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光系
本周,带孩子参加我所居住小镇上的一个幼儿活动,见到了一个“食品银行”的广告。广告号召人们捐一些奶粉、咖啡、鱼、肉、饼干等食物,这些食物会在当天被相关工作人员取走,送至专门的地方,再让需要的人领走。在广告牌的下方,上述提到的种种食物,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那里。
除了食品,在小镇上还可以看到收集衣物的固定大铁箱,不用的衣服、玩具、生活用品都可以放在箱子里。这些东西将由专门人员运走,找人清洗,拿到慈善店里去卖,再把钱捐到需要的地方。
在当地社区的公共场所,还有其他一些慈善活动每周都在举行。每周三,社区中心会给1~3岁的孩子提供玩耍的场所。每到这一天,前来做义工的老人变成了社区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大厅里摆好玩具,教孩子唱歌,还给家长煮咖啡。当然,每位参加活动的家长,需要为他们的付出支付一英镑(约为人民币9.3元)的活动费。
这些活动都不是为了赢利,而是用来资助埃及贫困儿童的学费及其他费用。食品是由社区免费提供的,义工利用空闲时间免费服务,人们花钱也得到了快乐,这或许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慈善方式。
英国的慈善几乎随处可见。就在前几天,我收到女儿中学的邮件,说第二天是慈善活动日,如果孩子不想穿校服去学校的话,需要交一英镑。
在英国学校,孩子们被要求每天穿校服入学,连鞋袜是什么颜色、头上发箍的款式都会有所规定,每天早上都有老师站在校门口检查。有机会不穿校服,对孩子来讲,那真是一种解放。然而,伴随着这种“解放”,孩子们也完成了一次慈善,这些钱会捐给需要帮助的同学们。
在伦敦市中心,我曾见过有专人在规定的地方向过往的行人提供免费的食物。有时,夜间走在伦敦街头,也会看到一些餐馆门口打出标语:晚上9点30分之后,无家可归者可以在这里免费领取食品。
在伦敦生活5年,我总结出了慈善对社会的意义。一方面,慈善让贫困的人们正常地生活下去,对社会稳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那些参与慈善活动的人来讲,他们帮助了别人,增加了他们的存在感与幸福感,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举两得,这才是慈善的最终意义。
(田龙华摘自《解放日报》2016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