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
我有位表姨今年90岁了,身子依然硬朗,还能自己做饭吃,每天陪着老伴遛弯。
印象里,表姨好像从未发过脾气,她总是微笑着,言语温和,不紧不慢,操劳了一辈子,家里四代同堂,孙子外孙都是她一手带大。别人都说她真有福,我妈却说:“你表姨这辈子经历太多苦了。”
表姨比表姨夫大好几岁,以童养媳的身份结的婚,结婚之后就变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和支柱。丈夫年纪小的那些年不懂事,也不知道帮她分担,后来又参军,有心无力,都是她照顾家。孩子大了,陆陆续续结婚,她一一操办,孩子们生了孩子,丢给她照看,她又一个个拉扯成人。媳妇厉害刁钻,她也从不出去抱怨,自己心里守好分寸。
那些往事写在纸上,就是这么短短几行,落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是起伏跌宕的几十年。可她从不说苦,从来不念叨不愉快的事情,脸上永远笑眯眯的,一脸富态,很多人看见她,都夸她有福,她真的很像享了一辈子福的那种老太太。
她永远没有任何要求,命运给她什么,她就承受什么,而且尽力化解逆境。以前我对此很不以为然,嫌她是个旧式女子,逆来顺受,后来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句话:“英国衡量一位淑女的标准是,从不抱怨,从不解释。”我突然明白了,表姨就是一位淑女,虽然她没多少文化,也不是什么大家闺秀,不过她始终挺起脊梁,什么都不曾打倒她,更为难得的是,尽管生活对她不是那么公平,她依然可以从缝隙中吸取到甘甜。
这不是淑女是什么?幽暗的往事长廊中有太多这样的女子。
比如郑念。出身富贵,父亲曾任北洋政府高官,受过当时算得上最上等的教育——毕业于燕京大学,20世纪30年代留学英国,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学校认识正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郑康祺,后来两个人结婚,1948年回国,夫妻二人都身居高位,生活优越。
郑念始终保持着精致高贵的生活习惯,即使在已经风雨欲来政治气候肃杀的1966年,“一个炎热的晚上,女主人坐在自家静静的书房里看报。台灯的光照下,柔软的沙发,织锦缎的垫子,墙边装着中英文书籍的书架……”
“文化大革命”来了,郑念被诬陷为英国间谍,抄家、入狱。有漫长的6年半被单独监禁,受到轮番审讯、拷打。但她始终不肯认罪,“那时候我觉得,无论我受多大的苦,绝对不能做假供。假如做了假供,这个案子就结了。但以后谁来为我恢复名誉呢?”
出狱时,郑念的体重只有77斤,衰老而憔悴,只有一双眼睛依旧明亮。她再也不是过去那个雍容华贵的妇人,可岁月并没有摧毁她的风骨。在美国,作家程乃珊看见74岁的她,由衷感叹:“她是那样漂亮,特别那双眼睛,虽历经风侵霜蚀,目光仍明亮敏锐,只是眼袋很沉幽,那是负载着往事悲情的遗痕吧!”
还有老上海“永安百货”郭氏家族的四小姐郭婉莹,有名的黛西小姐,年轻时那么美丽高贵,动荡年代中被送去乡村接受劳动改造,每天都要洗刷马桶,用她那双拿惯刀叉的手。她照样淡然对待,马桶刷得干干净净,而且穿着旗袍,保持自己仅存的体面。这中间,丈夫去世,她带着年幼的儿子去监狱带回了丈夫的遗体和遗物。后来,她被赶出自己的住所,家产全部充公,整天被批斗……这些,她都一一捱了过去。
后来被平反,有人问到当年她是如何活下来的,她没有诉苦,只是淡淡地说,“那些劳动,有助于我保持身材的苗条。”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大风云中无力自主,她深知这一点,但并不甘愿被命运左右,而是一直努力握着生命的缰绳,“我在这样的生活中学到了许多东西,现在我有非常丰富的一生,那是大多数人所没有的。”
在生命的最后一天,她为自己挑选遗照,选中了一张自己为学生上英语课的照片,“要是我死了,我想用这张照片作为纪念,因为它显示了我在工作。”
生命到底有多么大的韧性?这些人用一生来告诉我们,无穷大。他们的存在就是范例,就是灯塔,画出一个箭头,指向坚强的方向。
美国黑人诗人、社会活动家玛雅·安吉洛同样一生坎坷,却始终不屈战斗,她的诗歌《我们的祖母们》中有这样一句,“我只身前行,却仿佛带着一万雄兵。”是的,没有人是真正孤独的,虽然你一个人只身前行,身后却有无数支持者和追随者,那都是曾经和你有过相同经历的人,你所走过的苦难,他们也都走过,他们就是你勇气的源泉。
(赵燕摘自作者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