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概况及研究现状

2016-06-06 11:55李虎马德英马江锋
新疆农业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棉田害虫棉花

李虎,马德英,马江锋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乌鲁木齐8300062.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830052 3.新疆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乌鲁木齐830011

新疆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概况及研究现状

李虎1、2,马德英2,马江锋3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乌鲁木齐8300062.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830052 3.新疆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乌鲁木齐830011

概述分析了近年新疆区内双斑长跗萤叶甲在棉花、玉米上的发生变化情况,阐述了双斑萤叶甲生物学特性、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做好大田防控措施及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防控对策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属于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长跗萤叶甲属,又称双斑萤叶甲,为害玉米、谷子、高粱、大豆、棉花、白菜、萝卜等作物[1]。近年在新疆北部发生,上升为部分地区棉花、玉米上的主要害虫。笔者整理分析了双斑萤叶甲在新疆的发生趋势、研究现状,提出防控建议,供害虫大田监测及防控作参考。

1 发生概况

1998年,首次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发现双斑萤叶甲为害棉花,几年内北疆棉区迅速多点发生为害,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第七师、第八师,塔城、博尔塔拉、昌吉等地的棉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现已上升为新疆棉花上的新害虫,并呈现加重发生态势,减产1%~3%。2010年,双斑萤叶甲在博尔塔拉、昌吉部分玉米田高密度发生为害,近年在北疆区域玉米上有加重为害的趋势。

2000年以前,新疆区内没有双斑萤叶甲为害农作物的报道。从2003年至今,基本每年都有报道。随着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及棉田精准灌溉的应用,双斑萤叶甲栖息的田边林带、水渠、排碱沟出现断流废弃,常年生长的杂草因缺水,数量减少,长势变差,导致双斑萤叶甲从田边杂草转入农田为害。部分团场农作物种类单一,棉花种植面积大,田间虫口基数逐年增加,发生量较大,局部虫量达2 000头/百株[2],第七师等地棉田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造成30%的棉田发生为害[3]。2004年双斑萤叶甲已成为奎屯地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4]。2009年开始双斑萤叶甲在棉田呈现下降趋势,据兵团植保部门监测,2011年生产建设兵团双斑萤叶甲主要在北疆轻度发生,其中第七师、第八师局部偏轻发生,发生程度较2005年-2007年大为降低,发生高峰期虫口2头/百株,重发田虫口61头/百株[5]。棉田发生量趋于减少。2015年刘红霞报道,石河子棉田双斑萤叶甲虫量降低,仅部分棉田发生普遍,玉米地附近的棉田虫量较大。但玉米田虫量上升明显,自治区植保站监测,2010年-2015年,玉米田双斑萤叶甲发生面积逐年增加,为害程度为间歇性变化,但总体为不断加重,其中2013年昌吉玉米田中度发生,平均虫量60.3头/百株,玛纳斯县最高达1600头/百株。

从近年统计数据来看,双斑萤叶甲在棉田发生面积呈现减少趋势,在玉米田发生面积呈扩大趋势,但常发区域在害虫发生高峰期虫口量仍较大,对产量影响较大。玉米田总体偏轻发生,进两年在昌吉、博尔塔拉等北疆一带中度发生,呈加重态势,有虫田率55%,发生高峰期有虫田率达到100%,平均虫量16~60头/百株,部分区域高达300~2000头/百株。

2 生物学研究

双斑萤叶甲在北疆一年发生一代,主要以成虫造成为害。双斑萤叶甲以卵越冬,卵抗逆性强,孵化期不一致,但有一定的高峰期。双斑长跗萤叶甲卵散产,主要分布在距地表5 cm以内的表土层[6]。张萌等试验发现,不同寄主及不同寄主组织对双斑萤叶甲雌虫寿命及其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取食玉米花丝、棉花叶片的雌虫寿命和产卵率高于取食向日葵叶片、大豆叶片、马铃薯叶片的。李广伟等研究了双斑萤叶甲以棉花为寄主在不同温度下繁殖情况,结果显示在25℃条件下,产卵量较高,产卵期较长。成虫在棉田为聚集分布[7],在晴天午间较为活跃,有短距离跳跃性迁飞能力。成虫田间发生初期在5月底至6月中旬,棉田发生高峰期在一般在花蕾盛期,成虫发生期长达3个多月。玉米吐丝期,一旦高密度发生为害对产量影响较大。双斑萤叶甲主要以成虫为害作物叶片,造成叶片空洞,影响光合作用,为害花蕾花丝,严重影响授粉,造成减产。斑萤叶甲为害棉花的叶片时,先取食叶片下表皮组织再取食叶肉,造成叶片孔洞或枯斑,被害叶片下表皮、叶肉被食后,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水渍斑块,数日后叶片焦枯形成破孔,严重时棉叶枯斑连片干卷,影响棉花光合作用。棉花进入盛蕾期后,成虫为害棉花的花蕾,影响了花蕾生长及授粉坐铃[8]。棉花品种、土壤性质和灌溉方式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危害存在影响。新陆早23号棉花品种有利于该虫的发生,黏土棉田中发生量大[9]。双斑萤叶甲对玉米品种没有选择性,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10]。

3 防控对策

新疆棉花、玉米种植面积较大,为害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为害期长,从5月中旬至8月底,发生高峰期与产量形成关键期吻合,对产量影响较大。谷士林等经验性的提出棉田虫口密度50头/百株时要进行必要的化学防控。张聪在山西调查试验,提出玉米心叶期、吐丝期、乳熟期等不同生长期防治指标,在新疆有参考价值。

农业防治。春秋季清除田边杂草,降低基数;做好冬春深翻和灌水,减少虫源;在6-8月的干旱高温时期,适当灌水可减轻为害;发生初期,可网捕降低田间虫量。

化学防治。双斑萤叶甲对一般的杀虫剂比较敏感。当百株虫口大于30头呈聚集分布时,用噻虫嗪叶面喷施,进行点片封锁布控。噻虫嗪杀虫活性高,切勿盲目加大用药量。防控时可用1.8%阿维菌素EC2000倍液或5%啶虫脒WP2000~2500倍液进行交替防治,施药时间在晴天的早晨或傍晚较好。害虫活跃,防控时机要把握好,高峰期建议开展统一防控。

4 讨论

加强研究,制定完善防治指标。依据双斑萤叶甲在玉米田、棉田的分布形式,制定调查测报标准规范,依据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开展大田测试,完善预测模型,做好害虫的准确预测制定综合防控策略,在发生集中区、高发期统一防控开展药效试验,筛选高效低毒安全药剂的筛选工作。

进一步开发开展药剂试验示范,筛选安全、高效、低毒的新型化学农药,降低其对棉花、玉米等寄主作物的为害。

新疆田间天敌种类数量少,且捕食功能较低,加强蠋敌[Arma chinensis(Fallou)]等天敌的应用研究[11],推广应用到大田防控中。

加强趋避、引诱剂的研究开发,如香叶醇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引诱作用,可用于虫害的诱捕、监控[12],可开发应用,作为害虫监测的手段,防控和诱杀的措施。

[1]王登元,于江南,新疆农业昆虫图志[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1-123

[2]张建华,张建萍,王佩玲,等.新疆棉花害虫新动态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棉花,2005(7):4-6.

[3]张建华,张建萍,王佩玲,等.新疆棉花害虫新动态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棉花,2005(7):4-6.

[4]赵海,曾红军,李玉国,等.北疆棉田新害虫双斑萤叶甲的危害与防治[J].中国棉花,2006(2):32.

[5]赵冰梅,李贤超,王俊刚.2011年新疆兵团棉花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中国棉花,2012(3):9-11.

[6]李广伟.双斑长跗萤叶甲的生物学、生态学及综合防治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

[7]陈静,张建萍,张建华,等.北疆新害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生物学特性的研究[A].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3.

[8]王昌.北疆棉区棉田双斑萤叶甲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7(3):147+131.

[9]吕昭智,李进步,王中华,等.棉花新害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2007(1):97-99.

[10]石洁,刘玉英,张老章.对黄淮海区几种新的或有加重趋势的玉米病虫害的分析[J].种子世界,2004,06:32-34.

[11]陈静,张建萍,张建华,等.蠋敌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捕食功能研究[J].昆虫天敌,2007(4):149-154.

[12]刘航,迟德富,陈海一,等.双斑长跗萤叶甲对几种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J].林业科学研究,2013(4):488-493.

李虎,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技术推广工作。

2016-08-23

猜你喜欢
棉田害虫棉花
棉花是花吗?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棉花
更 正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草坪主要害虫的危害与防治
棉田播种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