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弱质性浅析

2016-06-07 05:33王金凤
2016年13期
关键词:支持保护风险

王金凤 郑 建



中国农业弱质性浅析

王金凤郑建

摘要: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其他产业的基础,但农产品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是需要保护和支持的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弱质性的特点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农业弱质性的原因,并针对我国农业弱质性的特点,提出了我国弱质农业的相关保护政策。

关键词:农业弱质性;风险;支持;保护

农业是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培育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但农业的弱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却表现的很突出,极需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前,科技不发达,国家的保护和扶持力度有限,农业的发展更是不堪一击。农业的发展状况和自身的生长特点决定其成为弱质产业。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组织比较松散、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应付风险的能力较差。“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农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就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013年已达13.67亿),农业肩负着13.7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业在市场中的劣势会越来越明显。所以,及时剖析我国农业弱质性的特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政策,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发展、发展智慧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保持农村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国民的吃饭问题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毋庸置疑成为农业面临的首要任务。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定国安邦的重要商品,但生产粮食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耕地却在不断的减少,到目前为止,可耕地面积仅18亿亩左右,人均1.3亩,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左右,这导致我国农产品出现很大的供求缺口、进口量增加。另外,由于盲目砍伐、开垦、环境污染等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严重影响了耕地的质量。由于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和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成反方向发展,我国耕地的稀缺性更加突显,土地价值亦一路飙升。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我国农业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走现代化发展道路,不但继续加大对精准农业、集约农业、智慧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的支持与投入,而且与高科技融合发展互联网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的信息化发展,“四化同步”更是凸显了农业信息化的特殊地位。互联网农业的崛起必然促使农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最大程度的冲破农业发展的局限,改善农业先天的弱质性。

二、我国农业弱质性的原因分析

(一)自然风险较大

我国地域辽阔,自南向北横跨五个温度带,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差异,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且频发的国家,其中,干旱和洪涝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最大,《中国水旱灾害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1950-2012年间,我国农业平均每年遭受旱灾3.19亿亩,每年因旱灾损失粮食近161.59亿公斤,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粮食损失的60%以上:我国农业平均每年遭受洪涝灾情1.47亿亩,直接经济损失1303.06亿元,自然灾害给我国农业造成极大损失。虽然我国部分地区有农业保险,但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太大,农业保险无力赔偿,几乎处于亏损状态。缺少农业保险这个后盾,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只能由农民自己承担,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几乎无法抵御自然灾害,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

(二)市场风险较大

我国农业发展以小农家庭经营为主,组织规模程度非常低,难以应对瞬息万变大市场,并且不断变化的国际大市场会吞没掉这种组织规模程度和现代化程度都较低的小农经营,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没有大规模的组织程度高的现代化农业就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更无法补偿农业生产的经营成本。我国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农业意识淡薄,只会循规蹈矩的种植农作物,不会也没有能力根据及时的农业生产信息调整农业生产项目。农产品在销售时要经过几个中间商才能到达最终销售市场,农民接触不到市场,市场意识较弱,更没有能力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无法以分散的农户去面对变化多端的大市场,因而农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只能随着大市场的变化而逆来顺受。

(三)自我积累能力低下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比高达60%以上,人均耕地极少,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都很低。又由于工农业产品进行交换时,工业品的价格一般高于其自身的价值,农产品的价格往往低于其自身的价值,这就造成农业无法进行自身的积累。我国小农经济成分较大,对商品经济的投入有很大的依赖性,而对产出的依赖性却很小,因而形成农民的支出增加,而收入却比较少的恶性循环。由于商品经济已发展至其高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农产品经营成本会随着市场的扩大而增加,导致农业经营积累能力越来越差,积累越来越少,农业经营的货币投入只能靠其他的收入来弥补,为此,必须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提高农业的自我积累能力。

(四)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小

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又称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灵敏程度。像小麦、玉米、大米等基本的必须的农产品需求强度大、替代品的替代程度小,导致此类必须农产品在市场中的需求弹性非常小,恩格尔定律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新增购买力中用于必须的食物的比重会不断下降,尤其是粮食等基本生活用品,而非农产品的比重则会不断上升。这样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不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且将会面临一个不会扩张的市场环境,从而增加农产品供求市场的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农产品在交换市场中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强化农业的弱质性。

(五)农业科技推广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和农业推广体系,农业科技成果硕果累累,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信息化的普及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科技体系。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仍然十分落后,农业生产中科技贡献率整体水平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很低,在市场竞争中不堪一击,虽然我国政府对农业的科研、推广和农业人才的培养给与了很大的支持,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仍然存在农业科技的投入严重失衡,资金缺口较大、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人才的缺乏导致技术和创新的缺乏,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普及,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农业水平与世界的差距。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投入亟需加强。

三、改善我国农业弱质性的相关对策

(一)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减轻自然风险带来的损失

我国农作物每年都会因自然灾害而遭到损失,1998年的洪水给我国带来3.3亿亩的受灾面积,直接造成经济损失2550.90亿元。农业补贴政策只能缓和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农业贸易带来的损失,要想最大程度的减少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必须要完善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和保险体系,加快完善商业保险与人民保险的有机结合。制定实施有关农业的保险法律法规,加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同时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和手段,减轻自然风险给农业带来的损失。另外,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加强农业保险的立法执法建设,并给与农业保险以经济支持。

(二)加强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弱化市场风险

我国“小农户,大市场”的特点很难应对变幻莫测的大市场。政府要扶持和引导市场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减轻农民农业生产的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一是大量使用农业机械,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二是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程度,三是增加粮食补贴,减少农业生产不必要的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四是有效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尽可能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农业同二、三产业比较效益的差距,尤其要增加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持,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情况如表1所示。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自我积累能力

虽然我国在调整经济发展结构,逐渐由投资、出口、消费需求的三驾马车驱动向以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为主导的供给侧经济转变,但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机制仍占有重要地位。出口产品多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为主,而发达国家农产品的附加值却很高,美国原始农产品的价值比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低2-3倍左右,目前,美国食品加工、销售环节创造的价值占美国出售的食品价值的很大一部分。据此,农业要想提高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的利润分配比例,提高农产品的自我积累能力,必须要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可延长农业生产链条,多样化其下游产品,降低农产品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

(四)调控农产品需求弹性

在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中,粮食类作物的需求弹性小于经济类作物,然而粮食类作物又占有较大的比重,这就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我国农业以家庭经营为主,信息流通不畅、农户对市场的认知预测能力有限,不能及时准确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因此,政府应利用自身的优势从宏观角度出发指导农户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控农产品需求弹性。一是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劣质农产品对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三是延长农产品的保鲜储藏时间,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四是加快农业信息化,促使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增加信息的流通渠道。

(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主要推动力量,对农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农村人口比例大,农业劳动力富裕而耕地面积匮乏,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含量较低,只有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力的效率,提高农产品的产出率,政府要推动农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对农业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按照市场经济对加速农业发展的各种要求,提高对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投入,最大限度的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效率。(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雅鹏.现代农业经济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高帆.中国农业弱质性的依据、内涵和改变途径[J].云南社会科学,2006(03):49-53.

[3]王慧娟.论农业的弱质性及其保护[J].经济纵横,2007(12):63-64.

[4]李同彬.市场条件下农业的弱质性及其保护[J].农业经济,2005(11):112-113.

[5]冯玉根.浅谈弱质农业的优质转化[J].理论园地,1998(15):25-26.

[6]吴敌,明洋.略论农业的弱质性[J].农村经济,2004(11):74-76.

[7]姜太碧,郑景骥,杨武云.论农业的弱质性[J].理论研讨,2002:22-23.

[8]钟秋波.从提高农产品需求弹性入手缓解农业弱质性[N].学术视点,2009(1):73-74.

猜你喜欢
支持保护风险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印媒称中国“支持”印度斡旋马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