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在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

2016-06-09 09:26王瑛
当代医学 2016年36期
关键词:源性尿量脊髓

王瑛

康复训练在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

王瑛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在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2例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中予以康复训练,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损害、泌尿系造影异常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膀胱容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训练用于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川推广。

脊柱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膀胱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NB)是脊柱脊髓损伤(SCI)患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如病情严重,可能会造成患者肾衰竭而死亡[1]。据相关报道,SCI患者伤后25年的病死率高达50%左右[2]。本研究对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间歇性导尿、Grede法按摩等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在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CSI伴NB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3例,女29例,年龄19~63岁,平均(39.81±14.37)岁。其中,腰骶段SCI 31例,胸段SCI 23例,精髓损伤26例。脊髓完全损伤26例,不完全损伤56例。随机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常规的留置导尿、定期开放尿管、开放引流,对膀胱进行冲洗,拔尿管后挤压排尿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康复训练,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间歇导尿,严格控制患者水摄入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比如自主排尿量、残余尿量、导尿频率等),对患者开展导尿训练。当拔出导尿管时,指导患者对膀胱进行挤压按摩,并告知基本的导尿操作方法;(2)膀胱功能控制训练,根据患者损伤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训练法。对于损伤程度>T12患者来讲,应采用叩击训练法,即在患者排尿前,让患者保持放松,并且培养排尿意念,接着自主增腹压,并且轻轻叩击会阴部、腹部和大腿内侧这3个部位,从而有效引发患者产生反射性排尿反应;当患者损伤程度<T12时,则采用Grede法,即用指端按压膀胱,指导患者自主呼吸,然后缓慢增加腹压,直到患者将尿液排出;(3)电针治疗,选择的消毒针长50~100 mm、直径0.5 mm,刺入患者会阳穴、八髂穴,刺入深度控制在30~60 mm,使用电针仪(型号:G680521),予以治疗,频率设定为40~80 Hz,采用连续波形,每天治疗2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肾功能损害情况以及泌尿系造影异常情况;(2)比较2组患者在训练前与训练后的残余尿量、膀胱容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及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泌尿系造影异常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n(%)]

2.2 2组患者训练前后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比较 2组患者在训练之后的膀胱容量均呈现上升趋势,残余尿量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容量与对照组的相比显著较高(P<0.05),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训练前后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比较(±s,mL)

表2 2组患者训练前后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比较(±s,mL)

组别例数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训练前训练后训练前训练后对照组41250.4±29.3307.3±33.5a159.4±25.3113.5±21.4a观察组41251.1±31.3364.8±36.1ab160.1±27.7 82.5±19.6ab注:与本组训练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运动损伤、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发生,由此造成的SCI的发病率随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NB作为SCI的常见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多种不良影响,比如尿频、尿失禁等,从而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且损害患者的自尊心[3-5]。如病情严重,还会造成肾衰竭而死亡。因此,做好SCI合并NB患者的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来讲,治疗的原则是增加膀胱容量,同时降低内压,从而达到低压排尿、储尿,让患者恢复正常排尿功能,并且降低患者尿路感染、泌尿系造影异常的发生率,达到保护患者肾功能的目的[6]。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康复训练护理,通过间歇导尿、膀胱功能控制训练以及电针治疗措施,帮助患者导尿,并且刺激患者产生反射性排尿反应等,经康复训练后,患者肾功能损害、泌尿系造影异常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且膀胱容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对照组(P<0.05)。此外,Grede法操作简单,患者也易于接受,为了保障其应用效果,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在操作时,挤压力度要适中,以向下方向挤压会阴部,切忌直接暴力挤压膀胱;(2)挤压力度要均匀,不能随意松手减压[7-8]。

综上所述,采用康复训练治疗SCI合并NB患者,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1] 梅迎雪,闫树英,马湘,等.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0):1852-1853.

[2] 姬卫华,陈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疗效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0,29(11):57-58.

[3] 何婷.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8(12):17-18.

[4] 肖源.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7(13):60,62.

[5] 李伟芳,南晶,张黎.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4,33(10):62-63.

[6] 陈碧霞.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6):249-250.

[7] 苟会君,何小燕,张锦华.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3,16(7):87-90.

[8] 石玉昕.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护理[J].中外医疗,2012,19(21):14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6.013

湖南 412007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王瑛)

猜你喜欢
源性尿量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