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彬
【摘 要】“言语禁忌”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它渗透各个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地域环境和民俗的不同,不同地区的言语禁忌又各显特色。本文就立足中原文化圈内人们的言语禁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帮助人们树立对于言语禁忌的正确的认知观念,趋利避害,把握科学。
【关键词】言语禁忌;类别;文化;原因分析;言语禁忌回避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239-01
“禁忌”在我国也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极其复杂的民间文化现象,《礼记·曲礼》中就有“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的说法。①“禁忌”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随着一些远古的禁忌世俗化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之后,每个社会成员的方方面面都受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禁忌的约束,同时,人们随着生活的变化还在不断制造禁忌,“以求通过自我的言行限制,达到祈福辟邪及生活更为顺利的目的”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区因其地域环境不同,就孕育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中原文化圈内的人们也不例外的受到自己独有的言语禁忌的约束。本文试从言语交际的角度分析中原文化圈内人们的言语禁忌文化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文化因素
语言禁忌,从本质上讲,就是语言运用过程中的一些规则的外在体现,因而,语言禁忌必定深深扎根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和环境中,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宗教伦理观念、地域风俗习惯等都会对语言禁忌产生折射性的影响。中原文化圈内的人们深受古代中国浓厚的封建伦理观念的熏陶,一些言语禁忌便从道德上给予约束的准绳,比如:晚辈不能直呼长辈的姓名,不能直言性器官等,违反了这些规定,就必定要从道德上受到批判和惩罚。同时,人们坚定的宗教信仰和地区间不同的社会习俗也促使人们在语言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言语禁忌。
二、个体心理因素
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关于社会生活、生活问题、生活模式等的观念、构想和理论,中原文化圈内的人们在生产和实践的过程中就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思想文化,他们“说凶即凶,说祸即祸”的共同认知,以及践行着几乎类似的礼教文化,有着对于事件的共同功利思想和荣誉观念,这些种种因素,在他们的言语沟通中都以禁忌的形式表露出来。年龄稍长的还严格践行着从古至今传承的一些言语禁忌,不过,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变化以及个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传统的言语禁忌渐渐消失,但是人们对一些不可知的自然因素的恐惧、焦虑、羞怯以及对群体“跟风”现象的不解等,也促使人们从心理上不断制造禁忌,其实,诸多情况下,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们对言语本身所代表的不洁物、危险物甚至不祥物的恐惧和焦虑,就像上文提到的中原文化圈内的人们对亵渎词语、凶祸词语、破财词语等的禁忌,都是基于这种焦虑、恐惧心理,害怕因为语言上的不端给自己招来灾祸或不幸,因此,谈及这些词语,言语上就格外注意,以求通过言语上的和谐来通畅自己的心理。
总而言之,中原文化圈内的人们的诸多言语禁忌,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受传统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跟言语者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心理等)密切相关。
中原文化圈内人的特殊言语禁忌表现,就形象说明了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面貌,我们便可以从长远上把握其科学的发展方向。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言语禁忌也是如此,既有科学的成分,也有很多不科学的成分所在,通过分析中原文化圈内人们的一些言语禁忌表现,帮助人们树立对语言禁忌的科学的认知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也帮助中原文化圈内的人们更好地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更科学地利用本地文化。
注释:
①张桂英.四川方言中的言语禁忌与社区和谐[J].语文学刊,2011(02).
②邢建英.大姚金碧镇民俗宗教活动调查和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1]万建中.中国民间禁忌风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09).
[2]任骋.民间禁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07).
[3]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01).
[4]张桂英,傅远碧.四川方言中的言语禁忌[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5]张桂英.四川方言中的言语禁忌与社区和谐[J].语文学刊,2011(02).
[6]王新华.禁忌与避讳的文化阐释[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7]万建中.图文中国民俗《禁忌》[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02).
作者简介:
梁 彬,女,河南新乡人,现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