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从《星际争霸》到现在,电竞的观赏模式并没有革命性变化。屏幕越来越大,画面越来越立体,刷新率越来越高,始终未变的一点是:屏幕内的画面和屏幕外环境泾渭分明,而玩家永远是独立于屏幕画面之外。近日Valve发布了一系列预告短片,展示了通过V社新研究的VR(虚拟现实)设备观看DOTA2比赛的场景。全方位360度立体而真实的场景,让玩家完全融入到场景之中。这或许会带来电竞观赏模式的革命,然而这场革命真正完成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VR:白热化竞争下的概念先行
2015年,中国股市掀起了一股VR风。各种VR概念股纷纷上市,表现抢眼。尤其是11月19日这一天,多个VR概念股涨幅达10%以上。这股热潮也波及到电竞,北京竞技时代率先在VR电竞赛事方面进行了试水。
如果说习惯于热潮概念的中国股市参考价值有限,当我们把眼光望向世界时,全球高科技公司这些年其实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VR。
仅拿这两年来说,高科技巨头们在VR上就大动作频频。
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生产头戴设备的Oculus VR;谷歌投资5.42亿美元给Magic leap研发虚拟成像;三星与Oculus VR合作推出Gear VR设备;英特尔领投Avegant,从事头戴设备的生产;微软从ODG收购专利技术,将虚拟眼镜用于Xbox One;索尼也给PS4推出了头戴设备Project Morpheus;HTC则与DOTA2开发商Valve合作推出了头戴式设备HTC Vive;LG也专门为旗下G3手机设计了移动端头戴设备……
最近两年,电竞已成长为一个巨大的市场。据市场调研机构统计,2014年仅在中国,整体电竞市场规模就高达226.3亿元。到2016年,电竞用户(包括电竞赛事观众、直播观众以及游戏参与者)规模有望超过1亿,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00亿元。
市场爆发性增长的同时,竞争也区域白热化。游戏、直播平台、赛事、媒体等各个领域,都不断有资本和创业者涌入,短兵相接。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每一个竞争者都在绞尽脑汁提出新玩法、新概念,追求内容和产品的差异化。
这是一个拼创意的年代,不管技术是否成熟,也不管市场是否成熟,先脑洞大开把创意摆出去冲一波再看。
在“概念先行”的理念下,VR成为电竞投资商们竞相争抢的“先手”。
VR的前世今生
众所周知,电竞是依托IT而生的产业。要想了解VR对电竞的影响,就不得不先说说VR为何成为IT发展的必然方向。
其实从IT技术发展脉络来看,VR的诞生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所谓的IT,是指“信息科技”,核心要素是“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类:产品是机器,它所用的信息是“数字信息”;使用者是人类,习惯于使用的信息是“模拟信息”。整个电脑发展史,说穿了,就是如何把电脑中穿梭的数字信号,转换为人类看着很爽的模拟信号。
现代计算机没诞生前,IBM的打孔卡片机最先进。它跟人沟通的方式,就是在一张硬纸板的特殊位置打一些小孔。1974年,美国一家名为MITS的公司制作了一台名为Altair的个人电脑,它不再给人看打孔了的卡片,而是弄了一排小灯,用灯光的熄灭和点亮来表达信息。后来乔布斯和他的小伙伴沃兹尼亚克用电视屏幕代替小灯,发明了第一台苹果电脑。
从上面可以看到,电脑向人类发送的模拟信号有一条明显的发展脉络:松散的点,一维的线,二维的屏幕。
从苹果发明第一台个人电脑到现在,屏幕输出模式再没有太大改变。无非是屏幕越来越大,像素越来越多,刷新率越来越高。本世纪初,厂商们提出了画面3D化,实际上所谓的3D画质仍然在一个平面屏幕上,只能算是伪三维输出。
现在热炒的VR,就是电脑输出方式的最高级别:完全三维输出。
这个三维输出,比现在屏幕的3D输出又进了一步。它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就是完全隔绝玩家所处的现实环境,让他的四面八方都被虚拟环境所环绕,真正地融入到虚拟现实中。
要完成这一点其实也简单:
首先,用眼罩把眼睛全部遮住,让玩家无法看到周边环境。
其次,在人眼睛的视觉范围内,用复杂的算法生产图像,保证人在转头时,周边环境根据虚拟现实流畅地改变。
话虽如此,真正实现流畅而真实的画面转换,其算法还是非常复杂的。即便是实现一些简单的VR效果,也需要付出很高的硬件成本。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Virtuality Group就推出过一套有VR效果的跳舞机,功能非常简单,售价却高达数万美元。技术发展到现在,最便宜的要数索尼PS提供的VR眼罩,售价399美元,比一部iphone手机还便宜。
从硬件的技术成熟度来看,VR已经在革命的前夜,也难怪那些软硬件厂商纷纷跟进,唯恐输在VR时代的起跑线上。
电竞离VR有多远?
电竞游戏是电子游戏的一种。而电子游戏号称是类文明的第七种艺术形式,它实际上是各种艺术形式在IT这个层面上的汇总。
通俗地讲,所谓艺术其实就是以某种信息形式模拟现实生活元素。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艺术形式一直在升级,从最初的文字(诗歌、小说)到后来的声音(音乐、歌曲)、画面(图画、照片),一直到这些元素的结合体(戏剧、电影)。在所有这些艺术中,观众都是一个旁观者,欣赏着虚拟时空发生的事件。
而电子游戏除了能模拟现实生活元素,玩家更是从旁观者转化为参与者。角色的转换,让电子游戏玩家对游戏的代入感更强烈,这才是游戏有如此魅力的最大原因。
电竞游戏也是模拟,只不过模拟的是各种斗争、竞技的元素。
这种模拟分两个方向:玩家操控虚拟角色的方向,能否真实模拟现实;电脑反馈的游戏角色和环境,能否让玩家身临其境。
VR设备,从目前来看主要是头戴式眼罩,让玩家视觉上完全进入虚拟空间。
这离真正的VR电竞还有多远?
首先,头戴式眼罩只解决了视觉、听觉模拟。真正要让玩家身临其境,还需要对人类其他几种感官进行模拟,包括触觉、嗅觉和味觉。比如你玩一款赛车游戏,只看到眼前有下坡路却没有失重感,终究还是不算模拟成功。
其次,玩家操控角色的方式,早就应该跳出鼠标键盘的束缚。如同现在的体感游戏,玩家拿着感应器手舞足蹈,角色就会做出相应动作。
除了技术上的不成熟,VR现在也缺乏相应的生态环境。相关的游戏很少,电竞馆更是寥寥无几,要真正建立起像现在的电竞游戏生态,恐怕还需要不短的时间。
不过一切都是可以期盼的。
在未来的电竞比赛,如果你看到两个人戴着眼罩,拿着一块感应器,笨拙地挥舞着双手,千万不要感到好笑:也许在他们身后的大屏幕上,张无忌和乔峰正在用九阳神功大战降龙十八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