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华 田 萌 米烈汉 陕西省中医医院 (西安710003)
益肺化痰汤治疗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37例*
杨华∆田萌米烈汉陕西省中医医院 (西安710003)
摘要目的:观察益肺化痰汤治疗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给予口服益肺化痰汤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哮喘GINA方案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18%,对照组有效率为77.14%,2组疗效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益肺化痰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较好。
主题词 哮喘/中医药疗法 @益肺化痰汤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1]。哮喘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反应,引起的气道反应性增高,最终导致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为主要症状,多发或加剧于清晨、夜间,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我国是哮喘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国家之一[2]。由于气候环境、遗传、过敏体质、生活条件、职业等因素,尤其是近些年的环境污染等,哮喘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笔者采用国家级名老中医米烈汉主任医师经验方“益肺化痰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同时与采用哮喘GINA方案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共72例患者均来自陕西省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例。治疗组37例,男17例,女20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44.62±9.25岁;平均病程4.84±2.17年。对照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3.73±8.97岁;平均病程4.91±1.6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200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内科学》、2008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诊断标准及哮喘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治疗组给予益肺化痰汤(黄芪30g,白术、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姜半夏、杏仁、厚朴、葶苈子各10g,炙甘草、防风、五味子各6g,陈皮、茯苓各14g等组成)用中药煎煮机,煎煮为200mL/袋,每次1袋,早晚餐后服用。每周服药6d,连用12周。
对照组按照哮喘GINA方案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50μg/250μg)吸入治疗,1吸/次,1d2次。连用12周。
疗效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相关标准制定。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病情得到控制,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也无需用药即可缓解,FEV1≥80%预计值;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FEV1 或PEF增加在25%~35%之间,或治疗后FEV1达到60%~79%预计值;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和好转,FEV1或PEF增加在15%~24%之间;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FEV1或PEF测定值变化不大。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数据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比较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6例,显效14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18%;对照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5例,显效10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肺功能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讨论哮喘属祖国医学“哮病”、“喘证”范畴,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是以哮喘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咳嗽、胸闷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1]。哮喘的发生与体质、职业、烟酒过度、饮食偏好、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有关[3]。对于哮喘的治疗,西医常采用糖皮质激素、茶碱类、抗组胺药、β-受体激动剂、免疫抑制剂等以解痉平喘[4],缓解临床症状,而对于缓解期则缺乏相关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治疗喘证,首先辨虚实、分寒热[5],四诊合参,因人制宜,相对具有优势;对于喘证发作期,采用急则治其标,同时又注重固本;缓解期则缓则治其本。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肾为气之根,主纳气,宿痰由外邪引触,反复发作,久则暗耗气阴,肺脾肾三脏俱虚。即肺、脾、肾三脏亏虚,风痰伏藏于内[6]。中医认为哮症病因主要是内有宿痰,复感外邪,先天不足,脾肾阳虚。哮喘始发于肺,波及于脾,影响于肾。哮喘患者体质多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故重视调理其脏腑功能,从而控制其复发。米烈汉主任医师以中医辨证为基础,以西医肺功能的指标为依据,认为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发生主要责于“肺虚”,即肺虚不能主气,卫外不固,宣降失调,治节失司而致痰伏于肺、肺气上逆而发哮、喘。肺主气,司呼吸,肺虚不能主气,呼气之气失常,肺气不利,或宗气不足,助肺呼吸的功能减退均可见胸闷、咳嗽、喘息等症;又肺主宣降、主治节,肺虚则宣降失调,治节失司,布散水谷精微、津液、皮毛开合卫外及肃清痰浊糟粕、治理调节呼吸、全身气机、气血、水液等功能失调,皆可导致“哮”与“喘”的发作。
又肺与肾,金水相生,母病及子,可见肾虚而摄纳失常,气不化津而致阳虚水泛为痰、虚火灼津为痰,上扰于肺,或肾不纳气、气不归元,气逆于肺而致“哮”与“喘”。脾肺相生,子病及母,中气虚弱,痰湿上贮;肺肝相克,肺虚则金虚木侮,肝气上逆乘肺,升多降少,均可致痰壅气道、宣降失常、肺气上逆而发“哮”、“喘”。
故米烈汉主任医师治疗该病,“益肺”以正本,“化痰”以治标,标本同治为法。经长期临床总结出“益肺化痰汤”,方中玉屏风散益气实卫,使外邪不得干肺为君;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使母子相生,又温而不燥、补而不滞为臣;三子养亲汤降气祛痰,合葶苈子疏泄痰水、定逆止喘;五味子敛肺滋肾,金水共调,五子相合祛痰平喘亦为臣药;杏仁止咳平喘又可润肠通便,表里同调、上下疏利;厚朴下气平喘、燥湿化痰,又善条达肝气,为治金虚木侮,肝气上逆乘肺之要药;此二药相合为佐使。诸药合用,补肺金、养脾土、滋肾水、条肝木,扶本以“益肺”;又行气燥湿化痰以治标;共奏益肺化痰平喘之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S].2008.
[2]李春娟.浅谈支气管哮喘的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5):102-102.
[3] 孙琼.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浅析[J].光明中医,2012,27(3):552-553.
[4]刘学冠.支气管哮喘治疗进展[J].吉林医学,2014,35(3):596-597.
[5]陈华,熊珊珊.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概述[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4):77-78.
[6]王志英,周学本,郭立中,等.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J].中医杂志,2010,51 (4):307-308.
(收稿2015-09-10;修回2015-11-17)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2.031
*长安米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LPGZS 2012-59)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