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歌唱习惯的养成策略

2016-06-06 12:15陈恬静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口型坐姿音色

陈恬静

歌唱教学是音乐课堂中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在歌唱教学中,习惯的养成是歌唱教学的基石,良好的歌唱习惯以及音乐课的坐姿是最基本的音乐学习习惯,需要一个养成的过程。

一、歌唱姿势的培养

1.儿歌法:此策略适用于低年级学龄段的学生。教师可用师生互动儿歌,如“小脚丫,放放平;小胸膛,挺起来;小眼睛,看老师”等,在课堂中反复“提醒”强化这一课堂常规。

2.模仿游戏法:教师请学生做侧面的坐姿、站姿的示范。请学生群体玩玩“照镜子”的模仿游戏,让学生在比较模仿中反复巩固正确的姿势。

3.旋律提示法: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可能不再热衷于儿歌等课堂教形式,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如弹奏一段固定的音乐,用音乐的语言告诉学生要唱歌了,请坐端正,或是请用双手把书置于胸前;还可以用《小松树》等积极向上的音乐,提示学生往上“长一长”,看看谁长得最“茁壮”等多元的方式,不断内化坐姿、站姿的要领。

4.讲明常理法:高年级及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对歌唱的帮助以及对其身心发展的益处,以使学生能自觉养成习惯,也促使整个教学班中的学生能互相影响,达成学习共识。

二、培养正确的咬字和发声以及气息的掌握

1.练吸气。最常用的方法是“闻花香”,要求学生闻鲜花时想象意境,不出声,不耸肩,不让别人看出来,要自然平稳。

2.练呼气。让学生站立时,两手叉腰,在吸气时感到腰部像皮球充气似的渐渐膨胀,再渐渐吐出,轻轻“吹灰尘”。

3.练屏气。学生随着教师指挥的手势,以快吸或慢吸后立即保持(屏气),并在练唱各种音程或母音时锻炼呼吸,有控制地使用气息,成为“遥控音箱”。

4.练断和连。常用的方法是“蚕宝宝吐丝”,连音时使气流平稳又畅通无阻地吐出来,断音时像用剪刀断丝,能跟着教师的指挥均匀有节奏感地“吐丝”,并将“连”和“断”用不同的方法组合起来进行练习。

要使学生歌唱时“字正腔圆”显然非一堂课之功,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还可因“课”制宜,设计出对整个教学设计和歌唱教学有利的练习方法,并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这样就可以避免为练声而练,进入缺乏兴趣导向和情感的误区。如在教学歌曲《吹起我的小竹笛》时,就可以设计一首向上级进的“小竹笛”之歌,既能练习好“嘀哩”的气息与发声方法,又能让学生感受饶有情趣。

另外,还可以利用简单的两声部练声曲帮助学生统一音色和呼吸。如下图谱: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1.听辨拍号。当学生已认知某一拍号的强弱规律时,我们就可以要求他们用肢体或耳朵判断一首歌或一首乐曲的拍号。久而久之,他们在演唱这些歌曲时,就会不自觉地运用歌曲自然的强弱规律来演唱。

2.有节奏地读歌词。

3.画画旋律线。这是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方法,例如:歌曲《火车快跑》的旋律线的前半部分平稳中有紧密的节奏烘托,好似一列火车疾行而过;后半部分起伏较大,有跳跃感的上行旋律较多,表现出了歌曲中蕴含的思母思乡的情感。

四、培养良好的齐唱能力

1.会听前奏与间奏。在一年级的起始课上,我们就可以用形象化的语言告诉学生“前奏”的作用:是请学生做好歌唱的准备,并进入该歌曲的情绪中。反复练习听完前奏或间奏后整齐地开口歌唱,这是齐唱教学最重要的起步点。

2.统一口型与呼吸。口型统一就会为音色统一提供依靠,学生的歌唱口型可以在教师范唱中通过模仿练习来强化。例如:在学唱一首歌曲时,请学生先模仿教师的口型变化,不发出声音在心中与教师一同默唱,等掌握口型后再发声。

3.轻声高位与音色统一。能过聆听童声齐唱,要使学生懂得大家一起唱同一旋律即齐唱等,要使学生知道轻声柔和的歌唱方法才能获得高位置的头声。“提起眉毛”“面带微笑”“打哈欠”等形象的说法,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轻声高位”,同时也应注意童声齐唱的音色需自然明亮。(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室)

猜你喜欢
口型坐姿音色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坐姿好习惯
巴松管演奏的口型技巧探究
坐姿矫正器
不一样的/e/和/?/
“懒散坐姿”最伤身
坐姿调整T恤
口型很逼真
美是可怕之物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