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树顺
摘要:从宰前检疫、宰前检疫后处理、宰后检查等方面对生猪屠宰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作了阐述,为保障消费者动物性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生猪屠宰;加工;兽医检验
中图分类号:S85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3-0049-0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不断改善,动物性食品的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生猪屠宰加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检疫工作,检疫工作的重点在于宰前检疫、宰前检疫处理、宰后检疫和宰后检疫结果的处理。严格遵守行业规定和卫生生产指标,进一步完善建议计划,加强检疫过程的监督,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1 宰前检疫
宰前检疫的主要对象是待宰的生猪,对待宰生猪进行临床检查,检查的重点为查证验物和待宰检疫。
1.1 查证验物
当待宰的生猪到达屠宰地点后,检疫人员需核对生猪的检疫证明,主要包括生产地点的合格证和运输过程中的检疫证明,此外还包括生猪运输过程中的检疫证明,生猪的生长状况和免疫、健康状况,生猪数量和所有检疫资料,检查生猪是否佩戴免疫耳标,发现异常后及时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对策。
如果发现生猪没有检疫证明,或者出现检疫证明过期或者证物不符的情况,必须及时处理,保证证件齐全、相符,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将合格的生猪送入屠宰场,并依次编号。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死亡情况,须将同批生猪送入检验地点重新检验,放入隔离圈,开展群体检验,针对体态、精神有异常状况的情况,必须进行严格的个体检查,如果生猪没有检疫合格证和免疫耳标,必须隔离观察后进行临床检验[1]。
1.2 待宰检疫
检验合格后的生猪,及时运输到宰前的集中地点,保证生猪休息12~24 h,之后准备屠宰工作。在准备阶段内,检疫人员及时到圈内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异常问题后及时反馈,并采取科学方法处理。生猪进入圈舍后,检疫人员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检验。从静态和动态方面观察,判断生猪的饮食状态,及时剔除生猪群中的病猪,在检验的过程中选用看、听、摸、检的方法,观察生猪个体的体态、行动状态、精神状态、蹄部变化和排泄物等。
2 宰前检疫后处理
生猪经过宰前检疫后,根据实际健康状况和疾病的程度,及时进行如下屠宰处理。
2.1 准宰
检疫合格后的生猪,需要及时做好记录,保证检疫标准满足卫生质量和产品规定,检疫地点的工作人员及时通知屠宰场,及时接收生猪,将生猪送至屠宰地点,准予屠宰。
2.2 急宰
检疫确认后没有食品卫生病症、对人体无害的病症或者由于积压斗殴导致的物理伤害等,检疫人员可以颁发急宰通知单,工作人员及时将生猪送入急宰间屠宰。
2.3 缓宰
针对检验不合格或者检出有未知病症的生猪,必须及时隔离圈养观察,并深入检查研究。
2.4 禁宰
如果生猪携带危害较大的病毒或者患有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必须及时销毁、化制或者进行高温处理。
经检验确认生猪患有口蹄疫、猪瘟或者其它传染性疾病的,患病超过8 h的生猪均不得屠宰。病情严重或者肌肉出现异常变化的,及时进行化制处理,经检查后发现患有猪肺疫或者结核病的生猪必须进行高温处理[2]。
3 宰后检查
3.1 头部检查
在头部检查的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结核病和炭疽病,检查颌下淋巴结(疑似炭疽病的要及时作无害化处理,不得屠宰剖检)。检验过程中,先放血,血口扩大后,在左右颌下骨内侧做出弧形的切口,剖离颌下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肿胀,出血或者表现出明显的砖红色,胶样浸润,切面出现黄色或白色病灶。同时观察生猪的鼻镜和蹄部变化,判断口蹄疫和传染性水疱病。
3.2 咬肌和皮肤检查
猪丹毒和猪瘟可通过检查生猪两侧咬肌和皮肤。先切开咬肌,保证两侧的咬肌切口外翻。如果出现病变,两侧咬肌中出现椭圆形的白色坏死灶。皮肤检查过程中的重点部位是颈部、腹部和四肢内侧,如果出现病变,这些部位将会有明显的出血斑点,皮肤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疹块,严重时这些皮肤会较硬。
皮肤检查过程中需要判断是否出现了湿疹和蚊虫叮咬,如果出现皮肤湿疹,皮肤表面将有红色丘疹,蚊虫叮咬后会在皮肤表面出现细小的淤血点,表现出暗红色,而真皮和皮下组织不会变化。
3.3 内脏检查
在心脏检查过程中,重点检查部位是心肌和二尖瓣,如果出现病变,在二尖瓣上会有白色增生物,心肌表现柔软,切面出现黄色病灶,切开心肌后会有乳白色结节,此时可以判断为猪囊虫病。
在肝脏检查过程中,重点检查部位是肝门淋巴结。细颈囊尾蚴,在肝脏表面将会出现乳白色结节,附着透明的液体;肝片吸虫,肝脏将会变大,出现肝硬化;寄生虫性肝硬化,肝脏表面将会出现较多的白斑;脂肪性病变或者蛋白质性病变,肝脏将会肿大,并且呈现出松散的特点。
在肺脏检查过程中,检查的重点部分是支气管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如果出现病变,将肺部放入水中,切面表现出花纹,膈叶呈现紫红色,切面湿润,支气管壁增厚。
除上述内脏检查程序以外,还需要在屠宰的过程中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如果在宰杀过程存在放血不当,误伤气管,血液将会流入肺部,出现呛血肺,最终会发现支气管内有血凝块。
3.4 胃、肠、脾检查
检查过程中的重点部位是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肠系膜解剖之前需要先充分暴露肠系膜淋巴结,如果出现病变,肠系膜淋巴结将会肿胀出血,表现出砖红色斑点,肠系膜淋巴结的切面将会有黄色斑点。如果脾脏出现病变,脾脏将会充血,并且表现出樱红色斑点,切面出现隆起,脾脏周围出现红晕[3]。
3.5 胴体检查
检查的重点部位是肩胛外肌侧和深腰肌等,先保证切口外翻,再称取30g的膈肌角。如果出现病变,深腰肌和肩胛外肌侧将会出现椭圆形的白色包囊,腹内淋巴结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切面潮红,肾脏表现出土黄色,切面上呈现出大小不一的出血点。
4 宰后检疫结果处理
确认健康合格的畜产品,工作人员及时出示动物产品的检验合格证书,在胴体上加盖印章,准予出厂。临床检疫未确定的需再一步进行实验实室检验,如果产品不合格,必须按照国家标准中的肉类无害化规范处理,检疫人员及时进行监督处理,避免病毒扩散。
最后的工作是要完成屠宰检疫记录,及时清点检疫的设备和仪器,及时清洗消毒,完善检疫项目,做好工作总结。
5 小结
猪肉产量在肉产品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猪肉产品的检验也成为重要的民心工程。建立科学的检疫中心后,检疫中心肩负着重要肉产品检验职责,必须在生猪屠宰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严格遵守猪肉检疫管理办法,明确检疫职责,保障猪肉食品安全,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
参考文献:
[1] 王秀梅,张学礼.对生猪屠宰检疫中公、母猪肉的检验和处理建议[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5):57.
[2] 白宗兴.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色泽异常猪肉的鉴别与解决办法[J].兽医导刊,2014,26(16):133.
[3] 商爱国,李秉龙,乔 娟,等.基于质量安全的检疫人员对生猪及猪肉检疫的认知与行为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2,44(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