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素革,焦慧锋,栗绪娥
(河北省赞皇县医院,河北 赞皇 051230)
血透患者不同部位采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
郝素革,焦慧锋,栗绪娥
(河北省赞皇县医院,河北 赞皇 051230)
摘要:目的探讨血透患者不同部位采集的血标本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及准确性。方法采集43例血透患者静脉血及血透管路中血标本,自身对照观察。结果静脉血与血透管路中血标本血常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当血流量提高至100~200 mL·min-1时,可从血透管路中采集血标本代替静脉采血,操作便捷,病人无痛苦,结果准确。
关键词:血液透析;管路;采血;血常规
血常规是观察血透患者病情变化常用检测指标之一,也是指导临床医生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的重要依据。目前,常采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为减少病人痛苦,可否在血透管路中采集血标本代替常规静脉采血,其结果是否准确,我们进行了研究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透患者43例,其中男18例,女25例;年龄21~70岁,平均(48±16)岁。德朗血液透析管路,普通肝素钠注射液作为抗凝剂,首剂0.3~0.5mg·kg-1。
1.2方法
应用日本光电MEK-8222K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溶血剂、稀释剂、冲洗液,固定一名检验师操作。
1.2.1静脉采血
常规消毒静脉穿刺部位,以内瘘穿刺针空针穿刺静脉,抽取静脉血0.5 mL,要求不扎止血带或止血带结扎不得超过1 min,一针见血,不能反复穿刺。
1.2.2管路采血
透析开始后,不开启超滤泵情况下,待血流量提高至100~200 mL·min-1时,自透析管路血泵前采血孔抽血1.5 mL作对照。
1.3统计学方法
SPSS 12.0软件统计分析直接穿刺静脉采血与管路采血血常规检测结果,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直接静脉穿刺采血与管路采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
表1 直接穿刺静脉血与管路静脉血血常规结果比较
3讨论
我院门诊病人血常规检测仍采用末梢血,有研究表明,特别是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时,影响因素较多,末梢血重复性、准确性差,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1-3],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结果差异显著,为临床诊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因而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在1995年1月召开血液学自动化分析质量控制研讨会上提倡静脉血使用及采血规范化。
本研究表明,直接静脉穿刺采血与血透治疗时管路采血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需注意的是,当血流量提高至100~200mL·min-1才可抽血,可排除血液被管路预冲液稀释、血泵压力与血透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高抗凝剂浓度或/和低渗作用对血细胞分析计数仪血细胞分析结果有一定影响,抗凝剂浓度过高会延长血细胞收缩过程,在收缩状态下检测时,细胞体积减小,通过血细胞分析仪小孔的脉冲血流也减小,可能导致红细胞计数结果的变化;高浓度抗凝剂产生的高渗作用又使白细胞体积、核浆比例、核的密度均发生变化,仪器检测时把部分中性粒细胞错判成单核细胞,而使仪器分析结果与标本“真质”之间有明显差异[4-6]。因此不能忽略血透管路中采血的时机,当血流量提升至100~200mL·min-1时,预冲管路中肝素盐水流过的采血部位,此时血液未被稀释。在抗凝剂追加前管路采血也可避免首剂抗凝剂的影响。
综上,血透患者采集血常规标本时,当血流量速度达100~200mL·min-1时于管路采血孔处采血,操作便捷,可减少病人痛苦,避免血液稀释、抗凝剂的影响,准确完成血标本的采集,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何平.黄芪注射液对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1):45-46
[2]肖白丽,隋小妮,张云静,等.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矿物质代谢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7):379-383
[3]王卫军,李芊.肾康注射液对维持性肾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4,20(11):61-62
[4]韦洮,王梅,燕宇,等.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医学,2012,34(7):283-286
[5]丛军,高弼虎.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氧化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3):209-211
[6]李攀,常风云.肾康注射液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9):200-203
[责任编辑:李蓟龙]
DOI:10.3969/j.issn.1673-1492.2016.04.011
中图分类号:R 472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郝素革(1977-),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血液净化。
来稿日期:20160314