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近现代乡贤文化研究

2016-06-04 19:51李婷婷魏贤梅
戏剧之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徐州

李婷婷+魏贤梅

【摘 要】徐州近现代乡贤涉及多个领域,书画、文学和音乐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对当下的文化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有了乡贤文化的传承,才有了生生不息的徐州当代文化,因此,系统梳理徐州当代乡贤文化,对于传承乡贤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徐州;近现代;乡贤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248-02

古文献中“乡贤”是指有德有才有威望的人,“乡贤”因其品德和才学而为乡人所敬重,“乡贤”一词是对其功绩的认可。徐州乡贤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始于明清,各县(市)区均建有乡贤祠,供奉历代乡贤人物,形成一套完整的官方纪念与祭奠仪式,在传统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化解纠纷、维护乡村传统秩序的重要力量。在社会风气引导、文化传承发展、公共事务兴建修缮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逐渐形成了爱国爱乡、扶危济困、道德教化、传承文化、清正廉明等文化特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公众利益,引导社会向善向上,张扬公平正义,推动了当时当地社会发展。

徐州自古乡贤辈出,据粗略统计,近现代的乡贤有著名书法家张伯英、崔伟、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中医事业奠基人郭子化、教育家郭影秋、历史学家萧一山、革命烈士宋绮云、王杰、徐林侠夫妇、抗日爱国志士孙凤鸣、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李超时、画家钱食芝、喻继高、张立辰、程大利、“徐州八大家”(张伯英、王子云、王青芳、刘开渠、李可染、朱德群、王肇民、朱丹)、地质学家、科学管理学家武衡、音乐家马可、文坛女杰袁成兰、“当代徐州琴书第一人”魏云彩、华裔艺术家朱德群、中国影坛上的“天下第一嫂”王馥荔、中国影视演员李保田、《读者》首批签约作家魏峰等。他们在徐州历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徐州的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目前徐州市委、市政府为纪念这些名人志士,于2011年10月建造了“徐州名人馆”,为弘扬徐州近现代乡贤事迹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徐州近现代乡贤的研究现状堪忧,徐州近现当代乡贤的成就鲜有人知。因此,挖掘徐州近现当代乡贤文化的价值,对于当下徐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徐州区域文化,打造徐州地域性的文化品牌,凝练徐州城市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书法具有陶冶情操、锻炼耐力、提高审美等多种作用。近现代徐州最著名的书法家当属张伯英。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张伯英推动了徐州乃至全国书法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丰碑。为缅怀张伯英,徐州市政府建造“张伯英艺术馆”,现已成为徐州文化旅游的一大景点。张伯英是彭城书派书体的创始人,风格鲜明,最能代表其书法成就的当属楷书和行书。“无论行楷还是行草,沉着而生动,道劲而洒脱”。[1]彭城书派受张伯英影响具有大气磅礴,即具有北方的豪迈洒脱的特点,又具备南方独特的秀逸雅致的特点,形成徐州独特的地域文化。除张伯英外,徐州还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张启让等。现今彭城书派已初具规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徐州书法有一批中青年的创作力量,被誉为徐州书法集团军,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较大。徐州的“彭城画派”在全国书画界也颇有影响,成就最高的当属李可染先生,代表画作有《万山红遍》、《井冈山》等。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书画徐州”,树立推广“彭城画派”的形象,并在2014年8月8日成立彭城书画研究会,使彭城画派足迹遍布全国。徐州书画乡贤文化的开发应该以彭城画派为代表进行“群团性”模式的开发,发挥书画乡贤的当代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

文学大家与书画成就交织,书画家张伯英、李可染等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很高。徐州近现代文学迥异于苏南的温婉,表现为带有北方文化特点的豪迈大气。现代徐州文学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以赵本夫为代表的‘百年孤独的徐州;以周梅森为代表的官场政治的徐州;处于中间地带的小作家群体的强作大气的徐州。现如今,徐州市共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三十余人。徐州作家,正在成为中国文坛上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徐州当代作家在小说方面的大家突出、创作丰厚,除上述的赵本夫、周梅森这些重量级的大家之外,其他人的成绩也不容小觑,董尧一部《北洋兵戈》千锤百炼,创作了将近二十余年,以独特的历史和人文观点,将史实与文学创作相结合。近期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杨刚良创作颇丰,发表于《北京文学》的中篇小说《白乌鸦》反响较大,叶炜的长篇小说《富矿》、《后土》赢得一致好评。

徐州散文与诗歌成就颇丰。大多为女性作家,为徐州文坛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周淑娟、王爱芹、陈玲波、张林薇、李凌、李继玲……她们以女性的视角,衡量现实社会,以女性的温润,为读者打开了文学的新天地,提供独特的阅读体验。2013年,徐州被评为“全国诗词之市”。丁可、胡弦、大卫、肖作华、陈广德等徐州当代乡贤通过自己的独特感受,充分展现了徐州诗歌的独特与诗歌创作实力。龚房芳,被誉为徐州的“小冰心”,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等近三千余篇。这些徐州作家用自己或朴实、或诗意、或明媚、或忧伤的优美词句为读者展现当代诗词里绚烂的文学世界。

在文学的世界里,每一个作家文人,都从徐州这块土地上吸取营养,不断推动文学的发展。徐州作家群体迅速发展壮大,在全国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力。2014年5月,由《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江苏省作协和江苏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中国长篇小说高峰论坛”在徐州举行。这次论坛的举行无疑是对徐州文学创作方面的肯定。当前徐州各县各区基本上都有地方的文学刊物,其中由沛县的《歌风台》,被省内外专家誉为“一家有品位、有水平的刊物”,成为沛县文学的代表刊物。除上述的传统文学之外,徐州的网络文学也是全国的重镇,“打眼”(原名汤勇)“忘语”(原名丁凌滔)、“骁骑校”(原名刘晔)、叶勇(笔名“石章鱼”)等“大家”的创作突出成就突出。徐州近现当代文学乡贤的开发应该着眼于以赵本夫、周梅森为代表的“中心级”模式和以“徐州当代小说”和“徐州当代诗歌”、“徐州网络大家”为主的“群团性”模式。

音乐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徐州现当代音乐成就相较于文学、书画方面较为不足。现当代乡贤杰出音乐家为马可。他创作的音乐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作品通俗易懂、脍炙人口。马可本人也十分重视音乐理论研究,提出过很多具有建设性的音乐教育管理思想。“他的在中国传统戏曲基础上发展中国歌剧的道路开拓了中国歌剧创作的新局面,使歌剧这种西洋音乐体裁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充分的结合起来,实现了西洋歌剧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化;他兼收并蓄、百花齐放的歌剧发展主张,在实际上造就了生动活泼、欣欣向荣的歌剧创作繁荣局面。”[3]自2004起,徐州每两年举办一次“马可艺术节”,为了纪念音乐家马可,江苏师范大学在校区内还建立了马可音乐厅,这些举措为弘扬徐州音乐做出了贡献。

通过上述梳理我们发现,徐州近现代乡贤在文化方面的成就突出,在书法、绘画、文学、音乐方面有很大影响。这些乡贤文化的影响力是跨越时空的,不局限于一时一地,是宝贵的地域文化瑰宝。徐州乡贤文化的弘扬之路,任重道远,当务之急,我们要努力把乡贤的思想与当前的实际相结合,为推进社会治理、弘扬传统文化服务,为形成文明新风提供助推,这才是我们研究乡贤文化的价值追求和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永彬.张伯英书学观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2:5-12.

[2]孙江永.论当代徐州作家的地域文化归属——以赵本夫、周梅森、肖俊志等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2-10.

[3]杜娟.论马可的歌剧创作及其历史贡献[D].河南:河南大学,2006:1-7

作者简介:

李婷婷(1993-),女,江苏盐城人,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类;

魏贤梅(1963-),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徐州
徐州云龙区为侨服务做到“三个新”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刘备与徐州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提高徐州站旅客列车正点率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