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星越
【摘 要】留青竹刻的创作过程复杂,且耗时较长。留青竹刻的创作过程有选材、构思画稿、准备刀具,然后刻去图样以外的竹皮,最后在留下的青皮上刻划出层次、明暗和各种各样的线条勾勒、块面起伏和笔触等。显然从构思画稿这一步骤开始中国画对留青竹刻的影响便无处不在。
【关键词】中国画;留青竹刻;题材
中图分类号:J31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70-01
留青竹刻题材的选择、画稿的构图,刀法如何表现跃然而上的视觉感受,中国画也是如此,留青竹刻从中国画中汲取灵感,将中国画的创作体系以刀代笔地展示出来。
一、中国画在题材选择上对留青竹刻的影响
中国画题材主要有花鸟、山水、人物三大类,而留青竹刻尽管题材范围十分广泛,将其归类后,也脱离不了这三大类题材。首先是留青山水,山水是留青竹刻中出现较早的题材。但由于竹刻器物的形态、大小限制,留青山水题材与中国画山水题材相比,主要以山水小品为主。内容主要有高山流水、烟云树石、柳荫垂钓、屋宇楼台等。间以渔家晚饭,炊烟缕起,临水草树,亦模糊灭没,若有若无。凡云气、夕阳、炊烟,皆就竹皮之色为之,妙造自然,不类刻画,由此可见留青山水技法的成熟。其次是留青人物,人物画作为中国画发展与成熟最早的画种,在隋唐、五代时达到鼎盛,但在元明清时由于文人画的兴起而衰微。中国人物画对人物故事类竹刻的影响之大显而易见。不过在留青竹刻中的人物题材更趋向于世俗化,更能够为各个阶层的人所接受。另外是留青花鸟,在留青竹刻作品中,以花鸟画为粉本,借鉴或自创的题材十分广泛,如报春之梅、幽居之兰、虚心之竹和清高之菊,清廉荷花、富贵牡丹、傲气雄鹰、松树仙鹤、月季蜻蜓等,这些题材往往凝聚着竹刻家所追求的格调与理想,赋予他们人格化的特征。
二、中国画在构图上对留青竹刻构图的影响
中国画的构图是在一定的空间上,处理物象的主次位置等关系,将各部分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以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美感。在我国传统的绘画中又称为章法或布局,并且被认为是“画之总要”。中国画的构图是极富形式美的。形式美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形式的目的蕴含着内容,内容积淀在形式美之中,在追求形式美的过程中完成空间的营造,达到整体的艺术构成方式与局部变化的协调一致。
留青竹刻家基本都擅长绘画,或是以画谱为粉本进行摹刻,他们在从事竹刻创作时,所遵循的各种构图法则离不开中国画的构图法则的限制,只是由于中国画是平面创作,而竹刻艺术既包括平面创作也包括立体曲面创作,故在相同的构图法则运用时需要有适应性的调整。在章法布势上,留青竹刻的章法布势吸取中国画的养分,但尺寸较中国画小得多,因而画面构图就简单一点,矛盾关系少一点,用不等边三角形或S形构图,讲究疏密。以《梅雀图臂搁》为例,画面以折枝花卉的近景出现,动势变化不大,注重在小小的构图中巧妙地布置画面的均衡得势,以平稳为主,平中有势。画面采用对角线构图法:梅树从画面的右下角以上插之势向画面左上角出势,枝杆两旁点缀富有大小、高低、向背、偃仰、正反之变化的梅花,画面在变化与运动中寻求统一与均衡。
三、中国画在笔墨、意境上对留青竹刻构图的影响
以留青上水为例,留青山水除了表现青绿山水的分层设色外,水墨山水中的披麻皴,湖石假山的鬼面皴和页岩的叠糕皴、悬崖的解索皴等皴法,都适用于留青刻法。而乱柴皴、斧劈皴、米点皴等皴法较难实现,泼墨山水则更难。近景浓远景淡,远景没有近景清晰;山头浓而皴法浅,内皴不及外廓分明渲染山石用墨湿,皴擦用墨干,以渲染为分石面之阴阳,而皴擦为状石纹之起伏。衬景的树叶多选夹叶、垂柳,形态秀美也易于落刀;云水采用较山体更为细琐的分筠法或者用留白的手法表现。
留青竹刻作为再现中国画的一种艺术,不仅受到题材、构图、技法的影响,更要能体现中国画中的意境和灵魂。如果脱离了对“意境”美的多方面探究,那么留青竹刻只能停留在“工”的层面上,作品有的只是匠气,而无法达到艺术美的高度。留青竹刻意境主要表现在画面的构图,是通过对中国画笔墨的再现表现出来的。这和中国画意境的产生与表现没有较大的差异。虽然如此,但意境的表达因人而异,这是由画家基本素质所反映出的情感而决定的。尤其是画家的文艺修养深度以及生活态度,更关系到意境的深度与鲜明度。这样就使得留青竹刻家与画家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留青竹刻家要能使自己的作品脱离匠气,一定要有书画的修养,不管是技法的还是理论的,所以竹刻家们基本上都能书画,甚至有些还是丹青高手,他们把书画当做自己的一门必修课。因为只有懂书善画者才能将画稿中干湿浓淡的笔墨意韵,通过细致入微的刀工,产生活泼生动的画面,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令观者白看不厌,爱不释手,这就是作品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由多方面的综合,包括体验生活、习书、练画、涉足画展,多做交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只有下刀之前都了然于胸,才能刻得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能使其作品摆脱匠气,成为一件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1]徐华铛.中国竹刻竹雕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
[2]金西崖,王世襄.竹刻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4.
[3]刘硕识.竹刻艺术[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