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统筹_刘珺(本刊记者)
魏娜创造一个“弥漫空间”
文字统筹_刘珺(本刊记者)
_ 北京顺义WHY酒店。
魏娜,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美国绿色建筑认证设计师,美国注册建筑师委员会会员。WEI建筑设计/Elevation Workshop的创始合伙人/主创建筑师,同时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执教。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后深造于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硕士学位。曾在荷兰OMA事务所、美国BBB事务所、中国非常建筑事务所及马达思班事务所工作,负责建筑及城市设计项目。
魏娜主创的Song Max项目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纽约分会(AIANY)2014年第五届室内设计大奖;北京顺义WHY酒店被评为2015年最佳新酒店、年度最佳酒店等国内外各种奖项。同时,魏娜也受到包括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中国经济观察报、中国建设报、中国搜房网、中国建筑新闻网等各领域多家媒体的专访,并在世界多个国家的大学举办建筑讲座和参与建筑评论。
_ 北京顺义WHY酒店。
魏娜对设计这件事很执着也很虔诚。设计对于她来说就像精神食粮,而不只是谋生的途径。她始终保持着原初的激情和对设计创造近于理想化的追逐。她希望把一个设计做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极致,以此挑战自己的极限,这也是她把工作室命名为“Elevation Workshop”的原因。“Elevation Workshop”,一语双关:有思考地研究,有进步地实践,表明魏娜工作的态度和状态。她说,即使将来事务所规模扩大,也依然会保留这种“Workshop”:实践和研究不分伯仲,相辅相成。这才是设计工作的乐趣所在。
魏娜将自己的建筑设计理念称作“弥漫空间”( Suffused Space),它是抽象的、能感受的空间,是建筑的魂。相比传统的“封闭空间”,“弥漫空间”是一种人性的空间,它不再以封闭空间的物理界面为主载,而是将物质打散,形成与人之间的互动共生关系。
在北京顺义WHY酒店的设计中,魏娜就创造了这样一个“弥漫空间”, 把密集物质打散,让它弥漫在各个地方,身处其中的人和物质就会发生更多的关系。如同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身在其外不能看到全局,只有身在其中亲身体验,才会发现独有的惊喜和感动。魏娜为WHY酒店设计了两个路径体系,一个是环绕中心开敞公共区的环路,另一个则是穿梭于竹林间引导人进入每一个独院的小路。中心开敞区域是温泉泳池,常年水雾缭绕。竹林里做了喷雾系统,维护竹子的湿度。人们进入酒店,需要在竹林中穿行。脚下是雾,身边是竹,头上竹叶间隐约有竹屋,身在其中却看不到建筑的体量。穿过竹林,到达空间开敞的泳池才豁然开朗,看到建筑浮现于环境之中,应了小石潭记里柳宗元描述的“隔篁竹,闻水声”的意境。在院子的正中间,可以看到波浪起伏的围墙设计,竖向地用竹钢材料搭接,就好像是竹林的延续,从竹林到围墙,由疏到密,创造的是一种由空间到空间界面的渐变过程,同时又满足围挡和划分私密空间的功能需求。当人们伴着泳池袅袅飘起的水汽,沿九曲青砖小径,穿林踏雾,游弋至独立庭院之中,体验着与建筑一步步亲密的过程,移步异景,景随情异,情随境迁,渐入化境。
_ 北京顺义WHY酒店。
_ Song Max品牌概念店。
Song Max是魏娜为一家全新女装品牌设计的展厅和商店样品间,品牌定位在为30到40岁的成功职业女性设计的职业装。魏娜希望店面的设计能够呼应服装设计的初衷,即为时尚、自信且同时具有女性魅力的职业女性而创作,将顾客个体作为焦点,通过勇敢的表达和细腻的理解,激发情感的共鸣。商店靠近建筑主入口,只有70多平方米,净高不到3米,对外仅有的两个开口都集中在房间的一角。魏娜认为这个空间令人感到矮小的原因并非客观的层高,而是因为这个房间开场的一目了然,让人感到局限,于是将设计重点放在空间的转化和过渡上。在空间中引入一个具有双重功能的“L容器”,它本身既是空间体量,同时也是空间分割元素。作为一个实体(mass),它穿越整个店铺并穿出开口直指向建筑物入口;作为一个空间(void),容器内是一个被勾勒的通道,呼唤对家中走进式壁橱的体验,地面的抬升暗示舞台。容器外体现的是自信和走秀的公共生活,容器内代表的是自我和亲密的私密时刻。在“L容器”的转折处为一个可以通过“镜子门墙”变换的试衣间。整个“L容器”成为一个被加深的“橱窗”,当“镜子门墙”打开时,试衣间被延展到整个容器里,试衣的顾客便成为“橱窗”内的展示核心。灰色地砖铺设的通道透穿“L容器”,并在尽端翻转,成为展示墙。这既是视线上的引导,同时又是将“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编织起来的物理连接。所有透穿洞口被加深的边框,既是隐喻的画框,又是渲染象征权威的一点透视的辅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