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长三角素来是中国非遗文化荟萃之地。为集中展现并弘扬长三角地区非遗文化的技艺特色和艺术成就,“江南百工——首届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应运而生。作为国内以长三角非遗为主题的博览会,本届展会重点聚焦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两大非遗门类,精选来自上海、南京、苏州、扬州、常州、合肥、黄山、金华、台州、温州、舟山等近20个长三角城市的近百项优秀非遗项目、近百位国家级非遗传人和省(市)级传人参展。
“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非遗文化植根于生活日用,凝结着先民无穷的智慧。让我们走进江南百工,感受绵长绚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墨
徽墨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徽墨是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的特种颜料。其正面镌绘名家的书画图案,美观典雅,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使墨本身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
周美洪
安徽绩溪人。出身徽墨制作世家, 深得墨法真谛,其作品堪与历史名墨相媲美,品质精良、技艺精湛。
漆器
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徽州漆器,古称“菠萝漆器”。徽州漆器在胎体造型和图案色彩等方面反映了古徽州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品位,在中国漆器界独树一帜。
传承人
甘而可
有感于徽州漆器产业的衰落,着手对徽州的犀皮漆、漆砂砚等濒临失传的重要工艺品种进行恢复并取得成功。
纸
宣纸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宣纸产地一直集中在安徽泾县,严格选用泾县及其周边地区的青檀树韧皮和沙田稻草,经过原料加工、抄纸、晒纸、剪纸等100余道传统手工工序,周期长达2年有余方能完成。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
罗鸣
在宣纸主原料燎草的制作方面有突出成绩,2007年挖掘、恢复失传达40余年的传统燎皮原料生产,恢复了古法宣纸生产。
绣
南通仿真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南通仿真绣为著名刺绣艺术家沈寿所创,故也被称为“沈绣”。体现了苏绣艺术的平、齐、光、亮等工整细腻的特点,不仅求“形似”,更重“神肖”。今天的仿真绣无论是题材内容、针法技艺还是表现形式,都更具创新意识和时代特性。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传承人
金蕾蕾
擅长各类绣种,能画擅设计,作品多次获奖,多幅作品被收藏家珍藏。
玉雕
苏州玉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苏州是中国玉雕发源地之一。现代苏州玉雕在保留传统雕刻纹饰和技法风格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元素,形成了“新苏作”的概念。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
杨曦
作为当今苏作玉雕工艺创新、探索代表人物,其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现代感,在继承中开创了玉雕“虚实结合”的新技法。
泥人
惠山泥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惠山泥人,是江苏无锡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惠山泥人以其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形态简练而蜚声中外,其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造型,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
喻湘涟
出身江苏省无锡泥人世家,是著名艺人蒋三元的曾外孙女。潜心钻研,修复历史作品达到“整旧如旧”“以假乱真”的境地。
制扇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苏州制扇技艺始于南宋,至明代时已闻名全国,清代成为进呈皇家的贡品。苏州制扇以雅致精巧,富有艺术特色而著称,其制作工艺繁复,集造型、装裱、雕刻、镶嵌、髹漆等精湛技艺于一体,历来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掌中宝物。折扇、檀香扇和绢宫扇,统称“苏扇”。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
邢伟中
从事工艺美术制扇创作设计至今已逾四十年,在檀香扇特种工艺创作与制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剪纸
海派剪纸艺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上海剪纸出现于上世纪,常用于民间的门笺、鞋花、绣花样上,在近百年的历史演变中,上海剪纸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海派”风格,在中国各地争奇斗艳的剪纸技艺“大家庭”中具有相当地位。
传承人
奚小琴
在材料选用和造型处理上,积极创新,大胆探索。
王建中
剪纸艺术得之家传,自幼随父亲、著名剪纸艺术家王子淦传授技艺。
李守白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受到海内外收藏界的广泛关注。
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西式裁剪结构与中式精细零部件装饰结合,形成“海派旗袍”特色。龙凤旗袍的特色在于全手工、高质量的个性化精工制作,在中国旗袍制作领域堪称绝技,2009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
徐永良
将海派旗袍制作的工艺和技能进一步延续,以精湛的技术把旗袍制作工艺巧妙地运用到当今的旗袍服饰中。并在盘扣制作技艺上达到颠峰。
永康锡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永康锡雕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地俗称“打镴”,是永康十大传统五金手工技艺之一。永康锡器的雕刻技法十分逼真与细腻,且雕刻手法多样。永康锡器品种十分丰富,以制作日常生活用品与礼仪祭器为主。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
盛一原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作品精致美奂,富有张力和时代气息。
彩石镶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温州彩石镶嵌是一种玉石与木头结合的文化,采用石雕、浮雕与花板雕刻相结合的技法,根据题材内容和色彩要求,配石成图。作品线条流畅,纹理清晰,色彩自然和谐,观赏性和实用性强,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
缪成金
早期在艺术雕刻厂从事彩石镶嵌创作,1958年进厂学艺,师从著名彩石镶嵌艺人王培珍。
黄岩翻簧竹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翻簧竹雕因雕刻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而得名。产品色泽光润,类似象牙。浮雕和浅雕是翻簧的主要表现手法,线条粗中有细,疏密结合,特别精致。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传承人
罗文弛
随父亲罗启松学习翻簧竹雕及造型设计。对传统竹黄工艺进行大胆创新,拓展和丰富翻簧竹雕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