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志
记得有一次我和老公带着两个孩子到越南游玩,那是一个下雨的午后,我们到了一个没有太多游客的景区观光。期间遇到一个卖花环的小女孩。瘦小黝黑的她没有打伞,全身都快湿透了。她声音有点颤抖地向我们推销自己用叶子和鲜花编成的花环。虽然花环手工不算精美,款式也不算好看,但看到她那双粗糙的小手和那件湿透了的衣服,我决定买下4个。
当问她多少钱时,她小声地答:“一万越南盾。”也就是不到4元人民币。我觉得小女孩太可怜了,于是迅速从钱包里拿出4万越南盾递给她,她却把3万越南盾塞回到我的手中。原来她花半小时编的花环一个才卖2500越南盾。
为了不让她淋雨,又希望她多赚一点钱,我用简单的英语跟她说:“你可以教我们编花环吗?”小女孩答应了我的请求,于是我们去附近的小吃亭坐下,小女孩把材料和工具拿出来,开始上课了。
她以小老师的架势耐心地教我们编花环。我家两个孩子跟她有说有笑,真的很投缘。其实小女孩的英语不太灵光,而我家孩子也不会说越南话,他们可以沟通得如此顺畅也真让我们意外。
花了一小时,手指被草弄伤好几次后,我家孩子终于把花环编好了。我们给小姑娘10万越南盾作为学费。她最初不敢收下,但我微笑着跟她解释:“知识和技能都很宝贵,你今天花费了精力和时间教我们。这是我们应该付给你的学费。”
这是一场公平的交易,没有慷慨的施舍,也没有卑微的接受。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下,小姑娘用自己的努力获取了应得的金钱回报。而我家孩子也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了知福惜福的意义。
(夏之炎摘自《分忧》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