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彦平 陈国华 董瑞雪 范容杉
着眼经济新常态推动军工经济发展
□ 罗彦平 陈国华 董瑞雪 范容杉
经济增长稳中求进,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2015年,国防科技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3.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长12.4%,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的两倍,高于全国高技术产业增速2.2个百分点。2015年军工集团公司利润增长30.5%,明显好于央企平均水平(同期央企利润同比下降6.9%)。未来几年,宏观经济将逐步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相比之下,国防科技工业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及体制机制改革一系列举措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将进一步释放,国防科技工业经济增长将继续高于全 国。但同时,2008年以来军工经济增长也呈现逐步回稳态势,尤其是自2015年国防科技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至10%。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换挡期”的到来,预计国防科技工业,特别是民品产业发展也逐步进入平稳增长期,增加值增速将回落并维持在9%-10%,高于全国GDP增幅3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军工高技术产业将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目前,国防科技工业分布在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其中,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与军工技术相关的优势产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主体。从单位分布看,一半以上的单位属于军工和军工高技术产业单位范畴;有1/3以上的单位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主要为飞机制造、航天器制造、航空航天相关设备制造、导航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卫星传输服务等军工优势技术产业。
从发展态势看,国防科技工业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具体看,安全电子、智慧城市等军工高技术产业对民品产出增长的贡献率达11%。盈利能力方面,2014年,军工技术优势转化形成的军工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也远高于其他一般民品产业。
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情况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军工高技术产业将是国防科技工业实施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未来的方向,成为军工经济新的增长点。
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改善,人力、资金和能源的使用效率提高
一是劳动效率进一步提高。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从业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整体呈现出增长态势,到2015年底,国防科技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1.3万元/人年,军工集团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3万元/人年,远高于国家全社会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期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7万元/人年)和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
未来军工行业将继续以提质增效升级为发展目标,通过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增加值率,实现劳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盈利水平提高。受益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国防科技工业部分产业盈利水平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2013年以来,军工集团利润总额增速持续高于营业收入,到2015年底,军工集团利润总额增速高出营业收入23.6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高于上年1个百分点。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以及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军工单位盈利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三是能源消耗持续下降。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主体,整体能源消耗低于全国。2014年军工集团公司万元增加值能耗不到0.3吨标准煤/万元(全国2014年平均水平为0.67吨标准煤/万元),较2013年降低17%。军工行业将在国家鼓励绿色环保发展方式的大环境下,继续加强节能力度,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高能耗产业比重等方式,将能源消耗水平继续保持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绿色环保发展。
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人力资本质量和科技创新
国防科技工业一直将科技创新作为重点,科技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远高于国家工业平均水平。人力投入方面,2014年国防科技工业从事R&D人员中大学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77%,与全国50%的水平相比,高技术人才更为集中。在占全国不到10%的科研院所中,军工科研院所R&D人员达全国研究机构的近一半。资金投入强度方面,国防科技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国0.7%左右,但R&D经费支出占全国的比重已高达11.3%。2014年,军工主要单位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达15.9%,其中R&D活动经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远高于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
高强度的科技投入下,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2014年,科技成果中有5.2%获国家级奖,高于全国不足1%的平均水平。军工技术保障了武器装备研制顺利进行,还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 益。
市场和政府作用有机结合,军民融合程度加深
一是军品市场进一步开放。截至2014年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企事业单位中民口单位已占2/3,民口配套单位军品收入所占比重逐年提升。未来随着军民深度融合相关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在新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推动下,将有越来越多的优势民口单位参与军工生产,民口配套单位军品收入在国防科技工业的比重将继续提高。
二是军工资产证券化率提高。近年来,军工单位上市融资的步伐在不断加快,2015年申请上市的军工单位是2014年的4倍,军工单位上市热情不断高涨,大大推进了资产证券化率的提高。2015年军工集团公司资产证券化率比2010年提高了超过10个百分点。未来,社会资本参与军工科研生产的程度将逐步加深,资产证券化率将进一步提高。
三是技术成果转化速度加快。随着对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落实,军工技术转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2014年,军工科研院所登记科技成果与2008年基本持平,转让科技成果却是2008年的6.3倍,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未来,在军工技术解密和转化激励制度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军工技术转化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国际经营水平提高,军工单位“走出去”范围扩大
2014年,十一家军工集团公司实现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0%,高于全国近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在军工集团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达10%以上。民品出口方面,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走出去”方面,为充分利用军工技术和产能,军工集团境外设企业的现象逐渐增多。2014年,军工集团境外企业营业收入比2013年增长11.8%,占军工集团营业收入的10%以上。目前,军工集团境外子企业已分布在亚洲、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66个国家和地区。可见国防科技工业贸易水平在不断提高。
未来国防科技工业国际贸易的重点将逐步从单纯的追求速度转向结构升级,即进一步缩小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比重,加强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装备出口。目前,高端装备出口额的比重不到40%,一般装备仍占较高的比重。未来,国防科技工业凭借其高技术性特点,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贸易水平将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核电、核燃料出口、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航天技术应用、航空装备等出口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目前,军工集团公司以军工技术转化形成的军工高技术产业收入仅占营业收入的一半左右,对营业收入增长拉动作用有限。同时,在经济考核指标压力下,部分集团公司盲目扩张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集团公司主业不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目前,分布于房地产、批发业、零售业、商务服务业等与军工技术相关性小的行业的单位已达20%以上。
盈利水平有待提高
受军工行业特殊性影响,军工单位为保障武器装备的正常供给,军品生产多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军工单位整体盈利能力低于央企平均水平。从利润构成看,2014年军工集团公司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20%左右,投资收益的快速增长虽然对利润的增长做出贡献,但在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军工集团公司长期盈利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从盈利效率看,2014年,军工集团公司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持续低于央企平均水平,在国资委对国有工业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中,军工集团公司整体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水平也仅仅在平均值和较低值之间,处于较低水平,远未达到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要求。
技术储备与基础研究有待加强
由于缺乏对基础科研、原始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国防科技工业跟踪研仿的创新模式仍未改变,“五大瓶颈”和“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国防科技工业的科技活动仍以型号为主要内容,而对于基础性研究投入的比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军工科研院所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投入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军工行业开放程度有待加强
目前部分军工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上军工行业保密要求较高的特点,行业相对封闭,社会化协作意识不够,自成体系、自我配套趋势较为明显,不利于军工的持续快速发展。军工集团公司军品科研生产活动大部分还是委托给本集团公司,民口单位的军品收入所占比重增长缓慢。
与全球化经营存在差距
军工集团公司国际市场开拓程度仍较低,与跨国公司的差距还很大。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14中国100大跨国公司排名中,军工集团公司没有一家进入前10名。中国100大跨国公司海外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平均为20.9%,而军工集团公司仅为10%,处于较低水平。
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与宏观调控手段,对于过剩产能,要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和政策引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加强科技投入,鼓励原始创新,重视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前沿技术的研究。三是关注信息产业和智能制造广泛应用,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中发挥军工企业优势,提升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四是加强核能、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五是聚焦核心业务,加强军工高技术产业和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围绕“大安全”“大防务”,开拓新兴业务,集中力量提高产业效益质量。
加快改革步伐,增强军工企业发展活力
一是充分利用市场调节功能和经济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将军工企业推向市场,增强竞争意识。二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军工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三是强化竞争意识,加快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通过走高质量、个性差异化道路,不断提高竞争力。四是健全科研奖励机制,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
继续加大军工行业开放力度,推动军民融合
一是放宽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条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鼓励军工单位外部配套,避免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维护市场良性竞争格局。三是进一步健全信息的发布和共享制度,优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竞争机制。
推动国际贸易和合作交流,走国防科技工业全球化经营道路
一是鼓励军工单位开展符合国家政策的海外并购,完善技术能力和产业链,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二是鼓励核电、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智能制造等高端装备的出口,把发展“走出去”作为化解军工过剩能力的重要手段。三是继续深化政府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大政府层面推动重大在谈合作项目的力度。
(作者单位为国防科工局信息中心,国防科工局发展计划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