚定于第二天清早开拔,可地方绅士纷纷前来求字求诗,他大发雅兴,欣然应允,即席撰写了多首诗。在赠给乡绅杨星如的诗中,有:“天落泪时人落泪,哭声高处歌声高。世人漫道民生苦,苦害生民是尔曹”,流露出悲天悯人的情怀,还不客气地谴责地主豪绅们的罪恶,令其难堪。

但谁也没有想到,舞文弄墨竟救了吴佩孚一命。当天上午,他的先头部队中了河南悍匪索金娃的埋伏,连秘书长张煌言也被乱枪击毙,他却因大发雅兴推迟出发而得以幸免。

【解密】

吴佩孚为何会被日本人暗杀

日本侵华后,为寻求在华代理人,实现其“以华制华”的策略,于是将目光投向了昔日叱咤风云的北洋政要们。1938年7月12日,日本五相会议正式通过《伴随时局的对话谋略》要纲,第一条就是:“启用中国一流人物,削弱中国现中央政府及中国民众的抗战意识,并酿成建立巩固的新兴政权之气势。”

凭吴佩孚与蒋介石政权的历史宿怨和其在社会上的威望,毫无疑问,他就是“中国一流人物”。一时间,吴宅门前车水马龙,军警林立,日本特务首领及形形色色的汉奸说客络绎不绝,吴家门前经常水泄不通。在这种“外有强敌施压,内有群奸游说”的困难境遇下,吴佩孚始终不肯在强敌面前屈膝就范。

1937年10月,日本大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亲自出马,前来拜会吴佩孚。吴佩孚坦率表示:“尔等就商于我,首须急速撤兵;次则将所有占据地方之军政、财政,及一切行政交还,顾问、指导官必须取消,经济统制亦应立即解除。我为主,日为客;我发命令,日本人亦当极端服从。能如是,自可建议政府,恢复和平。”这些条件,日本人当然不可能接受。

日本侵略者见软的不行,便来硬的。他们强迫吴佩孚举行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公开表明对“日中议和”的态度。事先,土肥原贤二拟了题为“一切赞成日方主张”的稿子,要求吴佩孚在记者招待会上宣读。同时,还伪造了一封吴佩孚主张“日中议和”的通电,在报刊上公布。吴佩孚通过家属向美国记者郑重声明,否认此事,以正视听。

在记者招待会上,日方向与会的130多位中外记者散发他们伪造的吴佩孚发言稿。但吴佩孚将“发言稿”弃之不用,却发表了自己对和平的看法,提出了包括“日本无条件撤军”和“中国应保持领土和主权完整”等中日和平的先决条件,并说明一切均以发言为准,会上印发的稿件是假的。此言一出,舆论哗然。然后,对于记者提问,他一律笑而不答,使日本侵略者大丢脸面。吴佩孚大义凛然的态度,使日本人十分恼火,也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

吴佩孚的晚年生活绝不同于其他失败下野的军阀政客。他念念不忘的仍是“治国、安邦、平天下”,认为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负有责任,尤其不能容忍外族的侵辱。他一生自诩为关羽、岳飞和戚继光,当时社会上有“关岳吴”的赞许,吳佩孚家的大门还悬有谢觉哉书写的大幅金匾“元敬再生”(元敬是戚继光的号)。以吴佩孚这样的为人和心志,后来却身陷日寇侵占下的北平,既不愿与日本人同流合污,也不愿随国民党军南下重庆,其心境和遭遇就可想而知了。吴佩孚晚年始终坚持“行动三原则”:不派亲信去东京;拥护主持全国抗战之国民政府;不发表任何求和之通电。

1939年底,吴佩孚牙槽感染发炎,家里人请来德国医生,经诊断认为必须住院手术,让家人赶快将其送往东郊民巷德国医院。但吴素有“不入租界”的誓言,德国医生只好叹息而去。吴佩孚自知身处险境,但仍谆谆教诲后辈:吴家子孙,不准当汉奸!

至于吴佩孚死亡的详情,他的孙子吴运乾和吴运坤在回忆录中作了详细记载:

“1939年12月4日,北平大雪。日特头子川本会同大汉奸齐燮元携日本军医前来强行‘治疗。家属欲阻拦而不得,齐燮元说:‘大帅是国家的人,一切由国家主持安排,家属无权过问。我们后来得知,当时是由我父亲扶护头部,母亲也在侧,川本、齐燮元现场监督。日医用手术刀在浮肿的右腮下气管与静脉的部位一刀割下,血流如注,先祖父顿时气绝。当时有人喊了一声:‘快打强心针!日医在医药包里寻找一番,表示没带强心针,旋即跳到床上‘抢救,进行‘人工呼吸,强压胸腔及心脏。事后想来,这番‘抢救动作,无非是再施手脚,加速死亡。母亲从屋中出来时,痛哭失声,告诉我们:‘天塌了!噩耗一经传出,楼上下、院内外一片大乱,哭声震天。祖母当场昏厥。亲随张劭溥拔出手枪要打死日医,日医在众多警特掩护下鼠窜而逃。当时的情景,给我们的印象十分深刻,直到如今,还历历在目。”

吴佩孚骤然辞世,举世震惊,一时其死因成了街谈巷议之谜。日寇利用控制北平媒体的条件,多方散布谣言,企图掩盖事实。但时隔不久,合众社、路透社、中央社等就作出了相关报道,使真相大白于天下。如中央社香港12月17日电指出:“吴佩孚将军之死,经各方面调查,得悉吴非因病致死,确系经威胁利诱,迫其发表新政权宣言,经吴拒绝,趁吴牙疾就医致死。”

鉴于吴佩孚之死在朝野引起的强烈反应,日伪当局也不得不按中国的传统习俗大办丧事,以开脱罪行,遮人耳目,蛊惑民心。治丧处由敌伪当权者、吴佩孚生前部下、前朝遗老、朝野名流及亲朋好友等一百八十余人组成。为首的是齐燮元,另有蒋雁行、潘灵皋、张燕卿、劳逊五、付定一等。

丧事是按照传统方式举办的。吴佩孚身披道氅,足登云履,以全道装为寿衣(有一幅身着此装的写真油画),用一口尺码宽大的金丝楠棺木。这口棺木是在万益祥木厂找到的,号称北方第一棺,要价1.1万元。老板听说是“吴大帅”用的,仅收了木料原价7500元。

对吴佩孚之死,蒋介石亲致唁电给北平什锦花园吴公馆:“北平吴子玉先生家属礼鉴:顷闻子玉先生因患牙疾,竟致不起,殊深怆悼。溯自寇患恁陵,于兹八载。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许国,比岁以还,处境弥艰,劲节弥厉,虽暴敌肆其诱胁,群奸竭其簧鼓,迄后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义炳耀,海宇崇钦。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

【个人信条】

“三不主义”

吴佩孚奉行“三不主义”,即“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饱读诗书的吴佩孚在卧室中,用悬挂着自撰的联语自律:“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而吴佩孚也的确做到了。

董必武的一番评价,足以代表共产党人对吴佩孚的基本看法。董必武说:“吴佩孚虽然也是个军阀,但他有两点却和其他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关(羽)、岳(飞),他失败时不出洋,不居租界……;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他统治过几省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军队,他没有私人积蓄,也没有田产,有清廉名。”

【诗词作品】

感怀

万山拱极一峰高,遯迹何心仗节旄。

望月空馀落花句,题诗寄咏猗兰操。

江湖秋水人何处,霖雨苍生气倍豪。

笑视吴钩自搔首,前途恐有未芟蒿。

——1927年作于白帝城

赠刘存基

方寸纠纷俗累萦,无端怅触笔花生。

人因落魄寻知己,诗写牢愁见性情。

洛水梦回千里曲,蜀山登断一钩轻。

枕边莫恼鹃声恶,催起刘郎趁早行。

——作于1927年

满江红·登蓬莱阁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

想当年,吉黑辽沈,人民安乐。

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

到如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甲午役,土地削;

甲辰役,主权堕!

叹江山如故,夷族错落。

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

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家庭成员】

妻子:李氏。李氏是吴佩孚的第二位夫人(第一位夫人王氏早逝),山东蓬莱李家屯人。李家算是李家屯上的首富,李夫人父亲早死,没有兄弟姐妹,一直和她母亲相依为命,她的亲叔父,便是蓬莱巨绅李少堂。这位富家千金一直待到芳龄二十四岁方才嫁给了吴佩孚,当年吴佩孚三十一岁。李氏相貌出众,知书识礼。吴佩孚在长春做北洋第三镇管带时,全镇女眷数百人,大家一致公认吴管带夫人是最为出众的。李夫人虽然出身富豪之家,但很贤淑,上奉吴母,代照顾吴佩孚的兄弟吴文孚。李氏一直未生育,于1920年去世。

妻子:张佩兰。张佩兰是吴佩孚纳的小妾,18岁时嫁给吴佩孚,当时李夫人尚在。张佩兰美名在外,凡是见过她的人无不盛赞她的娴雅文静,温柔体贴,吴佩孚的衣食起居一向由她掌管,她把吴佩孚服侍得周到异常,对待僚属也很宽厚,她是旧社会中标准的贤妻,唯一的遗憾是她也始终不育。

嗣子:吴道时(1909—1950),字智中,是吴佩孚之弟吴文孚的长子,后因吴佩孚无子嗣,被过继给吴佩孚为子。1939年吴佩孚被日寇杀害,吴道时谨遵“不当汉奸”的遗训,又因病痛缠身,自此赋闲在家。1946年冬,吴道时扶吴佩孚灵柩安葬于北京玉泉山。1948年,吴道时患心脏病并发肝硬化,卧床两年有余,于1950年病故于北京。吴道时有二子:长子吴运乾,次子吴运坤。

(编撰整理/妄言;资料来源:《吴佩孚传》 陈杰著)

(责任编辑/谭 洁)

猜你喜欢
曹锟吴佩孚
曹锟下馆子
曹锟贿选与法制局长选任风波
从“三不主义”管窥吴佩孚的儒学情怀
贿选总统不当汉奸
吴佩孚晚节有亏?
吴佩孚鸡屁股“退敌”
低情商,易受伤
“贿选总统”曹锟不亏晚节
『贿选总统』曹锟不亏晚节
体谅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