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大师田健桥的“大俗大雅,返朴归真”

2016-06-04 00:51赵瑞娟
戏剧之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玉雕

赵瑞娟

【摘 要】玉雕艺术创作追求的是“大俗大雅,返朴归真”,既是“有我”,又是“忘我”的意识形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亦同与绘画、书法、诗词、文学、戏曲、音律等等。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回归和表达原来的自然状态,这就是艺术的本真。

【关键词】大俗大雅;返朴归真;玉雕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296-01

玉雕大师田健桥常说:“大俗大雅原本就没有标准的界定,它们并非是对立的概念,而皆是指艺术创造与作品的审美品位而言的。”雅源于俗,俗文化中的戏曲、曲艺、民间工艺、技艺等经过了历史的长期沉淀、提炼,时光已将它们升华成了雅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诗经》中《国风》的作品原本是民间传唱的歌谣,却以核心内容成为《诗经》至雅的经典。大俗归真,大雅反朴,“大俗、大雅”是辩证的统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返朴归真”即说真话、诉真情,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去掉外饰,还其本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便是一种“超凡脱俗、去伪存真”的境界体现。在一定条件下,“大雅”必然会返朴归真于“大俗”,并循环往复。

玉雕艺术创作所追求的“大俗大雅,返朴归真”,既是有我又是忘我的意识形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亦同与绘画、书法、诗词、文学、戏曲、音律等等。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回复和表达原来的自然状态,这也就是艺术的本真。

田健桥老师的玉雕挂件儿《老舍茶馆》的创作,展示的是一付风化残缺的破门板儿,因年代久远早已所剩无几,唯有挂在门板上的招牌“神茶”二字依旧清晰,可见当年人们把“茶”视为“神茶妙品”。再看那被夸大了的麻雀和屋檐下的猫豹,还在为争先给早起前来茶聚的客人们雀跃报喜,送上一份美好的祝福而叽叽喳喳地吵个不停。此时正值春日,晨起的雾滴不时落在水缸里击起层层波纹,屋内时时飘来缕缕春茶的清香,不由得让人步入缓慢平和而简单的慢生活轨道。

田健桥老师《老舍茶馆》作品,透出了传统绘画与民间年画的那种浓郁的民情民俗中的乡土气息,稚趣传神,以诗入境,以茶为媒,让人感知、回味那逝去的时光和岁月。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更是传达了一种对往事追忆的心境,一种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人生态度。泡一杯新茶,默观氤氲的蒸腾,似清明时节飘渺的雨雾,玉蕊如锋的茶叶静静地在泉水中沉浮,摇曳舒展,飘逸如灵魂舞动,清香似幽兰芬芳。任你欣赏,任你品茗,任你遐想。人生的淡泊、包容、大度、尽从云卷云舒中来,又可谓“大雅通俗”。

一盏清茗香飘远,煎尝古今味绵延。

不觉时光缓流逝,雀报早春到门前。

“大雅”本源于“俗”,“俗”到极致便是“雅”。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己有200多年的历史。京剧不仅受到了人民的认同,很快便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形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朴琢俗成”的艺术。田健桥老师的作品玉带扣《梨园独帜徽班进京》便是以民间风尚文化入手,由“俗”入“雅”、“雅”升大雅,运用有着红火浓烈年味儿的民俗剪纸和现代剪纸的表现手法,讲述通俗易懂的民间戏班子的故事,追忆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风土人情。

所谓“朴琢俗成”,往往源于市井,再由市井升华“巧拙”,即是艺术的雏形。只有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断发现和体会,深入地挖掘一切文化内涵的精髄,才能将人们对“正”与“邪”、“好”与“坏”、“美”与“丑”、“忠”与“奸”的朴素认识,隐喻于我们的作品之中,通过吉庆、祥和的寓言形式,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貌似傻里傻气而又流露真情的、返朴归真的好作品。所谓貌不惊人傻透了气,“土”得掉渣“俗”到了底,返老还童童言无忌,疯、癫、狂、怪、率、真、直,具备了“傻”的憨态、“愚”的睿智、“痴”的稚拙,方能走出一条拙朴之路、艺术之路。雅俗共赏、与民共通的通俗语言作品,才更能抓住人们的眼球,借以修身、养性、激发斗志和寄予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获得精神慰籍。

猜你喜欢
玉雕
《一带一路》 张嘉伟玉雕作品
琢琢磨磨璞玉匠心—钱建良玉雕作品欣赏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传承与创新——玉雕艺术的时代属性
漫话玉雕艺人的地位
玉雕青松献祖国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玉雕创意设计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