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洞:地下的魔幻王国

2016-06-04 06:48刘鹏飞
资源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织金石笋洞穴

◎ 本刊记者 刘鹏飞



织金洞:地下的魔幻王国

◎ 本刊记者刘鹏飞

在我国西南,有一片神秘而秀美的土地。在那里,山、水、林、洞天然生就,原始古朴,是驰名中外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带;在那里,大自然隐藏着一座沉睡了亿年的“地下天宫”,沧海桑田的点滴之功凝就一幅浩瀚神奇的画卷,千奇百怪的钟乳石与幻觉想象交织成一个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在那里,不仅有世界上最大、最奇的天生桥群,还有鬼斧神工的峡谷风光……那片土地,便是“美景托奇观、尽在山水间”的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

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于2004年由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2006年建成开园,2015年成功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据专家考证,织金洞规模体量、形态类别、景观效果都比誉冠全球的法国和斯洛文尼亚的溶洞更为宏大、齐全、美观。织金洞以其丰富的岩溶地质现象记录了贵州高原200多万年来的沧桑巨变,是中国西南高原峡谷区岩溶地貌形成及发展演化的典型代表。

沉睡亿年的“地下天宫”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诗仙李白别有洞天的诗句,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中国古老溶洞的壮观、神奇和美丽。然而,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都是时光的见证。一个溶洞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溶洞,都已经过了几千万年乃至上亿年的时光雕刻。当然,织金洞也不例外。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在距今约4亿年前的古生代到距今约2.2亿年前的中生代时期,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所处的区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又过了2亿年,在沉积成岩的地质作用下,这里形成了厚度近千米的碳酸盐类岩石地层。随后在相继发生的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影响下,地壳进一步隆起,逐渐抬升形成内陆高原,奠定了该地区地质构造和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基本轮廓。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当地质史书翻到距今约2.5亿年的更新世时期,公园所在的区域继续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地壳再次隆升,各条地下河开始不断侵蚀、袭夺、改道、深切,逐渐发育并形成新的峡谷、天坑等地貌景观,部分残留的地下河道则被抬升,从而形成化石洞、天生桥等。

织金洞的形成演化,始于更新世,历经不同的地下岩溶循环发育阶段,原来的地下河通道经历多次抬升,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4层迷宫式化石洞穴系统——织金洞洞穴系统。

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

织金洞原名打鸡洞,因当地老百姓喜欢在洞口斗鸡而得名,全长约12.1公里,洞内最宽处175米,一般高宽均在60~100米。其特点可概括为大、奇、全。“大”是指织金洞的空间及景观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奇”是指织金洞内景物及空间造型奇特,审美价值极高。“全”是指洞内景观琳琅满目、流光溢彩,囊括了全世界所有溶洞的堆积形态和类别。

走进织金洞内,感觉曲折回环,佳景遍布。宽的地方如广场,窄的地方像长廊。时而似高原千沟万壑,时而如沙漠起伏不平,时而似平原一马平川,时而如大海波涛汹涌,时而像一派山水田园春意盎然,时而若一片北国风光美轮美奂,极具观赏性。?

“银雨树”是一株高达17米的石笋

TIPS

织金洞洞穴大厅

织金洞拥有世界上分布密度最大的洞穴大厅群。目前已发现的国内外洞穴中,多数仅发育有1~5个洞穴大厅,但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的大厅多数也只有1~2个,而织金洞洞底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厅就有13个,大于10000平方米的大厅有6个,堪称世界第一的洞穴大厅群。同时,织金洞“十万大山”位列全球投影面积(大于25000平方米)最大洞穴大厅的第8名。

织金洞内分四层旱溶洞,全长12.1公里,最宽跨度175米,总面积78万平方米,体积800万立方米;一个成年人按60千克计算,体积在0.06立方米,那可以计算出:800万立方米除以0.06立方米/人,约等于1.3亿人。

在灯光的映照下,石瀑布或层层叠叠,或飞流直下;高耸的石柱挺立天地间,密集的石笋、石柱构成一片片绿色的“原始森林”;洞顶洞壁密集发育的鹅管及小型枝状、箭状石钟乳,似万箭挂壁;蜿蜒曲折的流石坝仿佛高空俯瞰下的万里长城;发育完好的石盾盾坠则轻柔似纱,随风飘舞,如仙女浣纱,又若高渺天庭的帐幔;耸入云天的金色石笋如登天云梯,似定海神针。沉积形态的多样,从钟乳石的形态分类命名可见一斑,而每一类沉积形态又有多种形态变化,或拟人状物,或如禽若兽,惟妙惟肖,奇特无比,精妙绝伦。

回望织金洞,五彩壁画色彩各异,左面流水淙淙,右面峭壁嶙峋。铁山云雾仙气缭绕,红光折射,如同朝阳从群山之间喷射而起,瑶池仙境氤氲仙气,荷叶脉胳分明,形态逼真,步步生莲。引月擎宵桂,飘云逼曙鳞;露除光炫玉,霜阙映雕银。置身洞中,如履仙境,踏出洞外犹如自异域重归故土,不由得令人感叹:好一处风光,好一句“织金洞外无洞天”!

世所罕见的“镇洞之宝”

洞不在深,有“宝”则灵。当你在溶洞中游览时,是否听到过导游故作神秘而又充满骄傲地介绍:“看,这是我们的‘镇洞之宝’。”说到织金洞的“镇洞之宝”就不得不提“银雨树”和“霸王盔”。

“银雨树”是一株高达17米的石笋,下粗上细,分了许多节,每节都生有叶片状的碳酸钙沉积物,大的叶片长约70厘米,我们常见的梧桐树叶也只有它的一半大小。这些叶片晶莹有光泽,是飞溅水和毛细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方解石晶体。“银雨树”的形成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早期是洞顶滴水形成一个个滴盘,滴盘重叠,成为塔状石笋;后来滴水又缓慢流淌,对下部进行溶蚀,将其分割成松球状石笋。最后顶部的水又使叶片加快生长,形成瓣状石笋。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可见它形成是多么的艰难。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在“银雨树”的下方有两株倒塌的花瓣状石笋,“银雨树”就在倒塌的石笋上生长起来了,因此,又有人称其为“传代树”。原国际洞穴联合会主席福特教授曾说,“银雨树”是他见过最好的洞中碳酸钙沉积形态。而一位地质学家则盛赞道:“把银雨树称为国宝还不够,应称之为球宝——地球之宝,无价之宝。”

织金洞中还有另外一个奇绝的石笋——“霸王盔”。“银雨树”虽然很珍稀,但外形总是近似于笋形的,而“霸王盔”却颠覆了人们想象中的石笋外形。它由两部分组成,下半部分圆圆的,还有一缺口,上半部分是一个杆状石笋,合起来就像古代战士戴的头盔。这样奇特的造型,说明在它形成过程中,早期滴水量大,碳酸钙含量高,水滴呈线状下流,沉积速度快,形成了帽状石笋;而后期滴水量少,碳酸钙含量减少,下滴速度减慢,所以又形成了杆状石笋。从石笋的不同形态中,我们可以对洞穴的滴水量、碳酸钙浓度、温度等因素进行解读,从中可以了解洞穴发育的历史和气候变化的历史。

归根结底,“银雨树”“霸王盔”是属于喀斯特地貌的石笋。它们是一大类较为常见的洞穴沉积物,但因为造化的神奇,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生成了形态特别罕见的石笋,这才使得它们的身价倍增,格外珍稀。棒状、杆状是石笋中最常见的形态。此外还有火箭状、树桩状、烽火台状、煎蛋状等种种,自然之工巧,人类实在是无法揣摩。

“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琅嫘胜地瑶池景,始信天宫在人间。”著名作家冯牧的一首诗,把织金洞的“天下第一”表现得淋漓尽致。来吧,踏上贵州织金洞这片神奇的土地,来一次神奇而有意义的地质旅行,从而领略大自然沧海桑田般的神奇演化。

“织金窗口”与“一线连天”

“倒挂琵琶”景观

三级华盖——盔状石幔景观

“霸王盔”景观

地质公园信息 INFO

国际地科联第69次执委会在云南石林召开

1月18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第69次执行委员会会议在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召开,来自中国、瑞士、西班牙、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14个国家的56名代表出席会议。

五大连池获“2015年中国互联网+旅游先行者”称号

近日,中国互联网+开放合作大会暨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新华网与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共同成立“中国互联网+旅游景区大数据应用联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被授予“2015年度中国互联网+旅游先行者”荣誉称号。

陕西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规范

陕西省《地质公园建设规范》已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据悉,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地质公园建设规范,为陕西省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科普科研、地质公园管理等确立了统一的规范要求。

王屋山-黛眉山牵手河南理工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1月21日,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与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共建教学和科研实践基地合作协议签署暨揭牌仪式在王屋山科普教育基地举行。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齐永安,博士、副教授郑德顺,教授胡斌,国家地质公园评委、教授级高工张忠慧以及王屋山-黛眉山地质公园管理局负责人参加了签约和揭牌仪式。

秦岭终南山地质灾害

预警预报监测系统投入使用

1月20日,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监测系统在西安顺利通过专家验收。经过6个月的紧张建设,该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投入经费82.8万元。整个系统基于大量的野外调查和风险分析,结合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系统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布设多组摄像头并搭建局域传输网络,建立实时动态可视化监测系统。

猜你喜欢
织金石笋洞穴
勇闯地球最深洞穴
织金平远古镇
织金大峡谷
少年洞穴救援记
织金洞
“现代洞穴”公寓
石笋功
游石笋山(外一首)
织金洞外无洞天
客鸟尾石笋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