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华
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四十余年,时常把如何教育好学生放在心上。教学中,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有理想的前提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创造能力,这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能帮助学生遇到学习和生活困难“急中生智”,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创造新意识。如讲《称象》一文,文中用水代替石头称象,更为简便。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的观察、思维方式,进行大胆的创新想象。大象那么重,谁也抬不起,秤杆也不受用,所以把大象赶上船,以船上水位线为准,再把大象赶下船,装上石头,合原来水位线,分别称石头,合计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这就是观察、思维分散解决了困难,创造了新的好办法。在教学《翠鸟》时,引导学生观察翠鸟的外形,在掌握翠鸟的外形、动作和住处以及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翠鸟外形的描写创新语句,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翠鸟的外形在学生手中能熟练地描写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思维,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培养学生善于思维,敢于思考的精神。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如讲《爱迪生救妈妈》课文,爱迪生的妈妈动手术,傍晚没有电灯,爱迪生想出好办法,叫几个伙伴点蜡烛用镜子,照射在手术台上,爱迪生妈妈得救了。可见思维、创造能力多么重要!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遇到困难要善于思维,敢于思考,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在教学《秋天到了》一文中,提问学生一片片叶子为什么向下落,不向上呢?大雁为什么要向南飞?因此让学生多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能想、能说的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创新求异。学生发现疑难问题,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告诉他们答案。应启发学生多想多分析,鼓励学生创新。
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凭空架桥,而是以一般智力发展为基础。如讲《充气的雨衣》一文,引导学生发现小林的思维过程,是因为小林被雨水淋湿了衣服,才会想做好一件好衣服。小林先看学生跳舞,衣裙徐徐展开,才联想到用铁丝做圆圈防雨水,后因铁丝圆圈不能收拢,又再想办法。教育学生学习小林,遇到困难多动脑筋,解决生活和学习的困难。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创造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学会分散难点,突破重点,解决困难,才能德、智、体美音全面发展。科学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离不开科学创造性人才。培养创造性人才,有利于社会主义文明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瑞昌市流庄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