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麓
无可替代的“活字典”
——记汉中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袁顺能
文/孙麓
他,是大家心目中的老大哥,24年兢兢业业,将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老干部事业。他,是同事心中的“螺丝钉”精神代言人,几十年工作无怨无悔,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全局干部的赞许。他,是袁顺能,汉中老干部局无可替代的“活字典”。
袁顺能之所以被称为老干部局的“活字典”,是因为全市1032名老干部的医、食、住、行全装在他的心里。他可以在任何场合不翻查资料就能准确无误地解答老干部提出的各种问题。轻松说出80%老干部的电话号码。可谓“政策通”“多面手”。
采访袁顺能那天早上,谈话不时被打断,局里大大小小的事都由他统筹安排,有找他签字下发文件的,有询问老干部某项待遇是哪年几号文件的,有请他落实七一表演节目人员名单的,有让他核实订阅报刊数量的,他事无巨细,耐心认真地对待每件事。
别看袁顺能现在把老干部工作干得扎实又在老同志面前非常有威信,回忆他刚来老干部局时,他还确实有些后悔和动摇。没来老干部局前他在南郑县多个乡镇担任主要领导,主政一方,是全县最年轻的乡镇主要领导。来老干部局那年,他三十出头,正是一个人干事创业的黄金阶段,可是他面对的服务对象都是年老体弱的。以前他为老百姓做的都是看得见的实事,现在他做的却都是琐碎看不见成绩的事。真正触动他让他下定决心坚定干好老干部工作的是这样一件难忘的事。
那是1996年下半年,袁顺能接待了两个从新疆骑行过来的老年人。两个老人骑着破旧不堪的自行车,车头上绑着两个小红旗,看着疲惫又憔悴不堪。他们想入住干部招待所又没有身份证明,老人说他们是新疆喀什的老干部,路上把钱包、老干部荣誉证还有相关证件丢失了。尽管当时没有任何可以证明他们身份的东西,袁顺能还是热心又体贴地把一路风尘仆仆的老人安顿下来,让他们好好休息。那一刻他也没有多想,觉得即使是普通的流落街头的老人都应该救助,更何况他们还说自己是老干部。他跟领导请示,领导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天下老干是一家人,老干部打天下不是给新疆打天下,也不是给哪一个地区打天下,而是给中国打天下,他们遇到困难作为娘家人的老干部局理应帮助他们。随后,袁顺能通过陕西省委老干部局联系到新疆喀什老干部局,说明情况后,对方说这两个老人确实是他们那里的老干部,他们是瞒着家人和老干部局自己出来的,那边正焦急地寻找他们呢。他们希望汉中老干部局劝两个老干部丟下自行车,结束骑行之旅,买票乘车回新疆。袁顺能把喀什老干部局的想法告诉两个老干部后,老人说自己一生的心愿就是看看陕西这片热土,红军在延安待过的地方,再去朱德、邓小平的家乡看看。他们这么大年纪了还有这种坚守,辛辛苦苦革命了一辈子,本该清闲享受生活时,他们却在七十多岁的年龄决定沿红色之旅走一圈,这其实是对祖国的热爱,对自己打下江山的一种美好祝愿,袁顺能非常感动,第一次意识到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为了帮助老人完成心愿,他给了他们路费,开了介绍信,并且打电话给四川省委老干部局,恳请他们帮助两个老干部完成接下来的红色之旅。一个月后其中一个老干部回新疆后还给他写了封报平安的信,在信里他写了自己一路的旅途感受,并感谢他在他们最困难时让他们感到“娘家”的温暖。捧着老人的来信,袁顺能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团火一样的热情和信念在他心里点燃。他说老干部工作没入门时确实觉得没意思,但当你和老同志接触多了又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转变了对老干部工作的认识,并爱上这一行后,袁顺能在老干部局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先后任主办干事、业务科长、副局长。这些年他一直按照“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感情上贴近、生活上照顾”的总要求,用心用情、尽心尽力做着各项服务工作。对老干部的事情从不马虎,更不会简单应付,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总把小事当作大事做;在老干部遇到实际困难时,学会换位思考,尽快帮助协调解决落实。
有次留坝一个叫郭修新的老干部反映待遇问题,说他调资后的工资算错了,一个月少了几十块钱。别人认为这不是大事,可老人非常认真,觉得国家给自己的待遇该是多少就是多少,这是原则问题。袁顺能对来访老干部一次都不慢待,他立刻带领工作人员赴留坝对老干部调资后的工资进行核算,发现每月是少了几十块钱。为此他专门跑到人社部,根据相关政策,拿出每月差32元的政策依据,老干部拿回所在单位,顺利解决了问题。那时恰逢国庆长假,收假上班第一天,他打开办公室的门,发现上面挂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放着两串葡萄和3个苹果。因为挂的时间长,袋子里的葡萄已经坏了。袁顺能不知是谁给他门上挂的水果,就去问门卫,门卫回忆起节前那个下午郭修新提着一个袋子来找过他。葡萄是老人自家院子里种的,自己不舍得吃,却摘了送给袁顺能,他被袁顺能真心为老干部服务的精神所打动,满心地感激。
813厂原来是个军工厂,2004年破产后移交给南郑县。去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按照中央、省、市委要求,对老同志进行纪念章及慰问金发放活动。有9名抗战老干部为了纪念章四处求人无门,找省上说归地方管,找地方说只管没有固定工作的抗战老兵,不管抗战老干部。最后9个老人由子女带着找到老干部局,希望自己不是白来。袁顺能耐心接待了情绪激动的老同志们,让他们给自己时间考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觉得与其让老同志四处奔走上访,不如主动出击。经过四处联系,他先把纪念章发放到了老同志手中。随后他立刻把这件事汇报给省委老干部局,此时表彰会已经开过了,这个事情已经结束了,但9名老干部的事情还没解决。后来通过打报告,省财政厅解决了老干部的慰问金问题。今年5月11日上午,袁顺能代表老干部局赴南郑县把慰问金发放到老干部手中。让袁顺能感伤的是,他当初接待的9名抗战老干部,有一个过完春节去世了,他最终没有等到这份迟来的慰问金。
做了多年老干部工作的袁顺能说,老干部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落实运用好政策。对政策明确规定的,要不折不扣执行落实到位;对没有明确规定的,但老干部确实有实际需要的,要创造条件尽最大可能争取帮助落实;对条件不具备的,要耐心向老同志做好思想沟通和解释工作,坚持执行政策的严肃性和统一性。
老干部工作头绪多,事杂,琐碎。从衣食住行、文化娱乐,到丧葬抚恤、照顾遗属等等,都是大量而具体的服务工作。袁顺能说,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每年寒冬和盛夏,医院和殡仪馆是他和同事们常去的地方。特别是每年春节,正当人们与家人团圆的时刻,他时常和工作人员还去吊唁病逝的老干部。连家人都责备他所干的这份工作。如果不是对这份工作有正确认识,如果不是带着责任和感情,很难做好这份工作。
他曾经下基层时就碰到过一些心理不成熟,不安心工作,后悔干老干部工作的人。多年经验告诉他,种种这些都是缘于他们对老干部工作认识不够。作为老干部系统经验丰富的“老兵”,他决定写篇文章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希望可以对基层老干部工作者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他没想到的是他撰写的文章《老干部工作者应有稳定健康的心理》2010年12月被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评为“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征文三等奖。2011年11月他获“陕西省先进老干部工作者”荣誉称号,并荣记二等功。
有人说老干部工作做的是慈善工作,袁顺能却觉得老干部工作做的是稳定工作,看似平淡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国外没有专门的机构为退下来的领导服务,我们政府却对老干部非常重视,尤其是今年三号文件的下发,迎来的老干部工作的第二个春天,让老干部工作者们更加信心满满了。
谈及对未来老干部工作的规划,袁顺能说汉中离退休干部党建这块一直是他们的薄弱点。他们有个离休干部,工作单位在县上,离休后生活在市上,多年来苦于没有地方交党费,直到去世都是老人心中的遗憾。未来他们将着手调研,找到突破口,为老同志的政治生活书写亮丽的晚年人生。另外就是提升服务水平,而提升服务水平一定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老干部工作能不能做好,主要取决于有没有一支优秀的老干部工作人员队伍。这支优秀的队伍,一是政治上要可靠。二是业务上要熟悉。因为政策性强,政策的连续性强,它需要很多的“活字典”。保持政策熟悉、情况熟悉、人员熟悉、业务熟悉。三是作风上要过硬。老干部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人生阅历,他们既看你讲了什么,更看你做了什么,只说不做或没做到位,可能都不会满意。四是方法上要创新。要保障好、服务好老干部,更要管理好、引导好老干部,这是老干部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老干部工作人员必须深研老干部的相处之道、相助之道,把这两个问题作为学问来做。要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把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好的传统传承下去,在继承中创新,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