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妹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德育时,笔者以情感渗透为途径,紧扣文本,“披文以入情”,以听说读写为德育载体,在教学中将文章之情、学生之情和自身的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强烈感情的推动下学习探索,净化心灵,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一、走进文本,听中蕴情以明德
学会倾听,耐心专注地倾听,听出感情,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一种实践能力。听中思辨、听中感悟,听中蕴情,使学生更好地沉浸到文本中去,更真切地感受文本所赋予的情感与德育内涵。《伯牙绝弦》一文是关于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无论是理解上还是在诵读上,都显得很抽象,有距离感,但《高山流水》这首优美的古琴曲,它的来历,它的旋律恰好可以帮孩子诠释理解这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在教学时创设情境,巧安排,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适时地播放这首曲子,让学生去倾听,用心去感受。在优雅古朴的曲子中,孩子们渐渐进入了愉悦其耳目、激动其心灵、开发其智力的境界。体会到了“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音乐情境的同时,不禁为伯牙子期那流传千古、荡气回肠的相知情谊所打动。
二、体验文本,读中悟情以塑德
朗读是语文训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它是在学生对文本的深刻体验之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将无情的文字转变为有情的有声朗读,使文章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所蕴含的人文情感,体验文本所要抒发的真挚感情,在情感升华中塑德。如散文《匆匆》,朱自清以清新婉约的笔触,将捉摸不透不可感知的时间融入生活的细节,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惋惜、无奈!这样一篇充满情感的文章,是非常适合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因此,在上这堂课时,我充分让学生读,范读、个别读、齐读、配背景音乐读,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文中所流淌的情感,与师生达成共鸣,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深化文本,写中抒情以养德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要让学生能够注重情感体验,丰富积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根据文本特点,适时地捕捉写作素材,进一步深化文本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一吐为快,直抒胸臆,最终形成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是我教学中积极追求营造的。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在引领学生感受了圆明园美的心醉,毁得心醉之后,安排了一个写话练习,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学生在课件播放的圆明园的废墟图片及略带悲怆的《英雄的黎明》背景音乐中写了心中所想。
如一位学生写道:我想对同学们说,让我们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努力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强大,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学生们通过手中的笔,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恨与惋惜。同时学生也受到了爱国自强的教育熏陶。
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于“情感”。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感悟语言文字,与文本、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达到情感体验与听说读写相交融,文字训练与德育相并重,让学生在美文阅读中净化心灵,感悟人生。(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银城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