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玉胜
“失独养老院”, 失独不失爱
文/张玉胜
全国首家失独养老院投入运营 10位老人已入住
首批入住“五福”的10位老人情况昨天公示结束。公示通过后,将由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向老人下达入住通知书。按照计划,“五福”作为北京乃至全国首家“失独养老院”本月投入运营。根据公示,10位老人中最大年纪的81岁,最小的71岁,其中有3对是老夫妻。(8月15日《北京晨报》)
与一般的“三无”老人和“空巢”家庭不同,曾经拥有幸福亲情的“失独老人”,有着更为痛彻心扉的落寞与无助。他们期盼老有所依,但又惧怕因入住普通养老机构而勾起不堪的回忆。“失独养老院”将同病相怜的老人聚合在一起,既有助于他们彼此抚慰、抱团取暖,更是践行“失独老人政府养”决策善意的务实举措,让失独老人充分享受政府关爱和社会温暖。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延续三十多年,如今失独家庭中的大多数,正是当年响应“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府号召,自觉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先进群体,他们为降低我国人口出生率做出的贡献与牺牲功不可没。无论是从个体生育权被人为限制的政府行为出发,还是就彰显政策延续性、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人文角度,由政府出资构建“失独养老院”,都体现出社会与独生子女户共担“失独”风险的制度性兜底。这既是对失独老人晚年生活的排忧解难与精神慰藉,更诠释出政府以人为本、守信践诺的责任担当。
鉴于失独老人曾经遭遇的心灵创伤,“失独养老院”更当注重对其精神层面的赡养与抚慰。这就特别需要“失独养老院”把老人当亲人的保姆式关怀,履行好对失独老人全方位关爱的“儿女”之情,尤其是面对入院就医、临终关怀等关键节点,服务人员更需代行好就医签字、慰问探视及后事料理等“儿女”义务,切实让入住老人拥有“养老院就是我的家”的亲情之感。而对他们逢年过节的思亲痛苦,更需以良言相劝或视线转移的方式予以开导与排遣,引导他们学会规避不良情绪的自我心理调适。
首家“失独养老院”开门迎客,开启了“失独老人”关爱行动的序幕,其标杆意义显而易见。这不仅需要敢为人先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且行且完善,更需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和配套措施及时跟进的社会支持。比如来自政府部门或基层社区的制度化关爱行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个,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由是观之,关爱“失独老人”不只是事关政策性补偿的政府行为,更是必须直面和不容小视的社会化隐忧。经营好“失独养老院”,不仅能为提升政府形象、彰显政策惠民加分添彩,更可为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中国社会,探索和积累出提升机构养老服务水平的模式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